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姐姐打哭2岁弟弟,竟然人人点赞?其实3点被严重忽视

 昵称39692952 2017-01-19



  凯叔说

kaishushuo


这个视频我看完了,我想先提出个问题,看完之后咱们一起来思考:

我们常常说,要和孩子建立同理心,要“共情”,体会孩子的感受,用不着痕迹的引导来帮助孩子获得正确认知和健康的性格成长。

那么,2岁的孩子,他在这样的情境里获得了什么“认知记忆”呢?

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都是以自己的能力解决不好的问题。“暴力”背后反而是一种无力和缺位。             

这篇文章的观点,会启发有益的思考。

作者 | 吉吉

这几天网上疯传了一个小视频:姐弟俩在家里玩,2岁的弟弟动手“打”了6岁的亲姐姐,姐姐“啪啪啪”打回来,还教育弟弟:“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

视频是孩子妈妈拍的,她说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2年前,“我和孩子们在床上玩儿,儿子手欠打了女儿,女儿平时都挺让着儿子的,很懂事。没想到女儿能说出这些话。”她就顺手拿起手机录了下来。

姐姐语录:

“你打姐姐,姐姐疼吗?(弟弟:疼!)姐姐打你,你疼吗?(弟弟:嗯!)那你为什么还要打人呢?”

“你要是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你要是打姐姐,姐姐就会打你;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 

“你刚才打我25下,我都没哭,我就打你7下,你就哭啦?”

“你要是不打人,我就不打你;你要是亲姐姐,姐姐也亲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你掐别人,别人更不会原谅你。”

在微博上,姐姐的做法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叫好。可是我看了这个视频,却夸不出来,心情还挺沉重,并且有几个疑问。

两岁孩子“打人”就是坏孩子?

“打人”的行为当然不对,但对两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个适龄行为,不能以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更不应该给孩子贴上标签。

耶鲁大学经过40年的研究发现:两岁多的孩子正处在发展自主性的执拗期,和别人一起玩时,会对对方的身体非常好奇、想要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想要所有的东西归自己所有,他们会经常发生“打人”“打架”的攻击行为。

这只是孩子能够掌握或使用得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并不代表蓄意的伤害。

6岁姐姐回击弟弟,还说了一大堆道理,弟弟看似听了话,但其实只是暂时被姐姐的气势压住,恐惧打人=被揍。实际上,他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这么多的“语言”。

姐姐是不是过于“成熟”了?

这个小大人般的姐姐,最后说的话在理,“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但整体看下来,会让人觉得哪里不舒服,对,是她的腔调、神态、表达,不符年龄的老练与精明。

大家有没注意到,有好几处,这孩子都有“表演”的痕迹,比如她在说“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这两句时,都下意识地看了看妈妈,然后表情更加夸张。

姐姐这样做,恐怕并非想要纠正弟弟,而是期待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表扬,以及享受权力。

在二孩家庭,两个孩子既是手足,也存在竞争关系,同样渴望得到妈妈专属而独一无二的爱,也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力。教训弟弟就是“权力错位”:姐姐越俎代庖,替父母教训弟弟。

我不禁好奇,举手投足间的老练,她是和谁学的呢?怎会说出这样一大串颇为成熟、连贯的话?

妈妈这样说,对吗?

两个孩子起冲突,能让俩孩子自己解决最好,但不代表妈妈完全不作为,尤其是在发生打人行为时。这个妈妈,在儿子连打姐姐25下时没有出手制止,却在“姐姐打回弟弟”后表达了赞许。

当姐姐连珠炮式地质问弟弟后,妈妈连着两遍催弟弟,“你起来去抱一抱姐姐”。她选择了做裁判,女儿赢、儿子输,完全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她还说弟弟“手欠”先打了姐姐。

两岁的孩子,哪个没“手欠”过?只能靠“打”来教育吗?

可见,这个弟弟是懵的:姐姐和妈妈说不许打人,然而,她们是用打我的方式让我不打的……到底打人对不对?前后矛盾,孩子会混淆。

我们该怎么做?

也许有人会说,“你认为姐姐打回去不对,可是,难道要任由弟弟打姐姐吗?那岂不是更会惯坏孩子?”

打人不对,不是说不干预,而是怎样引导。默许粗暴地打回去,只会恶性循环、教孩子以暴制暴,或是令孩子暂时屈服比自己更强的人、压抑内心的感受、埋下更深的裂痕。

其实,有许多比单纯“打回去”更好的方式,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1、根据孩子的年龄,判断“打人”是否属于适龄行为,避免“一刀切”。

视频中的弟弟才2岁,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打人”,也许仅仅是好玩,也许是不知该如何表达。但是在那个场景之下,6岁的姐姐打人,就是故意的了,她很清楚后果。

2、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启发孩子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算姐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打人”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问些问题启发孩子:“关于弟弟打你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觉得要怎么做,你和弟弟都能接受呢?”

3、化解矛盾: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姐姐、弟弟都被打得很委屈,但可以鼓励姐姐说出感受,“弟弟打我,我觉得疼,这让我很难过。我希望弟弟可以如何如何做……”。

两岁的弟弟虽然无法表达流畅,但可以通过大人的提问,去确认他的感受及打人原因,“你是要和姐姐一起玩吗?”“你希望姐姐抱抱你吗?”

当孩子觉得被理解、被认可,情绪就会平复大半,更愿意彼此和解。

4、少说“不”:行大于言,示范孩子该怎么做。

对两岁的孩子,正向引导比单纯说“不可以”效果要更好。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负强化”的机制,会自动放大“不”后面的内容,所以不想孩子做的事情,不要描述那个画面。

想让孩子不打人,就告诉他怎么做,比如“轻轻地摸摸姐姐”,最好拉上孩子的小手,让他感受到力度。

5、如果孩子还是持续故意打人,和善而坚定地表达“No”。

孩子不会无故打人。低龄的孩子,通常是某些需求未被满足,如果排除了这一点,很可能是在寻求关注和权力。

家长需要保持前后一致的态度和立场,和孩子温柔而坚定地说,不可以。不要担心孩子会哭闹,允许他们发泄。这与坚持原则,并不矛盾。

凯叔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