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放假了?快来领让他们开怀大笑的好礼物

 憨豆憨 2017-01-18




在逐一剖析这些常常困扰我们的养育问题时,会发现,几乎所有问题背后,都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在起作用——情绪。


关于“情绪”,我们的核心观点是:


孩子由于受到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往往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成人在养育生活中始终要承担一个重要的角色:做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情绪的外部调节器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艾伦·舒尔所做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明确解释了在孩子的自控神经机制的发育过程中,父母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帮孩子做两件事:

第一,调节负情绪。

第二,增加正情绪。


我们也多次提出,“笑声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潘克赛普曾专门指出,这句话并不仅仅是人生哲学,它还有重要的生理依据。)


陪孩子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开怀大笑,是为孩子增加正情绪最有效的方法。


在即将到来的假期里,爸爸妈妈应该会有相对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挑选了一些大家在游戏力微社区里记录的游戏,在这篇文章里与大家分享。(去年寒假,我们也做了一起游戏推荐,戳这里复习。)


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充满欢笑的打闹游戏


成功的打闹游戏,关键在于对抗与亲密的平衡。


大人既要为孩子提供适度的挑战,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充分体会和运用自己的力量,又要巧妙地退让,让孩子最终能获得胜利,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与勇气。


如果我们在玩耍的过程中还能抓住合适的机会,与孩子亲亲,抱抱,加强亲子联结,就更完美了。


新版老鹰抓小鸡


妈妈和孩子当小鸡,爸爸当老鹰。小鸡跑,老鹰追。小鸡有各种魔法。比如定身法,可以把老鹰定住三秒钟,还有保护咒(事先约定一个词作为保护咒语,可以是很搞笑的词,比如呱唧呱唧),一说咒语老鹰就不能追了。


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计各种魔法,重点就是让孩子拥有力量,并且能掌控游戏的节奏。这样的游戏让孩子确定自己总是能够在“危险关头”逃脱,他们会非常喜欢这种安全,同时又充满刺激的冒险体验。


游戏升级:

当老鹰把小鸡抓到后,小鸡能够突然反转剧情,将老鹰押回窝中关起来。(可以事先确定一个地方,比如沙发,作为老鹰的窝。)然后小鸡们就愉快地到处溜达。魔法不一会儿就消失了,老鹰就又从窝里出来抓小鸡。


● 魔鬼城堡


找一个房间的门口,或者略窄的通道口作为城堡的入口,大人扮演魔鬼,坐在入口处守着自己的城堡。


大人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厉害,宣称坚决不会让任何人从入口通过。然后大人用各种方法来“守”入口。比如,坐在板凳上,抬起腿搭在门的另一边。孩子就会想办法从腿下面爬过去,或者从腿上面跨过去,进入城堡,在里面嘲笑魔鬼。


游戏升级:

可以借鉴电子游戏中关卡的样子,大人展开手臂挡住入口,手臂按一定节奏展开,缩回,孩子需要看准时机,在手臂缩回时穿过入口。


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通过的难度,“魔鬼”甚至可以打盹儿,让孩子借机通过。孩子通过之后,“魔鬼”要做出夸张的懊恼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可以假装凶狠地宣称“下一次绝对能守住!”或者“再来一次,谁也不可能通过!”。


这个游戏可以和几个孩子一起玩。如果孩子愿意,也可以让孩子来当魔鬼,那么大人就成了笨笨地,怎么也无法通过入口的“小可怜”。


你还可以……

玩得很顺利之后,“魔鬼”可以在孩子通过入口时搂住他,用力抱抱,或者亲一下,再放孩子过去。或者把“抱一下”,“亲一口”作为“通关秘籍“。这也是增强与孩子的亲密感的好机会。


● 打怪物


大人躲在被子里,或者用毯子之类的东西盖住自己,发出呼噜呼噜的各种奇怪的怪物声音。孩子要慢慢靠近怪物,拍一下怪物,并且不被怪物抓住。


这个游戏可以有很多变化。最简单的就是孩子拍一下怪物并跑开就算胜利。怪物屡屡抓不住孩子,发出沮丧的声音。升级版可以是怪物偶尔会抱住孩子,抱住就要亲很多下。然后就把怪物病毒传染给了孩子,下一次换孩子来当怪物。


需要注意:

