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健康的2016:新业务与新布局

 水针智客 2017-01-19

【健康点】在整个阿里巴巴的业务盘子中,成立仅两年有余的阿里健康在体量上并不大,但对整个阿里来说,阿里健康却是承载着马云“医疗梦”的一个重量级平台。阿里提出“Double H”战略(Health and Happiness)后,其所有的业务布局都围绕这两大领域做布局。

与百度、腾讯相比,阿里是这三大互联网巨头里涉足医疗健康领域较早的一家,其也是目前BAT里唯一成立独立子公司来做这一领域的代表。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阿里健康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先是年初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实施规定被叫停,再到5月份B2C第三方平台试点到期暂停运营,阿里健康可谓一路波折。

其实,自阿里涉足医疗健康领域以来,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乐观者希望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以至于颠覆旧有体系,重塑新利益格局;悲观者则认为互联网注定无法对抗传统而保守的医疗体系,最终必然要惨败。

现在看来,仍在探路试水阶段的阿里没有预想得那么好,却也没有太糟糕。而旧有的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变化,旧有的利益格局正在一点点被重塑。我们无法确定互联网在其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的力量已经在逐渐渗透进医疗健康行业的角角落落,这个趋势无人可阻挡。

近日,健康点专访了阿里健康CEO王磊,听他讲述了阿里健康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以及未来新规划。

阿里健康的2016:新业务与新布局

阿里健康CEO王磊

不断“填坑”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疗行业各项政策频出,随之带来的变化速度也比以往要更快。面对调整中的政策,任何一家公司都必须有应对之道。王磊将此比喻为“填坑”:“政策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公司往前发展,肯定会面临很多‘坑’。我们能做的就是快速‘填坑’,针对政策快速作出调整和变化。”

去年,阿里健康的“填坑”主要指应对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实施规定被叫停和B2C第三方平台试点到期暂停运营这两大事件。

王磊告诉健康点,早在2015年底,阿里健康就已经跟CFDA接洽商讨关于药品电子监管网接下来的运营权事宜。因为按照之前的模式,阿里健康旗下子公司中信二十一世纪受委托运维药品电子监管网,但其实一直做的是也亏本买卖。

2016年年初,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状告CFDA的核心矛头,即是药品电子监管网存在的合理性、运营权的合法性,意指阿里健康作为商业公司一方面经营网上售药,一方面代表国家权力运营全行业数据(包括销售相关数据),造成行业不公平竞争。

其实,从2014年阿里健康入股中信二十一世纪获得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伊始,业界对于阿里健康是否拥有运营权的争议从未停止。尽管阿里健康几番澄清数据所有权仍归属政府,但这仍不能消除外界对其的质疑。

对于药品电子监管码,CFDA期望可以通过它来有效地打击假药,杜绝假药的一切销售渠道。其次,对一些“问题药品”,从生产、批发到流通环节,能够有效的追溯。之前有媒体报道,在去年“疫苗事件”发生后,阿里健康配合食药监总局进行数据分析排查线索,并提供了疑似企业的分析结果,这说明电子监管体系的确能够实时监控产品的来源是合法还是非法的销售渠道。王磊表示,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价值不可忽略,“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做,而且坚持可以去做的事情。”

在CFDA宣布暂停执行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后3个多月后,阿里健康推出了开放的、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码上放心”。这一平台兼容了原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面向品牌商、经销商、各级政府与消费者。平台可为品牌商提供持续完善产品追溯体系,为经销商记录或标识其购进和销售的产品,为各级政府制定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规划提供专业咨询,并为公众提供永久免费的查询服务。

去年9月27日,CFDA发布《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正式提出了指导意见。《意见》强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起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要实现对其生产经营的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这份《意见》明确提出,不强制要求企业使用指定的追溯系统,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可采用纸质记录等实现可追溯。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有更多自由权选择合适的药品追溯系统,这才有了哈药集团自己建立的“码上有”APP药品信息全程追溯系统。不过,这一APP遭到了诸多药店的联合抵制。哈药集团这一追溯系统出师不利的核心在于工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再跳出来看,更多的药店、药企还是会选择继续使用和原有电子监管码系统兼容的追溯系统。毕竟更换一套新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和时间成本都不低。由此,阿里健康找到了一个商业化的模式来运营新的追溯系统。

