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JT叔叔谈中医的学习方法——《五脏与情志》摘记

 zhangzz 2017-01-18
中国人的“技术”,都是艺道的修炼,“艺道的修炼”是不可能靠头脑去练的。不可以在思考力的世界里去努力想通什么问题,《伤寒论》这本书要一遍又一遍地读的,熟悉它、用它,日子久了,那些加减变化的能力就会长出来。期间的道理,你想得通,或想不通,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的。
讲理论的书多如牛毛,只讲实际操作的,扣除江湖偏方之类的杂书,经典类的只剩下一部:《伤寒杂病论》。
读《伤寒论》一年所长的功力,强过读其他所有几千本书全部加起来所长的功力的十年二十年。
张仲景的书,讲医理的部分并不是重点,最能增加功力的,是“抓主证”、辨证的功夫。在治病上,病机不知道没什么要紧,如果没有注解文,《伤寒论》背下来,照样开也可以。
如果你看病时还要“想”就代表你没有在“辨证”。如果你发现自己还在“思考这个患者的病机”,这个时候一定要警觉:“我还没抓到主证!”于是再多问几个问题,再把把脉,做确认,千万不要闷头“空想”。如果一个人胃疼,你会想“是理中汤证还是小陷中汤证?”那就是你没有去按一下,一个是喜按,一个是拒按。只要是你还在“想”,就去把辨证点找出来做确认。
看病开药,是消去法的世界:一个人来说头疼,你可能脑海中会浮现出十五首方子,你问对一个问题,就只剩下五个方子了,你再问对一个问题,就只剩下两个方子了,如果这两个方子主证差不多,没有好问题可以问了,看一下方剂组成,也会晓得体质有何差异,那再搭手号个脉,也就可以确认了。
至少六经感冒都能把方子开得准确无误,日子久了,功力就长出来了。遇到书上没有写的,自然凭直觉也就会医了,这种功力不是“想”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