  • 孩子不一定能控制好力量,大人要自己注意安全。

  • “亲很多下”是增强亲密感到好方法,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勉强。


控制大人的游戏


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孩子总是不得不听从大人的指挥和安排。但每个孩子又天生就具备主动探索,发展独立意志的本能。


很多情况下,亲子冲突的核心其实就是争夺控制权——到底谁说了算?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成长为自信,有独立意志和自我主张的人,那么,不妨在游戏中把掌控权交给孩子,让他充分体验“我说了算”的感受。


这类“控制大人”的游戏的关键就是大人“听话”。假如在听话的同时还能放下架子,做出滑稽笨拙的样子,孩子就更开心啦!


为盲人指路


游戏很简单,一个人扮演盲人,一个人扮演指路人。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很愿意扮演指路人,指挥大人在房间里左转右转,向前或者后退。


大人动作笨拙,可能撞到头或踩到狗屎;也会“摸石头过河”,居然摸到孩子的臭脚,或者圆溜溜的孩子的头;还会不小心被“指路人”拌倒,抱着“指路人”滚几圈 。


剧情反转

有时候孩子也会愿意扮演盲人,通常是很有主见,不听话的盲人。他们完全忽视指路人的指令,横冲直撞,以另一种方式感受掌控的力量和“反抗”的乐趣。


巫婆“变变变”


孩子做巫婆(或者魔法师),可以用他喜欢的东西把自己装扮起来,也可以手握魔杖。


巫婆发出指令:“变成青蛙!”大人就变成了青蛙,“呱呱”地叫着在屋里蹦来蹦去。变成小狗,大人就“汪汪汪”叫不停;变成小兔子,大人可以搂着孩子一起她蹦蹦跳跳;变成小鸭子,就摇摇晃晃的走路……


意外收获

有的妈妈试过把这个游戏变成了“喝水游戏”,孩子喝一口水,就发出一个魔法指令。效果也不错哦。


随时能玩的小游戏


在陪孩子玩耍这件事上,我们越放松,越没有“大人样”,就越能想出好点子。


游戏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育”,也不是“学习”,而是创造更多的笑声,让孩子的大脑和内心不断获得营养补充。


爱之枪


这是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到过的游戏,来看看我们论坛里的妈妈怎么玩——


“最近每天晚上都在和孩子玩爱之枪的游戏,我们两个假装手里都拿着一只爱的枪,被射中的人会彻彻底底爱上对方。


我每次都假装躲闪不及被孩子射中,然后,用很夸张的肢体和语言,去表达我的爱意。冲过去拥抱他,亲吻他。每次都引得他咯咯直笑。


这样的游戏让我感到我们之间的联结很紧密。”


揪尾巴


用纱巾绑在腰上做尾巴。在1分钟内,揪掉对方的尾巴,同时不让对方揪掉自己的尾巴。


几点建议:

  • “让孩子赢”仍然很重要,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状态调整难度。

  • 可以提示孩子一些技巧,比如:我要闭着眼睛睡会儿,我睡的时候你可千万别来揪我的尾巴啊。“或者”我最怕唱歌了,一听见唱歌就跑不动了。“



你推不倒我


大人在床上或者软垫上摆出一个姿势,吹嘘说:“我是力量最大的巨人,谁也不可能推得倒我!“然后让孩子来推。


这个游戏的核心是让孩子赢,充分感受到自己力量能产生的结果。对于相对比较谨慎的孩子,大人可以夸张地逞强,但是非常容易就被推倒。随着孩子自信心的增强,也可以相应提高难度。但最终的结果,一定都是孩子胜利。


爱与欢乐大升级


同样是论坛里的一位妈妈,她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多的笑声与乐趣。


“在第一次被推倒之后,我跟宝贝说:‘不行,现在我要申请拥有大象的力量! ’


然后孩子来推我,很快被他推倒,孩子得意洋洋地跟我说:‘哼!你是用大象的力量来被推倒吧!’


然后我说:‘这次,我要用鲸鱼的力量!’然后我又被推倒了。


我再次爬起来说:我要用星星的力量,!然后又被推倒了。


我要用太阳的力量!

我要用洪荒之力!

我要用宇宙的力量!

……

然而无论用什么样的力量,我最终都被孩子给坚决地推倒在床上,孩子笑的咯咯儿的。太开心了!


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