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再不低迷

 紫图图书 2017-01-18

文 |【德】克里斯汀娜·布莱勒

译| 刘晓

摘自 |《自我关怀》



有三个人——萨宾娜、拉尔夫和纳塔莉——将陪伴我们走完这整本书的旅程。在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让我们明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关怀就能给予我们非常实际有效的帮助。

当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长期以来,萨宾娜都为自己体重超重的现状而焦虑不堪。多方面考虑过后,她决定采取节食的方法。

节食一开始的几天,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她也为自己能够迈出这关键性的第一步而感到很自豪。

可当她辛辛苦苦地坚持了一周之后,甜食开始对她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诱惑,于是,她屈从了,开始大啖各种心仪的甜品,尽管在她的饮食计划里,甜品是绝对被禁止的。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羞耻感与失望感向她袭来。她开始谴责自己:“真是太过分了!总是这么贪嘴、软弱、没有丁点儿自控能力!难怪减肥总是不成功!你肯定就会一直这么胖下去了!”

因为感到丢脸,萨宾娜一直躲在家里不肯出去:“换作是别人肯定都能撑过去的。谁会愿意跟一个管不住嘴又胖成猪样的女人做朋友呢?想想就恶心,还是别出门丢人现眼了。”

这一时的挫败感始终折磨着她,脑中的胡思乱想也没有停歇:“我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呀?别人要是知道了这事儿,会怎么想呢?”内心的矛盾使得萨宾娜筋疲力尽,她无奈之中只得投降,放弃了减肥,甚至用更大量的甜食来自我“安慰”。


  

萨宾娜的反应并不奇怪,或许你本人也有过和她相似的心路历程。对待自己的错误,她总是显得不依不饶。可如果此时陷入这种自责境地的是我们的爱人或朋友,我们还会对Ta说出同样的话吗?为什么在我们最需要关爱与温暖的时候,却总是首先自责,一步步地把自己与爱隔绝开来呢?

在佛教中,关怀是所有生命自然而然想要摆脱苦痛的一种愿望。因此,关怀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能够感受到苦痛以及希望能减轻苦痛。

比如,孩子受了惊吓后,就想而想要他的母亲充满爱意地安抚他。而母亲首先要做的是倾听,试图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然后,倾其所能地提供给孩子所需的一切,来帮助孩子面对这种恐惧。这时,母亲会用温柔体贴的话语和温暖的肢体动作来安定孩子的内心。

由此看来,关怀是一种由心而发的愿望和行为,与后续会产生的结果无关。就像前面的例子中,就算孩子在得到母亲安抚后仍旧会感到恐慌,母亲也不会掉头走开,而是将继续不断地给予他支持与爱,绝不会对孩子本人或事件本身加以谴责。

可是,当我们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或心上压了一副担子的时候,也能对自己这样吗?



测试:你是否宽容待人,苛待自己


当您的爱人或朋友遭遇挫折、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您通常会怎么对待Ta?您会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您会做些什么?

当您自己遭遇挫折、情绪低落、总觉得无法令自己满意的时候,您通常会怎么对待自己?您会对自己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您会做些什么?

您发现这两题答案之间的差别了吗?如果发现了,差别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当我在讨论课上轮流向每位学员提出这两个问题时,大多数参与的同学都会反馈,他们对待他人时充满理解与宽容;面对自己则恰恰相反,满是挑剔与批评。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他们会把对待自己时的冷酷态度也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本文出自克里斯汀娜·布莱勒新书《自我关怀——让生命强大的必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