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只有拥有青春,一切重来才有可能

 游侠六月风 2017-01-18


  

  在机场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作者耿帅。我并不知道耿帅,被书名吸引了,就买下来翻翻。后来才知道,耿帅是很有名的图书策划人,策划了很多年轻作者的畅销书。他自己的这本书,也是青年人读起来会有共鸣的书。

  

  这是有关他自己和身边朋友的青春、情感和经历的书,以散文的方式写人生的故事,把对时间和生命的意识写进去,经历的无奈和感情的变迁写进去。


        中国的一批年轻作家,在三十岁左右,有着很好的文笔,基本上是在青春中书写青春,或者说扯着青春的尾巴,和青春继续纠缠。大冰、张嘉、耿帅应该都属于这一类的作家。他们和老一代作家截然不同,老一代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历史重负,作品几乎永远和沉重的时代连在一起。不管是陈忠实、贾平凹、余华、莫言,还是陈丹青、野夫,他们身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烙印。他们描写的青春和爱情,是无奈和苦涩的,内涵深刻而沉重。


        把旧时代和新世纪连接起来的作家有王朔、冯唐等,他们身上已经少了一份痛苦年代的痕迹,多了对于青春的拥抱和人生的希望。

  

  耿帅代表的青春岁月,在惆怅中依然充满很多美好的希望。这一代人心灵和感情更加细腻,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们不需要像我们成长过程中那样,必须时刻面对贫困、苦难和外界的敌意。


        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大时代里,他们面对的是个人的小天地和小时代。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已经减弱了很多,甚至于无。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周围朋友的成长,擅长用细腻的文字把对青春、感情、岁月的思考表达出来。他们的文字也充满了惆怅、失落甚至落寞,但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读出生命的相对轻松和得失的潇洒。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重负,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拖累,更加容易让生命转身或拐弯。


        只要读一下耿帅的话就能够明白我在说什么:


        “即便过往的人和事,断不了、舍不下、离不开;你永远都有时间从头再来,等一个对的人。”


        “爱情,于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若中途走散了,请念及最初的美好,道一句:感谢你来过,不遗憾你离开。”


        只有还拥有青春的人,还有足够时间折腾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年轻的语言。

  

  可是,人生走到最后,常常是不可回头的无奈。到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很多事情坚持下去会很痛,不坚持下去也会很痛。就是一匹沙漠中驮着重物的骆驼,既不能奔跑,也不能翻滚,只能吃力地步步向前,希冀那一天走出沙漠、卸下重负。


        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固然好,但真实的人生,实际上往往是发现自己已经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了太久,没有了回头的余地。很像一位理论家,坚持了一辈子自己的理论,一直以为是真理,最后突然发现是个谬误,但已经没有勇气推翻自己的理论一样。

  

  无奈、叹息、孤寂、悲苦,才是人生真正的底色,在底色之上,有的人沉沦堕落、消沉绝望,有的人释然豁达、坐看云起。在底色之上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状态的不同。

  

  是的,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那是因为青春还在,岁月悠长。但所有甩不掉的人生重负,都只能用生命的耐心去浇灌,希冀最后会在重负之上,长出明艳的、不会开败的花朵来。


2017.0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