分享

论背诵的重要性: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若无6pfz1awj3q 2017-01-18

背诵在古代的教育中,它就叫做童子功。大抵名人幼年、少年时期受家教,于私塾中念书,都要声声背诵,如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古人背书程度照今人看来,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书从头到尾,包括注解,倒背如流,运气发声如行云流水一般。

论背诵的重要性: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自白话文出现以后,默读习惯渐渐养成。譬如看报,不可能摇头晃脑,大声朗读。若如此,一天也“看”不完一张报纸。默读、浏览成了主要的阅读手段。而传统的背诵、朗读功夫已经渐渐失去主要地位。

一、背诵的快感源于玩味

但是,背诵的益处仍然是现在很多阅读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照笔者看来,背诵的快乐远远胜于痛苦。背诵一篇辞藻华丽,思想深刻的文章如品一瓶美酒,它是很有味道的;背诵一篇有奇幻诡谲的想象,思维极富跳跃性庄子的文章如遨游天地之间,它是很有广度的。背诵玩味,我们可以体会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背诵对于学习语言、提高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化都大有益处。

二、背诵的益处

1、学习语言助融会贯通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语言,我都喜欢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

2、涵养情趣

背诵文学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情趣,经常诵读一些文学作品,久而久之,文学作品会在我们的意识里面,不知不觉间“发酵”,而一个人的谈吐会变得更有味道。

3、背诵古文开启古代文化宝藏的钥匙

古人谈到古文学习时说道,“放声疾读又缓读,及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做外行也。”现代文化的根源主要还是从我们的老祖宗那边传承下来,古代文化思想仍然是东方思想的大本大源,而要研究这大本大源又不得不精通文言文。精通文言文必经过一番背诵功夫,方可渐入佳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论背诵的重要性: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三、背诵的一些技巧

1、背诵贵在有所择

若我们背诵什么都背,那么仍然抓不到重点,也徒耗光阴。我们要背诵的东西必然是精心挑选的精华,古代名篇可以背诵,现代佳文亦可以背诵玩味。借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自亦宜熟读,虽不求其能写,而熟习的其语言乃能深味其意义,较之仅仅看一二遍好得多,在此意义上,现代文亦须熟读,即使不能篇篇熟读,亦宜挑若干佳篇读之”。

2、读一句思一句

林语堂在《英文学习法》中说:“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一事,再闭书再体会、再尝试,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所以,按照笔者看来,背诵必须是背一遍思考一遍,思考一遍再背一遍,一定要动脑筋,必须要有心智上的活动,不然和和尚念经没有什么两样,即使烂熟,也是读死书而已。

3、举一纲而万目张

一般文章都有一个脉络,这就是文章的纲领。在背诵一篇文章时,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环环紧扣,便可连绵不断。这样不仅仅记得快,而且读懂作者的逻辑,才能记得牢。

3、温故而知新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古文和现代文名篇或者一门新的语言,都是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积累多了,量变引起质变,变可以把书读活了,也就是所谓的“死去活来。”

论背诵的重要性: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经上面的说明,背诵的方法和重要性是再透彻不过了。一言以蔽之,默读细看更像是武侠剧里用的利剑、软剑;而背诵的功夫更像是杨过手里的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此拙之道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读书琐记。读书琐记每天为你提供各种有趣的文章,读书总结笔记,思考方法论,欢迎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