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眉秘宗易筋經

 雲河 2017-01-18

峨眉秘宗易筋經----三武組

 

  易筋經多宗少林,而本功源自峨眉秘派。內家理念,內壯為根,外壯為用,內外相易,筋經兼修,效果超常,非同一般,極其難得。

  本功來自劉昆大師,劉師傅乃山西忻縣人,號“筋經子”,師承四川成都易筋經高手鄭紅,專工“峨眉鄭式筋經內易功”,很少外露,也未收徒,修煉自怡,蕭然物外。編者幸由“燕青拳”大師梁世男極力保薦,得窺秘籍。

  每練本功,兩肋皆有清涼之感,身心非常愉快,不易疲乏;每遇困勞,一練本功,頓覺疲勞頓消,精力充沛;久練本功,內勁足,筋骨強,力氣大,耐重擊,斷磚石,神勇無比。

  :本易筋經的“經”必須解釋為“經氣”等義,泛指經脈、內氣等內在功勁修煉範疇,不能解釋為“方法”或“經典”等,否則“內外相易,筋經兼修”無法講通,學者要注意。

  一、數息入定

  兩腿自然併攏,全身自然放鬆,頭領意抖;雙目前視,閉唇合齒,舌尖輕舔上齶;雙掌輕輕垂放大腿外側,為自然掌形;用鼻自然呼吸,意存丹田,默數36息次可停(圖1)。

  初練氣息次數不宜過多,要漸漸增加,可先以12息,再24息,最後36息或更多。次數最好自定,不宜過拘。以下類同。

  二、韋陀獻杵

  兩腿自然分開,膝節不屈,即開步樁;兩掌緩緩向正前提起,掌心皆向上,掌尖皆向前,五指自然分開,臂同肩高,兩臂平行肘節微屈。兩臂不宜全伸,全伸式散,則不易蓄勁練力而易筋經(圖2)。

  加附一圖(圖3)。

 


  保持本式,意在雙掌(如托鐵杵),鼻吸鼻呼,要求勻、深、細、長,默數36息次可停。

  初練時必感手累臂酸,可以適當減少息次數,功深後自然適應。

  三、二郎擔山

  兩腿成騎馬樁;雙掌變拳,緩緩向身體左右兩側平直伸開,拳心皆向前,拳眼皆向上,臂高皆同肩(圖4)。

  保持本式,意在雙臂(猶如擔山之重),鼻吸鼻呼,要求勻、深、細、長,默數36息次可停。

  四、雙手托閘

  兩腿自然併攏;兩掌緩緩向正上托起,掌心皆向上,掌尖皆向後,五指自然分開,臂同肩寬,兩臂平行,肘節微屈;頭也上挺,眼上望(圖5)。

  保持本式,意在雙掌(可意想雙手托起千斤閘),鼻吸鼻呼,要求勻、深、細、長,默數36息次可停。

  :以上皆為靜功,下為動式。

  五、青龍探爪

  1兩腿變成騎馬樁;雙手握拳,置於腰際,手心皆向上,虎口皆向外;鼻中吸氣,眼看前下(圖6)。

  2然後右拳變爪,緩緩伸向前下方,爪心向下,虎口向裡,同時鼻中呼氣(圖7)。

  3當爪抓開肘後,右爪再用力緩緩抓回(如提重物,爪上貫勁),抓回時吸氣配合,抓後成拳,收回前位,仍握於腰際(圖8)。

  4然後再練左手,與右手動作、呼吸類同,自請參照(圖9)。

  左右相互輪流進行,各18次共36次可停。

  六、穿雲破空

  1兩腿併攏;雙掌垂放大腿外側,為自然掌形;用鼻吸氣(圖10)。

  2當氣吸好後,右掌(掌心向左,掌尖向上,五指並緊)緩緩向正上方直直伸起,意念手臂如槍,力穿雲空,同時鼻中呼氣,眼觀右手;身稍左側,頭略左彎,左掌隨之自然下沉,合勢助力。此為右式(圖11)。

  3收落右掌,回歸前始式(圖12)。

  4然後練習左掌。左式與右式相同,練如上法(圖13)。

  左右輪流練習,各18次可停。本式可以伸筋拔骨,活節通經。

  七、力士推碑

  1兩腳開立,約寬同肩,膝節不屈;兩掌置於兩胸之側,掌心向上,掌尖向前,虎口向外,五指適開,腕節平直;眼看前面,同時吸氣(圖14)。

  2吸好後,即接著緩緩用力推出雙掌,手臂內轉,腕節挺起,變為掌尖向上,掌心向前;同時鼻中呼氣,意想推碑一般,雙掌動則石碑移,力大無窮,直到兩臂平行、掌與肩同高、力滿肘開時即停(此時氣也呼好)(圖15、16)。


