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弟把妈妈推倒了,我却把老太太扶起来坐下

 穿梭冬夏 2017-01-19



首席码字官/熊太行

值班挑错官/夏周一


研究人际关系、政治权谋,《雍正王朝》是常看常新的一部大IP。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上一代人看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是不会过时的。




二月河老师写的那段“老十四哭灵”出彩得很,人物很多,丝毫不乱。


这段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有删减,好多内心戏在小说里有,所以我劝各位,看完电视剧的段落之后,找小说来看看。接下来的这段,我用电视剧来评点,电视剧版本的雍正更暗黑一些。


康熙皇帝的十四儿子胤禵,是所有儿子里最豪迈善战的一个,因为要对青海、西藏用兵平叛,康熙封他为“大将军王”。胤禵打了几个月仗,消息传来,他爸爸死了,他带着亲兵在御前护卫保护(押送)下回到北京,用了半个月。


允禵,这版电视剧不是靠颜值取胜的


到了北京城外,发现北京城门紧闭(怕老十四带着十万兵回来,也怕门里的八王闹事),皇上下了一道旨意,让老十四(他这会儿只能被称作允禵了,要避讳)在潞河驿休息一天,明天进城。


潞河驿在哪?在通州东关,那会儿不是北京,是驿站,住外国使节的。


老十四走山西进来,应该是从北边大同宣化或者南边太原保定,换句话说,一号线或者四号线都能进来,无论如何不该转到通州坐八通。


这是一个特别遛傻小子的命令,老十四很生气,说一声进城,就来了北京。


和雍正皇帝那个令人疯狂的导航路线规划相比,更可恨的是那个称谓:


十四贝子。


贝子,还特么褥子呢。


大清的皇子,除非犯了错误,被处分,会封镇国将军这样更低级的职称,一般都是从贝子这个爵位开始的。


老八(最右)是亲王,做过一段的总理事务王大臣,

相当于亲王兼任首相


然后是贝勒、郡王、亲王,亲王最大了,但是还可以有恩赏,比如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儿子还是亲王,不降级),比如双王俸禄(工资翻番儿,到现在斗地主双王扔出来还能翻番,就是控诉大清朝的阶级压迫),再比如允许一个儿子继承亲王,另一个则封成郡王或者贝勒。


老十四就是一个贝子。但是他出征,皇阿玛为了方便他工作,封他“抚远大将军王”,三军事实上的负责人。


所以,描绘老十四,就是一个职务为王、爵位为贝子的皇子。


我们知道称呼一个官场上的男人,一定要用最高的职位来称呼他:比如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那就要称呼副总理,而不是部长。但是如果是平级职务,就要称呼正的,一个市长兼市委副书记,那就要叫市长。


雍正的旨意让“十四贝子”接旨,那就是要故意挑事了。


老十四冲进了皇宫,开始“闹灵”,要打开棺材看死人;老九老十也是借机生事,一个个都哭着要皇阿玛活过来看看;老八和十四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他尽量克制着不表态,等戏看。



康熙真的要活过来,

一定会骂这帮无聊的小子


不知道多少人见过那种传统的丧事,一个男人死了,儿子们办丧事,死者的堂兄弟、表兄弟,大舅子,甚至出嫁了的女儿(姑奶奶),都是可以闹事儿的。外人挑理,只要找出错来,可以掀掉白事的酒席桌儿。


老十四跟村里那些办丧事挑理的姑奶奶一样。


老十四砸棺材的时候,老八踢球给老十三,老十三是雍正的死忠,立刻说,我去请皇上,八哥你来劝他,他听你的。


球又踢回来了。


老八还是假惺惺地去找老太妃帮忙:


各位老太妃,你们是长辈,你们不劝劝他,他不会停啊。


是不是很熟悉?《地道战》里,伪军被土八路俘虏了,下套引诱外面的鬼子,喊的就是:“全村的老百姓都在这儿啊,不肯动,非要太君下来不可啊。”


老太妃们这里也是各怀心事。


我们知道康熙立过三个皇后,都死了。康熙死的时候,最高身份的是皇贵妃郭络罗氏,就是邓婕演的那个“宜妃娘娘”。




郭络罗氏是九阿哥的亲妈,老九是八爷的羽翼,后来被雍正折磨死,还改名“塞思黑”(死肥佬)


然后才是雍正和老十四的妈妈乌雅氏。


在小说里还交代了一句,郭络罗氏发现自己跪在了乌雅氏前面,觉得犯了大错,赶紧道歉,因为乌雅氏是天子之母,身份已经不同了。


乌雅氏老十四的亲妈来劝他:“儿子,听话,别闹了。


老十四压抑的怒火就爆发了:“你是谁?


我是你额娘啊,怎么不认识了么?




“你穿的是太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也不是娘娘!你管不了大将军王!有祖训!后宫不许干政!”