按照“码上放心”平台的收费标准,存储数量不足2000万码按2000万算,即每月至少需付存储费200元,一年合计2400元。在此之前,生产企业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平台只需支付300元/年的密匙费用。

现阶段,电子监管码目前仍旧是阿里健康最大的一块收入来源。

阿里健康的2016:新业务与新布局

阿里健康2016年半年报显示,阿里健康电子监管网收入为4898.3万元,同比增长184.9%。不过,健康点了解到,电子监管码之所以仍占据较大比例的收入,是因为2015年下半年医疗机构及药房入网数量快速增长所致。接下来,阿里健康更大的收入来源是医药电商业务(包括运营B2C医药业务以及向天猫主体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务)。去年,阿里健康获得了天猫医药馆的独家代运营权。

众所周知,百度擅长搜索,腾讯善舞社交,而阿里的电商基因更胜一筹。因而阿里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始于医药电商。

早在2011年,天猫医药馆就开张运营,之后因为资质问题被叫停后再度开张。阿里收购河北慧眼(旗下95095获得了首家医药B2C第三方平台试点牌照),就是为了解决天猫医药馆平台运营资质问题。按照CFDA的规定,牌照试点运营期1年。除95095外,八百方、1号店分别获得这一牌照。

95095在2013年11月拿到牌照,为期一年的试点资格运营在2014年11月到期,同年,95095申请延续试点资格,又获批延长一年试点运营资格至2015年11月。但此后CFDA并未对这一牌照的未来走向给出明确的说法。直到去年5月底,CFDA一纸文件叫停了这一试点平台,并规定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暂不得销售任何OTC类产品。

试点平台突然被叫停,确实令天猫医药馆措手不及。但王磊对CFDA的做法表示理解:“试点到期了要么变成法规,要么就先停掉。”至于医药B2C第三方平台究竟如何发展,王磊认为有可能政策会采取逐步放开相应品类的方式来推进。

之后,阿里健康自建了医药B2C。

王磊表示,阿里健康自建B2C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且自营B2C主打的OTC药品,从品类上不会与原有入驻天猫医药馆的商家产生直接竞争。

去年8月,阿里健康以1680万元收购拥有C类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启动B2C药房业务。阿里健康2016年半年报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线上自营店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开业,B2C药房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8万元,其中线上自营店收入在半个多月达到78.9万元。阿里健康在公告中也表示,B2C业务将快速成为阿里健康下一阶段最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

阿里健康的2016:新业务与新布局

现在,用户仍可通过天猫医药馆浏览OTC产品详情页,但购买要通过“提交需求”按钮将需求转交给第三方商家来完成,而且无法实现线上支付,只能通过货到付款。“购物体验确实受到很大影响。”王磊坦言。目前,入驻天猫医药馆的B2C大药房商家有近300家,这些商家因为B2C第三方平台暂停也不得不将OTC销售的重心转移到自身官网。

与此同时,阿里健康开始了其O2O平台的搭建。

布局药品新零售

马云所规划的阿里未来战略中,“新零售”是大方向,药品领域也不例外。马云表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不再有电子商务这一说法,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在医疗健康领域,阿里健康承担着布局药品新零售业态的使命。而王磊的加入无疑是为了加速这一业态的布局。

自2003年就进入阿里的王磊在互联网、大数据运用、电子商务运营及团队管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他有过无线互联网及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背景和经验。王磊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独立承担淘点点事业部的管理运营。2015年4月,王磊担任阿里健康CEO。

阿里健康原COO张守川在任时,曾试水通过阿里健康APP在全国范围内与药店合作来实现处方外流,但最终这一模式以失败告终。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一度受到外界质疑,王磊可谓临危受命。

