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点累。不过我觉得很平静。你今天上午在圆围栏里的成功,在很小的程度上也是我的成功。你的未来有保证了。你会活下去,安然无恙,威尔伯。现在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了。冬天就要来了,你将活下来欣赏冰天雪地的美景,因为你对朱克曼先生来说太重要了,他怎么也不会伤害你。冬天会过去,白昼又变长,牧场池塘的冰要融化,歌雀将回来唱歌,青蛙将醒来,和暖的风又会吹起。所有这些景物、声音和香气都是供你享受的。威尔伯……噢,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些珍贵的日子……”
这是一段令我始终难忘的独白,一只蜘蛛用她的生命挽救了一头落脚猪,却在生死离别的时刻说了这么一段满含温情和留恋的话语。我不断的在各种场合朗读这一段话,每读一遍,这段蔓延在蛛网上的爱与信任的历程就又一幕幕重现。 “爸爸拿着那把斧子去哪儿?“,故事就从这个悬念开始,这也是作者怀特(E.B. White,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落下的第一颗大师棋子,这样的开头立马会在小读者们的心中激起很多好奇,是啊,一大早吃饭的时候就出现了一把斧子,爸爸要去砍什么?有人会去阻拦吗?接下来的故事里会和死亡有关吗?的确,在接下来的两位主人公的遭遇里都出现了“死亡”的元素:差一点被做成熏肉火腿的小猪威尔伯和为了救猪织网献出生命的夏洛。在美国相关的阅读分级计划中,这本书是适合小学四年级孩子看的,相比这个年龄的孩子们之前的阅读经验,书中的死亡描述不再是童话般的消失和重现,也不再是某些漫画中的无厘头死法,而是一段严肃和温情并存的生命体验,也许对有的孩子来说是第一次遇到对生命意义的叩问。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为什么是一只蜘蛛救了一头猪?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作者的两段农场经历。怀特从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农场中,父慈母爱,兄弟姐妹众多。他从小就喜欢呆在马厩里玩,在那里,照料马、狗、兔子、鸡,以及其他动物。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萌生出了对于谷仓和家畜的终生爱恋。这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怀一直伴随着他终生,甚至在后来面对自己圈养的猪被屠宰和不幸病死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托尔斯泰式的心灵煎熬。1933年,与夫人凯瑟琳(《纽约客》编辑)买下了缅因州艾伦湾海边的农场,在那里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并依旧保持着童年时期对动物和昆虫的热爱。在1948年的忙碌之秋,怀特开始注意上了谷仓屋顶下的一只蜘蛛,并为它的不朽作品——蛛网所折服,还摘下了蜘蛛的卵袋带回纽约的公寓里仔细观察,并受自然主义者和作家麦克库克的《美国蜘蛛和它们所织的网》一书的点拨,悉心研究蜘蛛的生活习性,也酝酿着将这种本领超群的昆虫写入自己的儿童作品中。 故事的开局是随着女孩弗恩救下小猪威尔伯后对它的悉心照顾中展开的。叙事大师善用心理旁白。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怀特用这句话做了一个过渡: “天天这样,白天快快活活,夜里安安静静。”
看似平静的生活又起波澜,威尔伯的成长伴随着孤独与恐惧,也因此遇到了农场里各色各样的动物朋友。尤其遇到了一只自私、贪婪、冷漠的老鼠坦普尔顿。如果在没读完故事之前问孩子:你对老鼠的印象如何?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各种贬义词。的确,在《夏洛的网》中,老鼠坦普尔顿没有良知,没有爱心,只有利益的驱动,它为夏洛从垃圾堆里捡回印着文字的报纸和商标广告,换取威尔伯食槽里的美味食物。即使它每次都能在最关键的时机被迫挺身而出,却依然换不回他人的赞扬和肯定。有时候,被无比贬低的它也会咆哮道: “我倒想知道,我帮了这么多次忙,我得到过什么感谢呢?对老坦普尔顿一句好话也没有,只有毁谤、讥讽和冷言冷语。对老鼠一句好话也没有。”
怀特在塑造书中唯一一个反面形象时,也不禁流露出对复杂人性的关照。读到这里我们就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平日里被你认为自私的同学做了一件对你有帮助的事,你会感谢他吗?这就是这部作品能在百年来的儿童文学中卓尔不群的地方,用科学的方法描写动物,用理性的态度对待情感。 书中最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夏洛织的四个字:“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和“谦卑”。连威尔伯都很胆怯的接受这四个点赞。每次读到夏洛织就的这四个字,我们都会问孩子:你们觉得小猪很了不起?很谦卑吗?假如你是快速浏览了故事情节,也许很难捕捉到作者隐藏在书中的蛛丝马迹。看似天真憨厚,傻猪有傻福的威尔伯到底多大程度上配得上夏洛的夸赞?在故事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 “威尔伯尝试不去想老鼠刚才说过的话,它决定改变话题。”
想象以前的威尔伯一旦听到自己有可能会变成熏肉火腿时的那种魂不守舍,再看看现在的它面对死亡提醒,主动调整心态,继续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这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小改变正潜移默化的引导着读者对威尔伯的赞赏和喜爱。谁都不能忽视成长的力量,即使在一头猪的身上。 怀特善于写景,而很多孩子在看书的时候都会跳过景色描写,直奔情节。在第四章孤独的开头有一段关于雨水的描写。
“雨水落在谷仓顶上,不停地从屋檐上滴落下来;雨水落到谷仓院子里,弯弯曲曲地一道一道流进长着蓟草和藜草的小路;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厨房窗上,咕咚咕咚地涌出水管。”
雨天对于刚搬到新家的威尔伯来说是孤单的,也是忧伤的。开篇的这一段雨水描写无论是从声音还是色彩上都为后续内容奠定了感伤的氛围。而伏笔手法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
“蟋蟀在草丛里唱歌。它们唱夏季收场之歌,一支忧伤单调的歌。‘夏天完了,结束了,’它们唱,‘完了,结束了,完了,结束了。夏天在死亡,在死亡。’”
夏天的结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如果小读者能留意这段伏笔话,就更能把身心投入到后面的高潮情节。 故事的结尾以威尔伯评价夏洛“既是忠实朋友,又是写作好手”来结束。这对于作者怀特来说,又何尝不是在评价自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