老十四说的几句话全都对。


儒家的宗法制度规定,母亲是父亲的正妻。


这也是为什么探春的母亲是王夫人,而赵姨娘生了她,仍然只是一个姨娘。


太后是所有皇子的母亲,太妃,都只是这些皇子们的姨娘。


《末代皇帝》里的太皇太后和太妃,

慈禧的太皇太后刚当上就死掉了


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场合,都要讲真理的。


大多数道理,在不对的场合讲出来,都会伤人。


后宫这帮女人,老十四的这帮兄弟,都会觉得他这次比较混蛋。


雍正和老十四是一个额娘,真正的亲兄弟,与其他那些哥哥兄弟,只是同一个爹。


他们的娘乌雅氏身份很低,乌雅氏的爷爷是过去清宫的御膳房总管,他们家是包衣奴才出身。



皇上不会娶厨子的孙女,最多是会征召厨子的孙女进宫伺候。


进来就是个小宫女,从十四岁到十八岁,一直在打杂。清朝比较仁慈,皇上如果不碰你,到二十多就要出宫去嫁人了。


结果乌雅氏十八岁怀上了龙种。


低级宫女住的条件都不太好,所以第一个孩子胤禛(雍正)是交给佟佳氏(贵妃)带的,佟佳氏没有儿子,很疼这个老四。


佟佳氏是望族,大臣的女儿,和韦小宝一起赌钱的佟图赖的孙女,佟佳氏和康熙是表兄妹,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的姑妈。


佟佳氏后来死于产后的并发症,临咽气前一天封了皇后。


因为养母的这层关系,雍正一度管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叫舅舅。也因为这个缘故,隆科多只是雍正的舅舅,不算是老十四的舅舅。


所以老十四对自己的身世特别敏感,其实他对母亲仍然穿太妃的服色也有不满,觉得四哥做事不妥当。但是他话说出来,却嚷叫着自己的母亲没权利管他。




他三十五岁了,发起脾气来还和十几岁的少年一样。乌雅氏心疼小儿子,担心阴险的哥哥会杀死弟弟。


现在她也被小儿子激怒了。


大将军王豪迈地推倒亲娘,灵前胡闹达到了新高潮,这时雍正来了。(小说里,雍正一看见宜妃跪在自己母亲上首,眼神很不满)


雍正必须自己解决问题,专属舅舅隆科多带着侍卫就在附近,一声令下是可以把这个将军弟弟拿下,但是能杀他吗?


兄弟们都看他能不能镇住老十四,镇不住从此就算是完了。


雍正搬了把椅子,放在中间。


还有人在怀疑,是不是要给大将军王一个座,收买人心。


收买个屁,不是所有的人心都值得收买的。


像这种把娘推倒的兄弟,把他打成忤逆就好了。要知道大道理和共识是政治斗争的巨大利器。


雍正把额娘搀扶过来。


“额娘,你坐下。大行皇帝(死了的老爹)驾崩那天,我就跟上书房议定了您的尊号,没有宣布,就是因为兄弟还在外面。我想一家人全了,再给您风风光光尊为太后。(没想到我这混蛋兄弟一回来就气您)


“额娘,皇阿玛已经没了,现在您就是儿子最亲的人。您今天就是大清的皇太后了。


说着皇帝跪下了,其他兄弟和百官也都跪下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一帮人正式参拜皇太后。




皇太后还想念两句诗,说什么你们另请高明。没人理她,因为皇帝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剩下那个挤兑自己亲娘的不孝儿子被晾在那里,他把自己的额娘,从心理上彻底地推向了哥哥。


在允禵决定跪下来叩拜自己的亲妈之前,他就已经输了。


允禵已经失去了能保全他的,最有力的一个友军。


扶起妈妈之后,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乌雅氏的立场,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允禵会输了:


大清国是个很有趣的国家,康熙朝开始,确定谁当皇上,是用开宝箱的方式。今天,我们知道好多手游还在用这种方式。




宝箱开出来之前,乌雅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儿子当了皇上,她就是太后;一种是儿子没当皇上,她就是个老太妃,孤独地死去,可能还会看到儿子先死。


宝箱开出来,发现是胤禛继位,乌雅氏注定是太后了。


胤禵回来造反,也有两个结局,一是成功了,乌雅氏还是太后,大儿子被杀;二是失败了,乌雅氏还是太后,小儿子被杀;三是俩儿子都输了,老八老九他们夺走了皇位,乌雅氏变回了老太妃。


所以,乌雅氏根本就不会给小儿子任何支持,哪怕她偏疼小儿子、哪怕小儿子是她亲手带大的,感情更深。


雍正的继位带来了乌雅氏的太后位,然后雍正又用太后,来压制一母同胞的兄弟。


还记得前面我们说的话吗?儒家的宗法制度,母亲是父亲的正妻。康熙没有封乌雅氏做正妻,但是当了皇帝的儿子可以做到这一点!额娘,就决定是你了呀!


对了,你们不是有太师姥爷、尚书舅舅吗?


现在那个厨子的孙女,昔日做保洁的小宫女儿,是你们所有人的妈!


这么短的一场戏,每个人的人设都清晰无比,老十四的失衡、冲动和狭隘、老四的谋略和记仇,老十三的腹黑、老八的阴险、老九、老十的投机和出洋相,郭络罗氏的小心和惶恐、乌雅氏的无可奈何,还有隆科多的谄媚、张廷玉的顺杆爬……




*首席码字官*

熊太行(官方认证的仕图君)

前杂志主编,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

危险的职场,你需要一个得力军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