需要提及的是,阿里健康APP一开始就采取的是O2O模式。阿里健康与线下连锁药店合作,采用类似滴滴打车的模式,用户拍照上传处方,线下药店抢单后,用户选择自提或者连锁药店上门配送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药品。但是,处方来源这个难题始终无法破解,这也是这一模式无法继续的主要原因。

不过,阿里健康一直未停止对于O2O模式的探索。

去年5月,阿里健康与德生堂、百家惠苏禾、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以下简称先锋联盟)。目前,这一联盟已经覆盖到全国过百个城市的万余家零售药房门店。在和药店伙伴的合作中,阿里健康将自身的医疗服务输出给药店场景,提升药店的服务能力,增加用户对药店的黏性,使其由销售终端向健康生活服务终端转变。

自打阿里健康自建医药B2C平台后,王磊时常会听到天猫医药馆商家的担忧和顾虑:阿里健康会不会将B2C平台做大后,我们这些商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王磊对此的回复是:“阿里健康一直坚持只做开放平台,我们自己肯定不会变成一个超级大的药店,而是会选择与区域龙头药店合作。”

王磊表示,药品购买具有很大的地域性,由此导致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在购药品牌商的选择上有一定差异,这也是为何目前国内没有一家连锁药店能够覆盖全国网络。连锁药店出现这种市场特征的另一大原因是因为上游企业相对分散。美国的药厂、医药流通公司都相对集中,而在国内,仅药厂就有4000多家,医药流通公司更是多达1.3万家。

阿里健康成立O2O药店先锋联盟的初衷,就是将全国各地相对分散的连锁药店团结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王磊告诉健康点,阿里健康为药店先锋联盟制定了“四通一达”的标准,即会员互通、服务互通、采购互通、商品线上线下互通、O2O快速到达。

此前,先锋联盟中的药店各自采用的管理系统千差万别,而联盟则正在开发统一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会员信息的共享。服务互通是指通过阿里健康平台购药的用户需要提供相应的药事服务,可以与线下连锁药店实现远程在线问诊。采购互通即加入联盟的药店做集采,以获得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

王磊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连锁药店如何更好与阿里健康实现会员信息共享。假如有一家连锁药店想去大学校园里做促销,但是他不清楚应该卖哪些产品给学生,而阿里健康基于这些用户群体的购买数据可以给出相对精准的促销产品建议。

另一方面,阿里健康还可以帮药店做延伸货架。药店受制于线下门店空间有限,产品库存量也受到限制。而阿里健康可以通过将相关产品信息在线上展示的方式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最终让相应批发商做后续的配送。这即是商品线上线下互通。而O2O快速达到的前提就是要拥有本地化的线下实体门店。

据悉,先锋联盟的成员数量已有100多家,覆盖了线下实体门店万余家。但王磊表示,这些连锁药店更多集中在二三四五线城市。“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医药资源分布不如一线城市丰富,老百姓对医药服务的需求更强。”其实,整个电商行业的渠道都在下沉。京东、阿里、苏宁不仅大力布局三四线城市,连农村市场的争夺战都已经拉开大幕。

在医疗行业,“两票制”政策已经落地,医院药品零加成的政策也逐步在全国推开,王磊预判医院接下来会加速剥离药房的速度,处方外流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而承接处方外流的渠道则会转移到线下实体连锁药店。“新零售这种模式无疑更利于处方药的销售,医药电商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王磊看来,药品最有可能从比较传统的模式直接过渡到新零售这个业态。“虽然我无法预测具体何时过渡到新零售,但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如此。”

不过,网售处方药政策迟迟未能放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医药电商的前进速度。“我也理解,药品确实需要谨慎放开,监管也更严格。只是对于互联网公司只争朝夕的奔跑速度来说,医疗行业的政策调整有点慢。”王磊感慨道。