  再緩緩將雙掌收回胸側,如本式前始,收掌時配合吸氣。

  如此來回進行36次可停。久練本式,勁貫雙掌,內勁劇增。

  八、倒拽走牛

  1右腳跨步,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雙爪緩緩向身正前方伸出,爪位對肩,爪心皆向下,虎口皆向裡;鼻中吸氣;眼看前方(圖17)。

  2然後雙爪用力緩緩向身後擺動,手如抓拽走牛之狀(意念要簡單真切,走牛即正在前行之牛),肘節不得彎曲,兩爪貫勁,抓至腰後時停止,此時爪心向上,虎口向裡,鼻中呼氣配合,丹田合勁,目光炯起,咬牙緊口。此為右式(圖18)。

  左式與右式相反(圖19、20)。

  左右輪流練習,各18次可停。

  :本式又名“倒拽走牛尾”。常見的練式都叫“倒拽九牛尾”,本式卻叫“倒拽走牛尾”,與眾不同,學者注意,乃獨門秘傳。

  練習時意想後拽走牛,手上必然意感強烈,增力更快,讀者可以試試,絶不一般。

  九、背後拔刀

  1兩腿直立,開與肩寬;雙拳半握,肘節適屈,右上左下(也可左上右下開始),上拳拳心向裡,拳眼向下,下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上,緩緩收至身後;頭向左扭,鼻中吸氣(圖21)。

  2然後,雙拳緩緩用力提落轉勢,即不要忙著換勢,而是先要上下展開雙拳(如手拔刀用力),再變為左上右下(頭緩右扭);鼻中呼氣(圖22、23、24)。

  左右輪流練習,共36次可停(圖25、26、27、28)。

  本式如背後拔刀,一手握鞘,一手握柄。如此練法,可以拔筋扯筋,增易筋力,動作看似單調卻暗藏妙用,親臨其境自得三昧。

  十、虎坐鶴形

  1兩腿開步,距約肩寬(不宜窄於肩),膝節下蹲,即騎馬樁;雙掌向身前正下伸出,掌心向下,掌成八字(虎口撐開,拇指和四指分開如八字之形,四指並住),肘節微微有屈;眼向下看,鼻中吸氣(圖29)。

  2氣吸好後,雙掌緩緩用力向上舉起去(意念如舉重物,如杠鈴等),肘節不屈,至掌到頭節正上為止,此時掌心朝上,虎口向裡,兩臂對肩;同時雙腿也緩緩直膝,鼻中呼氣,眼隨手動變為向上(頭部仰起)(圖30)。

  再屈膝落掌,回前始式。反覆練習,來回進行36次可停,堅持為功。

  :本式好似杠鈴抓舉的起落動作,編者特意提醒一下,便於學者掌握要領。

  十一、餓虎吞食

  1身體向右,兩腿前後分開,右腿屈,左腿蹬;雙手爪形,指尖觸地,掌心向下,虎口向裡,肘節不屈,雙臂平行;眼向下看(圖31)。

  2然後頭部緩緩向前下落,如虎吞食獵物之狀,肘節也隨之緩緩彎曲;同時鼻中吸氣(圖32)。

 

 

  嘴部近將貼地時,再度緩緩撐起雙臂;同時鼻中呼氣。此為右式。

  初學者爪力和臂力不足,可以全手掌著地(圖33、34)。

  左式與右式方向相反(圖35、36)。

  腰部與腿腳配合用力。初練時下沉幅度可小些。動作不能過快,不能過猛,防止傷指。

  左右輪流練習,各18次可停。

  十二、前後折腰

  1兩腿直立,開與肩寬;雙掌舉起,掌心向前,掌尖向上,同時腰節向後緩緩折屈(折屈度自定,不可一下過大或過猛,防止受傷),頭節上仰配合,鼻中吸氣(圖37)。

  2然後再向前緩緩折屈腰節,頭節下垂,雙膝不彎;雙掌下落,掌心向裡,掌尖向下(或可觸地);鼻中呼氣(圖38)。

  如此反覆練習,來回進行36次可停,堅持為功。

  十三、挺頭翹尾

  本式俗名“兩頭翹”。

  1兩腿直立,開與肩寬;雙掌交叉,五指環繞,掌心向裡,肘節彎曲,置於胸前,不能貼身;眼看前方,鼻中吸氣(圖39)。

  2然後上體前傾,身向前緩緩彎屈,膝節不屈,頸節挺起;雙掌交叉下按;眼仍看前,鼻中呼氣(圖40)。

  如此反覆練習,來回進行36次可停。下按幅度隨練功時間漸增,堅持為功。

  十四、輕鬆散步

  緩緩散步,感覺心意漸定、氣息漸穩、身體漸復了,本功收式。

 

峨眉秘宗易筋經----三武組_____風清雲淡____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80c02701018w98.html

============================================== 

峨眉秘宗易筋經 


 
 
 


 

 

 

峨眉秘宗易筋經 - ybover的日誌 - 網易博客  http://ybover.blog.163.com/blog/static/12694922420119131120495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