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母四千年前产生在西奈半岛

 singer0852 2017-01-18

来源标题:字母 四千年前产生在西奈半岛

\

\

腓尼基字母

\

\

(本文写作参考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王明嘉《字母的诞生》等,特此致谢。)

\

\


吕军

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日前以112岁高龄仙逝。

除了汉语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语言文字都是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的基础是字母,汉语拼音也离不开字母。周有光先生生前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字母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字母是怎样产生的。

上世纪初西奈半岛的考古发现

拼音文字离不开字母,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是讲拉丁语的古罗马人创立的。欧洲大多数语种的文字都使用拉丁字母,比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等。而俄语使用的是斯拉夫字母。在欧洲以外,世界上使用广泛的字母还有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希伯来字母等等。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则使用假名字母,朝鲜使用谚文字母。

这些形形色色的字母,又是怎样起源的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使用拉丁字母的欧洲人知道,他们使用的拉丁字母,是古罗马人从希腊字母得到借鉴,提升创制出来的。他们也模模糊糊地知道,希腊字母大约是从腓尼基人的腓尼基字母借鉴创制出来的。

再往前是怎么回事儿?他们都不清楚了。

现在人们知道,古代人类创造过很多文字,而早期的文字都是沿着象形文字到形声文字发展。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楔形文字,还有古埃及文明的古埃及文字,都是形声字。我们的汉语文字,也是形声字。

人类的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可是,千变万化的语言是由少数音素组织而成的。只要每一个音素以一个简单的符号为代表,就可以用少数的符号写出千变万化的语言来。这个原理在今天看来是极其平凡的,但在人类文化史上则是个极其伟大的创造。这就是拼音文字的原理。

20世纪初以来,学者们考古研究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有一个共同的起源,那就是在今天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

古代西方有两大文化区域,一个是两河流域,一个是埃及。这两大文化区域的彼此往来,需要经过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小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个地区成为古代西方商贾往还的走廊和文化交流的津梁。在这里,人们不仅在生活中需要频繁地应用文字,而且也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种不同王国的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左右,在这个地方还应用着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这是当时正式国际文书所用的文字。但是,商人们不喜欢那种麻烦的文字,他们自己创造了“不登大雅之堂”的极其简单而切合实用的拼音字母。

190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皮特里在古西奈半岛南部的废弃绿松石矿区一带从事考古研究时,发现一些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奇特刻画符号。它们显然是模仿或受埃及文字影响的书写符号,但这些符号的样式细节、排列方式,却又与埃及的象形符号有所不同。皮特里大胆地认定,这些刻画是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往迦南地迁移时,在西奈半岛途中所创造的字母符号。

皮特里整理的这些刻画符号,比后世所知道的腓尼基字母符号的数目还要多。从字母符号的数量是由多到少精简演化的通则,西奈半岛的字母,显然比腓尼基字母出现的时间更久远。

1916年,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艾伦·加德纳也到现场看过这些铭刻,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西奈的闪语文字是最早以表达语言发音为主的字母符号。

19世纪以前,西方人一直以为腓尼基字母可能是拼音字母的源头,这时被确定必须再往前推至公元前18世纪的西奈半岛一带。而且通过闪语文字与古埃及文字的直接关系,字母的源头终于有了一个与古代形声文字符号建立历史脉络关系的基础,也解开了腓尼基字母来历不明的谜团。

现在我们知道字母的形成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8世纪,字母的创造者是当时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北方闪米特人。

腓尼基人贩运商品也传播了字母

公元前18世纪,北方闪米特人以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创制出来以后,它的优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来,并向四面八方传播。它的后代形成了各种拼音文字,以至完全取代了曾在古代文化中占有辉煌地位的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以至这些文字竟然完全灭绝了,直到近现代,才被人们重新发掘辨认出来!

