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强度(上) 诗的强度,是在诗词创作中,对内容、结构、句式、音节的特殊艺术处理,使诗获得的特有的气势,使人觉得笔力雄健、音节铿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压缩的时空 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短短四句诗,就在一个女子与邻船陌生人问话的瞬间,已将“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的漫长岁月压缩在里面;也就在两船交会的一角,已将“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的广大空间压缩在里面,多少浮江飘泊的辛酸生涯,多少欲问还告的客地情怀,都浓凝在这极质朴的问话里。诗的言外的意思极丰,张力甚强。 二、丰繁的含意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就时间而言,“山中相送罢”是过去的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未来的事,只有“掩柴扉”的片刻是眼前的事。就在这眼前的片刻中,压缩着过去的伤感与未来的期待,都压缩在“掩柴扉”的片时片地中。全诗的结尾与起首,回环相应,用意蕴藉深藏,短短四句里,有着丰繁的头绪。 三、严密的结构 杜甫《羌村》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全诗无论从赤云写、从日脚写、写得日沉云起,十分惊人;从鸟雀写、从妻孥写,写得生死莫卜、惊疑重重;从邻人写、从自己写、写墙头站满感叹的人群,连自己也迷惑是梦是真,心惊不已。可见本诗是以“惊”为纲领,将许多布列的散体,串联在一根轴上,张力很强。 四、意外的宽对 俞紫芝《旅中谕怀》 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 一面琴为方外友,数篇诗当橐中金。 会须将尔同归去,家在碧溪烟树深。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一句事对一句景,有句有对一句无。虚事以对实物,产生虚实相倚的效果俗事不称意是否定式,好山都上心是肯定式。别管俗事,放眼青山,自成洒脱逸宕的意趣。 五、联锁的句法 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七律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末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句高下层递,用“一万重”来夸张,原是不合常理的,但用以形容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反而使遭受奚落、无缘接近的怨恨,借此夸张有了无边无垠的具体概念。 |
|
来自: WENxinHANmo > 《写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