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中有奇石,增值又传家!

 雅石缘联通 2017-01-18

内容来自“清石缘观赏石文化”微信号

家中有奇石,增值又传家。奇石不仅仅是一种有观赏性的装饰品,更是现如今投资界的宠儿。

投资奇石真的能增值吗?

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奇石消费市场需求强劲,不论是家庭收藏、奇石博物馆,还是公共场所等对奇石的需求一直很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大佬涉水奇石收藏投资领域,奇石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标的。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富人资产缩水20%——24%,但奇石投资作为全球另类投资却上扬1%——5%。世界级收藏大师曾说过“世界上只有奇石是最有价值的,股票不增反跌,让多少股民寝食难安,而奇石的平均增值率是125%。”

奇石是所有收藏中门槛最低的一种收藏,但同时又是经济回报最高、风险最低的一种收藏。想玩石头可以去山里捡、水里捡…现在就有这么一批人,其中不乏大老板,他们就到处走,到处去捡石头。只要你又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随处都可能捡到宝贝!有人曾在河边捡过一块大石头,后来这块石头卖了2000万。”这样的故事在藏石界数不胜数。所以说,石头是“发现的艺术”而不是“砸钱的艺术”。而且捡石头本身就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令人回味无穷!

a477443

那么收藏奇石究竟能赚多少钱?

举几个例子

2002年,在烟台网通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到广西旅游,花了500元买了一块大化彩玉石,回到烟台后遭到家人的一顿“痛骂”,认为这个钱花得太不值。然而5年过去了,今年年初,这块石头在网上被一位福建的石头收藏者以10000元的价格买走。这让王先生的家人始料未及,然而这对于频繁交易的藏石者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

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盆景赏石文化分会副会长黄腾在一次采访中说:“1993年,我买了一件青田石的雕件,上面雕了大小九个龟,石分三色,浑然天成:龟为绛色,龟脚所踩水为灰白色,水面漂浮着几片落叶为黄色。作品由有’龟王’之誉的张海正雕刻而成。当时我仅花1.5万元,现在应在300万元以上。”

200多倍的涨幅已很惊人,但这在奇石界并不新鲜。例如:前不久,一个状如”小鸡出壳”的戈壁石被专家评估了1.3亿元,据说十几年前收藏者从农民手上拿到它时仅花了几十元;一块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脸的戈壁石,专家评估9600万元,2000年在昆明展览时,开价才1万多元……这些奇石价格暴涨的例子在奇石界里海了去了,所以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众所周知,在众多的收藏门类中,唯有石头的收藏历史最久。自宋代以来,已有研究奇石的专著几十种。历代文人墨客,特别是古今名人对奇石更是情有独钟,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无独有偶,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

享誉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张大千也酷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宛若一幅台湾地图的巨石,张大千视为珍宝,题名“梅丘”。1978年,大千移居台湾,友人将这块巨石运到台湾大千“摩耶精舍”,置放在“听寒亭”和“翼然亭”之间。而在他的故乡四川青城山,也有“听寒”和“翼然”两亭,其间也有块“梅丘”石,看来,张大千爱石,是用以寄托一腔故园山水之情。张大千逝世后,人们将他安葬于“梅丘”巨石之下,这正如他生前所吟:“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8696316

为何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人喜欢奇石呢?其中不乏宫廷皇室、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之中,知识阶层等这一较为高端的人士。因为奇石收藏大家关注的不仅是它价值的高低,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世人所着迷的。而“赏石”之风进一步升华了这种艺术创造活动的品位,丰富了石文化的艺术欣赏内涵。

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石头本身的价值可以估量,但是石头里蕴含的文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不仅要像马云一样创造财富,更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所谓“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堪称孤品,你永远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奇石,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极为珍贵,世界上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条件。

奇石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寓情于物的载体,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品性意境,如果藏家能与石形成互动、共鸣,那就定能感受到奇石本身蕴涵的艺术美感和精神文化气质。收藏奇石,不同于收藏古董。奇石,它不计历史价值、工艺价值、材质价值和名人效应价值,其所有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研究价值,传承价值,是关键的要素所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奇石文化,我们作为奇石爱好者,理所应该将之传承下去,正所谓“中华奇石形神美,欣赏收藏沉智慧。东西南北清石缘,锦绣江山文化萃。展望投资前景惠,增值传家有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