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服紧张第一步——打破消极思维习惯

 紫紫2266 2017-01-19


    人的紧张心理无外乎来自三方面:第一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第二由于缺乏经验所产生的慌乱心理,第三是追求完美表达的强迫心理。慧成卡耐基金牌讲师吴政鸿分析说:从心理学角度看,讲话紧张的朋友,一个共同的思维习惯,即总是过度关注内心的感受,或者对听众的反应过分敏感,有时甚至是小题大做,这与三个紧张心理的核心问题不谋而合。


    过度关注内心的感受和对听众过分敏感,这种思维习惯的根源来自于我们每个人消极的思维习惯和负面暗示,例如,有的人讲话之前总是杂七杂八地想得太多:“现场有领导,千万别说错”、“这次讲话对我太重要了”等,这种消极的思维习惯和负面暗示的危害在于,误导您的认知,让您想象出的观点并不是真正的实际情况,让自己长期在一个“猫咬尾巴”的怪圈中困扰着、煎熬着,走不出来。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调整认知,做到两个“学会”。


    第一,学会辨别自己在想些什么。当您讲话感觉到焦虑和紧张的时候建议您在发言完以后认真地回忆,当时的情景、真实的感觉还有实际的反馈。可以将这三方面制成表格,这样就会发现很容易把当时的真实想法和实际结果进行对比,还会进一步发现,有些实际情况不像自己想象的结果或那么严重。坚持做半年以上的时间,您会明显感觉不会太在意现场的感受了。这是通过调整认知来克服紧张情绪的第一步。


    第二、学会检查自己的思维习惯。一旦您清楚讲话紧张时的您前、中、后在想什么,下一步就是重新审视这些想法,目的不是进一步确认它们,而是提出质疑:“我是不是又在猜测别人的想法?”“哪些经验能帮我摆脱讲话紧张的烦恼”等,从而你会检索出一些消极的思维习惯,如:“我应该更自信……”“我应该更开朗、幽默……”等等,正是这些“应该”让您产生了压力。久而久之,压力就会产生压抑。心理学家说,“压抑等于强化”。无形当中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压力即是讲话焦虑和紧张的重要来源。如何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习惯呢?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制作活动卡片。您可以在卡片的一边写上自己典型的错误想法,比如“每个人都看见我有多么紧张”“他们觉得我讲得没水平”或者对自己的偏见提出质疑,“我是不是又去揣测听众的心思了?”等等。在卡片的另一边,您可以写下自己认为有益的改变想法。在卡片的背面,您可以总结一下自己已经做过的努力,提醒自己使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建议您随时带着这些卡片,一有必要就拿出来看看它,相信这些卡片定会使您紧张、焦虑的情绪明显缓和。


    以上就是打破消极思维习惯最实用的方法,当然,光是思维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小编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告诉大家如何在行为方面找到突破口,从而彻底告别紧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找到一个和工作场景相近的场合进行实战训练,希望大家勤加练习,早日和紧张说Goodby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