关于各种拼音文字的演化路径,是非常复杂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他的《世界字母简史》一书中,有一张图表简明地表现了这样的演化路径。在本文中,我们只就拉丁字母演化形成的路径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腓尼基字母是这个演化中的重要一环。腓尼基人是古代有名的海上商人。他们忙碌地从地中海的东端,摇着满载商品的船只,往西航行。小小的腓尼基王国,在地中海上建立了许多商埠和殖民地。在他们载着商品的船只里,也载着字母,一次一次运输到地中海上各个商埠去。贩运商品的腓尼基人被人们遗忘了。贩运字母的腓尼基人至今在人们口头上津津乐道。特别是希腊传说中所讲的从腓尼基人那里学得字母的故事,引起了后世的最大兴趣。

古代腓尼基字母,在腓尼基本地流行的时期,大致是公元前第3世纪以前的一千年间。多数遗物是在它的海外殖民地发现的。字母流传到殖民地,书写当地的语言,成为新的字母分支。

希腊人创造元音字母是巨大贡献

希腊文化是西洋近代文化的源头。希腊字母是今天欧洲各国字母的母亲。希腊人虽然不是字母的首创者,可是他们对字母加以创造性的改革,使字母成为完备的语言记录工具。

根据希腊传说,希腊字母是古代希腊的先人们从腓尼基带来,经过修编和增补,形成24个字母的希腊字母表。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称为腓尼基字母或卡德摩字母。

近代学者的考证,证明希腊字母的确是从腓尼基人手中得来的闪米特字母。早期希腊字母的形体以及排列顺序,除了极少例外,都跟闪米特字母相同。更重要的是,希腊字母的名称跟闪米特字母相同,而这些名称在希腊语言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闪米特语言里才是本地有意义的词儿。

希腊字母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15世纪,有人认为要迟到公元前7世纪。根据晚近的考证,大致可以肯定,是在公元前11世纪,这是希腊从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的转变时代。

希腊字母虽然来自腓尼基,但是它的特点和流传历史不是腓尼基字母的简单延长。它是经过重新创造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字母系统,开辟了人类文字历史新的一章。

希腊各城邦的字母,起初是彼此不尽相同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东西两派。后来,分歧的字母逐渐趋于统一。公元前403年,爱琴海东岸米利都的爱奥尼亚字母正式被雅典采用,不久又被其他城邦采用。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希腊各地字母都统一于爱奥尼亚字母。这样就形成了希腊的古典字母。

希腊古典字母有24个,比闪米特字母多两个。希腊人对字母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元音字母的创造。闪米特字母原来只表辅音,不表元音,但是每个辅音字母都内含一个a音或者可变的元音。这种字母是音节性的辅音字母。元音字母的创造有重大意义,可以跟物理学从分子发展到原子的认识突破相比。

闪米特文字原来是从右到左横写的。传承于闪米特的希腊文字,当然最初也是从右到左横写的。可是,后来改变了。希腊人把书写的顺序反了过来,变为从左到右。用右手写字,从左到右不挡眼,是合理的顺序,因此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通行的书写顺序。

书写顺序的改变,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向左改为向右,中间曾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中,希腊文字用一种“牛耕式”的书写顺序,一行向左,一行向右,往复去来,有如老牛耕地。而且,行序曾有过从下而上的。到公元前500年以后,一致采用从左到右的字序和从上而下的行序,不再更改。

富于美感而崇尚实用的希腊人,把字母的形体改为简单、醒目、匀称、优美的几何图形。这种更改,使字母形体完全摆脱早期的图形束缚,按照实用和艺术的要求来加工。今天世界上通用最广的拉丁字母,就是以希腊字母为基础而进一步加工改良的。

拉丁字母把最简单图形几乎都用了

古代的埃特鲁斯坎人在公元前7世纪曾在意大利半岛建立王朝。他们在建立王朝以前就采用希腊字母,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了埃特鲁斯坎字母。

讲拉丁语的罗马人从埃特鲁斯坎人那儿取得的字母,是希腊古典字母形成以前的形体,所以早期拉丁字母还保留着古代闪米特字母的不整齐风格。后来,在希腊古典字母的影响下,罗马人对字母形体的简化和美化,获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希腊字母形体的改进。

