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一直都在拍人像风光夜景荷花,有没有想过玩一些新花样?那就试试变焦摄影吧! 变焦摄影,又称拉爆,是一种通过改变镜头焦距使物体产生距离感变化的一种拍摄手法,画面特别动感。以下是两张变焦摄影作品。
从以上两张作品可以看出,变焦摄影可以使物体产生迅速接近,扑面而来的视觉效果,还拖着漫画般的运动轨迹线。 要实现这一特效其实很简单,小编今天就来为您说说变焦摄影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先从器材准备开始吧。 1.器材准备为了实现变焦,你得有一支变焦镜头,最好是焦段范围广,变焦比大的镜头。 变焦时我们用手去拧变焦环,这一操作很容易使相机机身抖动,过程也往往要持续数秒。 为了防止相机抖动影响画面,你需要一只三脚架固定机身。要知道,拉爆过程中,机身抖动对画面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
如果你在环境光很强的白天玩变焦,这一持续数秒的变焦过程可能会导致照片过曝,若是有减光镜,带上它吧。 2.拍摄对象选择:白天白天与夜晚,变焦摄影的侧重点也完全不一样,拍摄对象的选择标准自然也不同。我们先来看看白天的情况。 白天的变焦摄影作品,最吸引人的是物体扑面而来的动感。 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央,保持部分的辨识度,而在主体的周边出现动态模糊效果,能最大限度凸显动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一个特定物体,放在画面中央充当主体;同时主体周边部分没有过多其他的干扰景物,使动态模糊效果更明显。 以下是几个失败的反例。 上图的画面中央并非一个单独的物体,而只是树丛的一部分,导致整个画面缺乏主体。 上图画面中央有一朵花作为主体,但四周同时存在大量干扰景物。在拉爆过程中干扰景物变得满屏幕都是,画面杂乱,主体也不突出。 白天的变焦摄影除了上述这种“扑面而来”的效果,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风驰电掣”。 选择一条道路,对准其中央进行变焦,照片会让人产生一种沿着道路迅速前进的视觉效果。 拍摄这类作品时一定要选择平直的路段,画面中心点能一直延伸向远方,而中间没有任何过多阻挡物体。 若是道路弯曲,或路上有很多人、车等干扰景物,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3.拍摄对象选择:夜间与白天不同,夜间的变焦摄影,最吸引人的不是画面中央的主体,而是四周放射状的光轨。 我们追求的不是动感,而是华丽的视觉效果,最好能有下图这种“爆炸感”。 基于这个目的,首先,我们要选择的是光源丰富的区域。光源丰富的区域,轨迹光数量多,画面效果自然会更好。 反之,光源少的区域,轨迹光零零散散,不成气候,视觉效果差。 ![]()
为了让“爆炸感”更明显,我们需要画面上的轨迹光尽量呈射线状分布,选择上下左右都有光源环绕的区域作为画面中心点。 否则,就会出现下图这样的效果:只有画面下半部份存在轨迹光,”爆炸感“不明显。 此外,尽量选择点状光源,而避免画面中出现过多线状、块状光源。线状、块装光源形成的轨迹光粗大而虚化,效果并不好。 下图中,窗户点光源的轨迹光效果很好,但楼顶霓虹灯字牌的轨迹光就很难看。 如果有条件的话,拍摄星空的时候尝试一下变焦吧。 满天繁星,正是最好的拍摄对象:数量多,分布广,全是点光源。你能很轻易地拍出“大爆炸”的效果。 4.操作注意事项基本操作其实很简单。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取好景。在手动模式下,调整一个足够长的曝光时间,按下快门,然后拧动变焦环即可。 夜间拍摄时,由于环境光较低,可以恰当放慢拧动变焦环的速度,延长曝光时间,使轨迹线更明显。 ![]()
![]()
而在白天拍摄,由于环境光较强,需要加快拧动变焦环的速度,降低曝光时间,避免过曝。 ![]()
在拧动变焦环时尽量保持均匀的速度,让变焦过程变得“柔顺”,使画面中的轨迹线和动态效果连续而均匀。 ![]()
以上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手头正好有个变焦镜头,找个机会去试试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