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场

 圆角望 2017-01-19
儿时在乡下度过。那时农村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看场电影看场戏就是打一次“精神牙祭”,翻几座山,跑几十里路也在所不辞。当银幕出现“再见”二字,当舞台上幕布徐徐关闭,便是散场了。一时间,人们呼儿唤女,招朋引伴,热闹非凡,宣泄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火把、马灯一齐点亮,远看,像夜色里流萤蠕动,勾画出山路的蜿蜒,延续着人们情绪……散场,是一个过程。

  人生如戏,有开场就有散场。开场大都一样,但散场却各有各的不同。譬如说,一个人的出生是开场,大都是啼哭,正如鲁迅说的:“其实即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人的死亡却不尽相同,有善终,有暴亡;有平淡,有离奇;有了无声息,有壮怀激烈;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散场之前是高潮、结局和谢幕。戏剧也罢,人生也罢,都应高潮迭起,都应把结局处理好,才好谢幕。有的谢幕冷冷清清,无人喝彩,有的谢幕掌声雷动,鲜花如云——全与高潮和结局有关。

  散场,有很强的哲学意味,生与死,来与去,衰与荣,上与下,包括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可谓甜酸苦辣,五味杂陈。

  散场,还是对心态的考量。悲观者会叹息,“哎,完了,散场了”;乐观者会说,“散场了,新戏又将开场了”;也有的人厌倦了表演,说,“终于散场了”。

  说到心态,唐伯虎的绝笔诗值得一提:“生在阳间有散场,死落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皆相似,只当飘落在他乡。”何等的豁达从容,何等的视死如归!为此,我常告诫自己,待到该“散场”时,千万别像有的人那样——“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散场’时”。

  散场了,表演的场所会出现空无一人的寂静。“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说的是一种静穆的美。静穆中最适合回味和反思。散场了,必然会“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却有“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没有了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却有了花前独酌,对影三人。此时,就会有一种豁然妙悟,一种从消逝万象中感识永恒存在的慰藉。

  由是观之,散场这一人生况味,真值得好好品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