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

 环球g0kk7og6xo 2017-01-18

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春节来临,除了外出旅游,会走亲访友,沟通的密度和频度会加多。沟通(Communication)还可以翻译成为交际、交往、交流、交通和传播。沟通是指主体将信息传递给客体,以期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影响态度,引起行为的过程。 


      

      就沟通而言,人所能给出的语言信息包括:言语语言(Verbal language)和非言语语言(Nonverbal language)。非言语语言是人除了言语语言之外,所能给出的一切信息。它是人作为一个完整的机体,在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统一协调下,对外界的反应。人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欲,有所求,必然会在非言语语言上有所反应。伴随着言语语言,非言语语言在一般沟通交往中,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表达方式和彼此感知的重要信息传播,它是人们心照不宣,彼此理解的代码。



一、非言语语言及其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信息的全部表达 = 7%语言 + 38%声音 + 55%无声信号。非言语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言语语言真实得多,而且深刻得多。事实上,说出来的言语,往往并不等同于存在于人心中的语言,非言语语言比言语语言的理性更能表现人的情感和欲望。我们发现,人们常常“词不达意”、“言过其辞”、“言不由衷”或“欲言又止”。


    

   非言语语言有三方面的作用:1、“加强”(例如,在说“你真好”的同时,伸出大拇指);2、“替代”(例如,不说话,用点头表示“可以”);3、“否定”(例如,用无可奈何的语气不情愿地说“好吧,就这样吧”)




二、非言语语言的七个方面 


      用“身体语言”和“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或“无声语言”(Silent language)都不能确切地表达非言语语言,因为非言语语言包括七个方面:脸部、表情、手势、体势、副语言、空间语言、时间语言和物饰语言。 



        

        1脸部表情: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辅以一定的脸部表情,例如:微笑是通往全世界的护照。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论语·宪问第十四》).朱熹注:“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百善孝为先,立爱自亲始”,孝敬老人,供养老人,服侍老人,都是我们必须、应该做到的,这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到脸色好看,这并不容易。“人老话多”,可能会比较健忘,比较啰嗦,比较固执,有时还会烦燥、焦躁,有时话不好听,做的事不好理解。面对这些,我们要有同理心,换位思考,认同能理解,不认同也能理解和包容。“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过年更要有好气色,好脸色。

 



美国总统林肯组阁,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位候选人,被林肯拒绝了,问林肯什么原因,林肯回答说:“我不喜欢他的那张脸”。朋友说:“你这也太不公平了”,林肯回答说:“人上了四十岁,就得对自己的那张脸负责”。这是有道理的,面部表情展示人的心灵和感情,而持久习惯的表情就会深深地烙印在脸上,成为后天的相貌,展示出内在的精神风貌。

 
   

2、手势: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还辅以一定的相应手势,不如此,难以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欲。指点或招呼别人,一般不要用手指,而要以整个手掌表示且掌心向上。可以伸出大拇指向前称赞别人,但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己,也不要用大拇指向后指示他人,这样都很不雅观。在电梯里、公交车、地铁等公共空间里,当别人挤到自己的时候,将身体往后挪,不得已时可以用手背轻轻推开,千万不能用手心,因为这可能被认为非礼。



  

3、体势:有一首歌《中国功夫》的歌词是这样的:“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说的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要东倒西歪。别人招呼你,马上转过身去正面相对。有时候我们在商场招呼营业员好半天,她都懒得把身子正面转向你,甚至一直背对着你、肩对着你、只是侧过头去、斜过眼去,这样是很没有礼貌的。跳交谊舞配合得好,两个人的胸部一定是平行的,配合默契。当我们在机场里候机的时候,我们虽然听不见别人拿着手机在对谁说,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在与家人说话,还是跟朋友说话,或者是跟上司说话,他的体势是不一样的。



    4、副语言:指没有语词内容的声音,不同口气、抑扬顿挫、音色音调、语音语调、声音的停顿等等。《沙家浜》里阿庆嫂说,“锣鼓听音,听话听声”,例如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你好”,可以是问好,可以是称赞,也可以是怀疑。“问题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一般情况下,人在说话时应该表情自然,语调清晰、亲切、柔和,吐字清楚,不装腔作势,音量适中,语速适中,态度诚恳。 



  

5、空间语言:是人们对于空间的把握所给出的信息,例如,站立、行走、就座的位置。挟菜尽量挟靠近自己跟前的菜;不要把筷子举在半空中犹豫不决;有人挟菜时不要转动台面,否则会把人搞得很尴尬。



  

6、时间语言:指人们对于时间的把握所给出的信息,例如,守时表示守信用和讲礼貌。敲门中间要有时间间隔,停一停,听一下有没有反应,等一等再敲,这就很有礼貌,如果不停地敲门就显得很粗鲁,毫无教养。空间语言与时间语言经常配合运用。例如Lady First 指的是礼让女士,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女士优先。不过,关键要有心,倘若屋里没灯,让女士先进,就不合适了。



     

在日常交流和礼仪礼节上需要“入乡问俗”、“入境问俗”。如果来不及“问”,那就必须“随”,“入乡随俗”、“入境随俗”;“空间上慢半步”、“时间上慢半拍”;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再随着做,这样就不会出洋相了。 


     

    7、物饰语言:指的是人的穿着打扮、所使用的物品等,这些都要得体,它体现出人的身份、地位、素养和品位。“一夜产生一个暴发户,十年产生不了一个贵族”。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喝咖啡把勺子放在咖啡杯里,而不是盛放咖啡杯的碟子上,然后大模大样地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咖啡往嘴里送,这样就不得体。用餐时,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里搅动着找东西吃,甚至挟起来看看不对又放回去,弄得别人都再也不去碰那盘菜了。 



三、非言语语言特点


      1、越是远离脸部的信息越真实: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院门口等人的人,他的焦燥的心情,往往是通过他抖动的脚,或者不停地来回走动表现出来的,脚步在为心理打节拍。




2、越是不自觉的信息越真实:例如,大家开一位男青年的玩笑,说他看上某个女孩了,他说,哪有那回事。正说着,那位女孩从边上走过去,别人都没有什么反应,那位男青年却不自觉地用手整理起自己的头发,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这位女孩的好感。 




    3、越是模糊的信息越真实: 一位酒店服务员,替客人将行李送到了房间,客人一进屋,被窗外的景观所吸引,酒店服务员站在门口没走。当客人突然意识到服务员还没走,就转过身去,刚面向服务员,服务员马上双手上下搓动着说:“先生,请问还有什么事?”双手上下搓动是一个模糊的信息,可以理解为还有什么事,也可以理解为,先生,别忘了小费,非常真实地反应了此时此刻服务员复杂的心理。 




     非言语语言的掌握,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之更加合乎礼仪,更有修养,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更好地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与别人的沟通。同时,非言语语言也有利于我们洞察“举手投足间之隐秘”,达到“知人、知面、知心”,更加了解他人,善解人意,从而使交往更有效,关系更融洽,家庭和事业更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