罗马征服希腊(公元前5世纪)以后,拉丁语中从希腊来的外来语逐渐增多。希腊的Y和Z两个字母被用来书写外来语,排列在字母表的末尾。原来21个拉丁字母就增为23个。此外,在中世纪时从I分化出J,从V分化出U;又从V分化出W(双V)。这样就形成了一直传到今天的26个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早期形成的铭刻体(近代用作印刷大写体),在4世纪时就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最简单的图形几乎都用了,有混淆可能的图形已经尽量避免了,书写不便的图形已经修改了,断线已变成了直线或弧线,弯曲不超过两次,笔划不超过三笔,对称,齐匀,实用,美观,这真是高度的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拉丁字母的传播,在过去两千年间不断扩大开来。它以大同小异的运用方法,写出了人类各种不同的语言,成为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族字母”。

近邻一瞥

从汉字起源的字母

日本:假名字母

公元3-4世纪,中国晋朝时期,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书记》中说,归化日本的百济学者阿直崎(公元285年赴日),邀请住在百济的中国学者王仁,携带《论语》和《千字文》到日本,后来做皇太子的老师。这大概是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的开始。

日语不属于汉藏语系而属于阿尔泰语系,跟汉语大不相同。汉人学习汉字如果要“十年窗下”,日本人学习汉字当然更加困难。

汉字知识传开后,日本开始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全用汉字的日语音节字母。这种借用现成汉字的日语字母,称为“万叶假名”。假,假借。名,名字。假名就是借用的汉字。

假名不是有计划地设计的,因此产生了重叠两套。一套叫“片假名”,一套叫“平假名”。

佛教在公元538年从百济传到日本。奈良和尚读佛经,在汉字旁边注音、注义,起初用整个汉字,后来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片假名”。

妇女们识字不多,借用汉字作为音符,写日记、故事、诗歌,给汉字注音、注义,在盛行草书的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简化草书,形成“平假名”。当时把平假名称为“妇女字”,不登大雅,男人不用。

片假名从僧到俗,平假名从女到男。起初随便用不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日语音节,后来统一用字,基本上做到一音一字。这就是假名的标准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实行语文“平民化”,措施之一是限制用字。从以汉字为主、假名为辅,变成假名为主、汉字为辅。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文字的重大变化。

朝鲜:谚文字母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公元2-3世纪,汉末和三国时期,汉字传入朝鲜。朝鲜人读汉字文言文《四书》《五经》,开科取士,同中国一样。朝鲜的人名地名都是仿照中国用汉字写定的。

朝鲜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熟悉了汉字,自然会尝试借用汉字书写自己的语言。这样就产生两种形式的朝鲜民族文字。一种是全用汉字写朝鲜语的文字。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不考虑汉字的原有意义,按照朝鲜语法,书写朝鲜语词。另一种是全用汉字的“朝汉”混合文字。实词用汉字汉义,虚词用汉字读音记录朝鲜语音,语法按照朝鲜语。但是正式文字仍旧是汉字文言文。

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发展民族文化。在世宗李构的领导下,创制了朝鲜语的表音字母。1446年(中国明朝正统十一年)刊印于《训民正音》一书中,公布施行,称为“正音字”。在宫中设置“谚文厅”,教授新字,因此又称“谚文”。谚文是通俗文字的意思。

《训民正音》一开头就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

28个谚文是音素字母,其中辅音17个,元音11个。字母近似汉字笔画,叠成汉字方块形式,是有内在规律的拼音方块字。

字母表经过调整和增补,现代朝鲜语一共用40个字母(19个辅音,21个元音)。

谚文公布推行的最初几个世纪,成效不大,未能成为正式文字。跟谚文(俗字)相对,汉字被称为“真书”。可是,这套字母简单易学,在民间逐步传开。后来,谚文终于被知识分子接受,产生了汉字和谚文夹用的混合体。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在反侵略的民族意识下,谚文成为爱国的标志。汉字谚文混合体受到尊重,代替汉字文言文成为唯一的正式文字,一直用到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

朝鲜北方在1948年废除汉字,全用谚文。朝鲜南方继续用混合体,可是减少了汉字数目,而文学作品也全用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