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可口可乐秘方看技术秘密保护

 Junior1688 2017-01-18

  可口可乐作为风靡全世界的棕色碳酸饮料,数十年如一日的占据着行业内的翘楚地位。有人说,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不败,关键在于其核心“技术秘密”,即配方。

  关于配方的故事越传越神奇,甚至有人总结:世界上有三大秘密是为世人所不知的,英国女王的财富、巴西球星罗纳尔多的体重和可口可乐的秘方。

 

  作为可口可乐集团的发展命脉,可口可乐最早的配方出现于1866年,但都是口口相传。直到1919年,一个名叫Ernest Woodruff商人买下了这份配方,才最终形成文字实现保存。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这份保密配方就一直被紧锁在亚特兰大的某家银行保险箱之中。并且保险箱的钥匙由三个人保管,这三个人不能同时乘坐一架飞机,避免出现意外,同时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

  这份被锁在保险柜里的配方就像《达芬奇密码》中的圣杯,一时间令可口可乐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技术秘密对于可口可乐所产生的作用绝不只是味道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营销,一种传承,一种回忆。1985年,可口可乐宣布神秘配方的故事讲了99年,应该退休了,新配方应运而生,意图取而代之。然而,尽管只是甜度变得高些,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一个名为“美国原始可乐饮用者”的团体向可口可乐提起诉讼,并将一箱箱的“新可乐”倒入下水道。与此同时,消费者开始囤积原始口味的可乐,甚至因此出现了可乐黑市。可口可乐公司最终让步,换回了“神秘配方”,市场方才恢复平静。

  从可口可乐的传奇故事去审视技术秘密,不难发现,可口可乐赢在对技术秘密的持续性坚守与保护上。可口可乐始终将技术秘密的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不管可口可乐的领导人再怎么更迭,技术秘密的保护始终被当做企业运营的首要任务;在保护方式上采取三足鼎立的形式,实现了绝对保密。虽然可口可乐的主要配料是公开的,很多可乐企业甚至是实验室的学生都能模仿,但其核心技术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 100”。这一配料中的三种核心成分分别由公司总部的3个身份保密的高级职员掌握,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另外两个保管员是谁;在对外交易的过程中,保密工作同样到位。可口可乐公司只向合作伙伴提供半成品,获得其生产许可的厂家只能得到浓缩的原浆,以及从将原浆配成可口可乐成品的技术和方法,却得不到原浆的配方以及技术。

  这就是可口可乐的故事。我们习惯喝可口可乐,乐于品尝这份神秘,缔造了品牌忠诚度的神奇力量。技术秘密的范畴是广泛的,包括技术情报、客户数据、产品配方、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试验数据和记录、计算机程序等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秘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比可口可乐的悉心保护,有些企业对技术秘密的重视程度明显较低,并没有将坚守技术秘密列为重要的企业战略去执行,导致陷入了技术秘密纠纷的窘境之中。

  2001年初,宝洁(P&G)和联合利华(Unilever)之间爆发了情报纠纷事件。宝洁公司公开承认,该公司员工采用卧底方法,获取了联合利华的产品资料,而这80多份重要的机密文件中居然有相当比例是宝洁的情报人员从联合利华扔出的“垃圾”里找到的。虽然这件纠纷案件随后不了了之,但我们不得不为联合利华的技术秘密保护不到位而捏一把汗。

  不管是对联合利华一类的大型企业,还是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技术秘密一旦遭遇泄露风险,将会给企业的未来蒙上灰色面纱,甚至面临毁灭性打击。企业想要诉诸法律维护权利,就必须拿出有效的证据证明技术秘密的合法性归属。但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存在问题,要么难以自证,要么需要付出高额的鉴定费用达成目的。而且,当很多企业有意识的去保护技术秘密,也愿意承担高昂的信息安全系统构建成本时,却依然无可避免的需要技术资料的流转与交接,即窃密风险依旧存在。

  其实,面对泄密难题,创意宝提供的技术秘密保护功能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创意宝依托电子存证技术,从实操上完善了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制度。特别是对涉密关键性岗位及环节的着重保护,有效降低了技术秘密人为性及操作性泄露,实时完成技术秘密溯源,同时这一功还能强化了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与岗位责任。创意宝技术秘密保护功能既是大型企业固化证据、快速维权的保障,又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性价比极高的一份无形资产“保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