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昵称27494174 2017-01-18

我与“百家讲坛”的结缘说起来很偶然,当时“百家讲坛”有一位编导是河南人,她希望在河南的高校中选一位主讲人,便去了河南大学进行选拔,我所在的中文系推荐我参与了“海选”。我当时讲了一段《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内容,大概二十分钟左右,他们大概对我印象还不错,便让我到隔壁教室去录像。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王立群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当时是我第一次面对摄像机,不太适应,不过几分钟以后便放松下来了,我又讲了二十多分钟,他们全部录了下来。当时就告诉我:“王老师,你是河大的首选!”十几天后,我接到了北京试录的通知。

说起来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如我一样从事研究的学者还有许多,但是他们并没有走到台前将自己的知识直接、明白地传达给大众,我获得了这样的机会,首先要感谢央视的编导们和我的母校对我的关心与提携。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试录是在2006年的1月16日,我15日的凌晨赶到了北京,侵早(豫记注:qīn zǎo,河南人常用方言,意为天刚亮)的北京一团漆黑、寒风凛冽,我站在站台上,感觉自己格外精神、格外冷静。

下午我专门到录制地点去“踩了踩点儿”。说实话,当时对于已经大红大紫的“百家讲坛”,我深怀一颗敬畏之心,位置、现场情况必须要先熟悉一下才能放心。现场的观众非常多,人声鼎沸,正面已无座位,我悄悄坐在讲台两边的加座上,听了一场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下午,我如期录制了两集《鸿门宴》。录完以后他们领导就说要见见我,经介绍我才知道这两位领导一位是“百家讲坛”的总顾问谢如光先生,一位是“百家讲坛”的掌门人万卫老师。

万老师第一句话就说:“王老师,你选一本书给我们讲一讲!”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史记》!”“试讲过关!”这便开始了我的讲史路:

2006年先讲了《项羽》十一集,然后讲《吕后》九集,2007年讲了《汉武帝》三十七集,2008年讲了《秦始皇》四十八集,后来又讲了《大风歌——高祖刘邦》《文景之治》,以及“读宋史”系列的《宋太祖》四十集,《宋太宗》四十五集。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说到这个系列的产生,我想要感谢“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老师,我对于自己想要讲什么、怎样讲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的,但是怎样将这个思路用更简洁、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传达出来则是需要一点“包装”的,而且,冠个人之名是要经制片人批准的。

由于《项羽》与《吕后》的成功,2007年录制《汉武帝》时便给了我冠名权,因此才有了“王立群读史记”,冠名是一种认可,并非每一位主讲人都有冠名。后来,“王立群读某某”陪伴我十年,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抓住帝王,便能抓住一个时代的纲

常有人问我是否对《史记》情有独钟,其实并非如此,或者说刻意选择了《史记》,最近二十多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文选》,在此之前是散文。

我在大学里给学生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这本身就包括《史记》。《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都要讲,这为后来百家讲坛“读史记”打下了基础。

解读《史记》以帝王将相为出发点,是我个人的考虑,因为《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她的主体是讲人物,本纪的人物是帝王,世家和列传的人物是臣子和名人,所以选一个个帝王来讲,以其为主要脉络,将其一生所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件排列起来,穿插进一些大臣、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便可以把一个时代讲清楚。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这种讲法适用于《史记》。当然,“百家讲坛”也是以讲人物为主,所以讲人物是一个基本的方法。

就我个人的历史观来说,我并不完全赞同“英雄史观”,但我觉得英雄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代一代的帝王,他们对这一代王朝的兴衰成败影响非常之大,历史上很多事情和他们当政时期的思考、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采取的措施密不可分的。

抓住帝王,便能抓住一个朝代乃至一个时代的纲。

为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做点事情

我在“读《史记》”“读《宋史》”后,又讲了成语,成语是汉语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简洁明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优美的形态表现(如成语中许多是并列结构、或者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所以其趣味性也更强。

但是市场上有关成语的书,只有成语典故、成语介绍类的,没有成语使用类的。所以我找了一个把成语和历史、文学结合起来的方法,用一组一组的成语结合当前的一个一个的社会热点。

通过通俗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便这形成了我在“百家讲坛”讲的十集成语,同时在大象出版社出了“智解成语”系列图书,目前出版的有一到六(《智解成语1》—《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

这个系列我准备写十本书。每本书都有其主题,如三(《智解成语3》)是婚恋,五(《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语5》)是为官之道,即将推出的六是家风家训(《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这种写法是当前市场上有关成语的书中少有的,我认为对大众尤其是学生了解和使用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化很有帮助。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近几年,我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我有传家宝”以及安徽卫视的“百家姓”节目,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是普及传统文化。像“中国诗词大会”推广的是古典诗词的普及,“百家姓”传达的是姓氏文化、寻根文化,“我有传家宝”宣扬的是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她们分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如果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展现给观众,那么利用电视栏目普及传统文化的路径就会更宽一些,所以我参加这些节目,就是希望能够为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做点事情。

王立群:我的十年讲史路

回首十年的讲史路,我始终感到非常充实而有意义,之前大象出版社的编辑说这十年能否用“也无风雨也无晴”来概括,我想我并非像苏东坡在出世与入世的大开大阖中笑看风云那般高远。

我希望自己能够更积极、更诚恳地奉献于社会,之前我写过一首《感怀》,其中有两句诗可能更能概括:“长将岁月穷经史,皓首甘为种树人。”

作者简介: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百家讲坛常青树”。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