布局医疗大数据

王磊告诉健康点,过去一年阿里健康更多是在做商业化的布局和尝试,未来将会着力于医疗大数据体系的建设。

几乎每个行业都在谈大数据,不仅是阿里,腾讯、百度、平安等参与医疗健康的巨头们都在探路将大数据与相关业务做结合的各种可能性。比如百度基于搜集技术建立百度医疗大脑做医疗大数据业务;而腾讯则基于社交优势通过连接不同的平台来做相关布局;平安基于旗下平安好医生平台来做医疗大数据挖掘。

王磊认为,医疗大数据短时期内很难形成商业模式,但是会帮助现有的商业模式运营得更好。

此前,阿里健康做了一个十年规划,第一,让老百姓都买到平价药,买到放心药。包括做电子监管追溯平台、做医药电商;第二,用大数据助力医疗。第三,用互联网改变健康。阿里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药品、医疗、保险联动的闭环生态。

王磊分析道,在现有的公立医疗体系中,药品、医疗、保险都相对独立,因此很难形成合力。“无论是从科研的角度,还是商业的角度,数据只有形成闭环才能产生价值。”

“我认为阿里健康是目前行业中最有可能形成数据闭环的一家公司。”王磊说道。在阿里集团内部,关于数据有这样一个说法: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让阿里巴巴各线业务所产生、积累的大数据来丰富阿里的生态,同时让生态蕴含的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再反哺生态。

整个阿里集团做大数据最大的优势就是电商数据,阿里健康也不例外。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数据可以直接反哺相应的商家,也更利于这些商家变现。“阿里健康开放了自身的电商平台、数据,开放了相应的流量和会员,商业模式更容易跑通。”王磊介绍说。去年,阿里健康开启了“智能关爱计划”,联合硬件厂商们共同打造慢病/健康管理领域流量、技术、数据、服务的开放生态。

现阶段,阿里健康正在尝试数据业务化。

数据究竟如何业务化?王磊认为可以由浅入深,比如通过建立医学影像云平台,帮助村医、基层医疗机构降低误诊率。阿里健康投资入股的万里云公司,正在搭建的“远程影像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托管、审核和疑难会诊的服务。同时万里云还将建立专业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为大医院提供影像服务分流。

患者可以通过阿里健康App发起个人的远程影像请求,请入驻中心的“专家工作室”或者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影像二次诊疗咨询意见。这样,患者既可以通过线下医疗机构找到专家进行读片诊断,也能通过线上客户端多个渠道找到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在降低误诊率的基础上,阿里健康下一步会尝试将相关服务实现标准化。

健康点了解到,目前阿里健康的员工一共300多人,其中将近一半是工程师。“我们的业务不需要人海战术,最核心的事情就是专注于做好平台。”王磊表示,目前大数据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阿里健康也需要很长一段路去摸索。

阿里健康整个闭环中的保险业务,也正在积极布局中。去年,阿里健康发布公告称计划与几家公司合作成立互联网健康保险公司。

阿里健康的2016:新业务与新布局

不急于一时赚钱

回望阿里健康这两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其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理解由浅入深,由点再到面,再到逐步尝试去建立一个闭环生态圈。“健康和医疗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阿里健康肯定要做的是一个大健康平台。”王磊告诉健康点。

这几乎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健康中国2030”》这个国家级的战略多处提到要将健康服务“关口前移”,要强调“预防为主”,健康管理几乎成为每个互联网医疗类APP的标配。

现如今,阿里健康仍处于亏损状态,阿里健康2016年半年报显示其亏损仍达1亿元。但王磊表示,阿里健康并不急于赚一时的钱。“先做好平台,商业模式跑通后,利润自然会来。”

初到阿里健康的时候,王磊说自己对行业也不懂,压力很大,“不懂,就担心会错过很多机会。”

但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本身就处于探路和摸索中,王磊需要做的,就是设计好发展方向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公司良性运转。“任何一个新事物都免不了要不断试错,但尝试失败后如何去保证团队的战斗力,这是一个企业负责人需要考虑的。”

当问及王磊能否总结一些得失经验分享给业界的时候,他非常肯定的说:“我们踩过的‘坑’一个都避免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填‘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些。”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