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香识女人——天上人间之秦可卿

 江山携手 2017-01-19

闻香识女人——天上人间之秦可卿

《红楼梦》里最喜欢用香的女子大约是秦可卿了。

她的房间“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来”。宝玉便愈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在这种甜香中,宝玉很快进入了梦境。

那么秦可卿所用香为何香?我认为是“梦甜香”。梦甜香在《红楼梦》里出现了两次:

一为诗社作诗时限定时间所用,“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第二次出现在第八十回:“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有所动,便笑嘻嘻走近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由此处可知梦甜香与情事有关。“细细的甜香”也符合“梦甜香”的名字。

在太虚幻境,宝玉同样“但闻一缕幽香”。警幻仙姑告诉道“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也是在这种氤氲香气之中,贾宝玉聆听了红楼梦十二仙曲,与可儿梦试云雨情。

闻香识女人——天上人间之秦可卿

可卿卧房的“梦甜香”与太虚幻境的“群芳髓”,应该都是作者杜撰的名字。其意韵一致。在《红楼梦大辞典》里将“梦甜香”解释为“一种安神、易燃尽的香”。梦甜香的短暂易燃可以象征富贵荣华的转瞬消散,美好时光的瞬息即逝。“群芳髓”的名字也象征着红楼女儿们如同这香气,美且易尽。

秦可卿与太虚幻境的可儿名虽两个,实为一身。秦可卿是情与欲,美与色的混合体,亦如梦甜香,可以作为诗社计时的高雅之举,也可以用于男女情悦的情欲之事。

秦可卿的判曲“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她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从秦可亲的判词判曲来看,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是毁誉参半的,虽然对其悲剧的命运充满了同情,然而也如同世人一样对其生活状态提出了批评。秦可卿的故事说明尘世之间的男女之情,虽有发乎自然,美好的一面,但不加控制,就会成为贪欲,成为“宿孽”,最终会成为“败家的根本”。

而警幻仙姑则阐释了理想境界中的“情”——意淫。“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并且指出贾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这个评价无疑是褒义的。

“情”经过各种世俗之见的规范、束缚,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迷失了它的本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此时谁去打破人人皆以为然的旧秩序,反倒成了“迂阔怪诡”之举,会遭到“百口嘲谤,万目睚眦”。闻香识女人——天上人间之秦可卿

《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个“情”究竟谓何?所谓“情虽一理,事却有别”,我们可以把“情”的意义无限扩展开去,看作世态人情,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那么再看秦可卿,秦钟,情僧这些人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体会到更深、更广的一层含义呢?!

二知道人说,“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可谓一语中的。

作者对女孩子们的由衷欣赏和深切同情,同时蕴含着其对生活世事的深刻体验和理解。通过主人公贾宝玉的眼睛,描述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作者深刻的思想。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女孩子们的悲剧,让《红楼梦》美丽的文字之间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撇开家族兴亡,反帝反封那些主观思想浓重的主题,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该书本是为“闺阁昭传”。“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闻香识女人——天上人间之秦可卿

一位外国诗人写得好:有了花和女孩子,那颗星才叫地球;……有了花和女孩子,那个季节才叫春天。女人如花,花如女人,有了花一样的女孩子,才有了大观园,有了红楼梦,有了绵延百载的思考和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