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小众轻奢 丝路遗产丝路遗产 IICC-X 宣传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定期向公众宣传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各类文章和资讯,内容涵盖丝绸之路、考古、保护、文献、史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文件等等,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遗产的专业知识、历史故事、考古工作、艺术美学等。 大海道是古丝绸之路东连沙洲(敦煌)、西连西州(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它的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它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敦煌往西到吐鲁番,共500多公里路途,构成了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大海道。穿越大海道,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经过无人区,但是走完大海道,你就会深刻地领略丝绸之路留下的无尽美丽。这里汇集了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 亿万年来,随着地质的变迁,风雨中大地长出了褶皱,沧桑而又神奇的雅丹以优美的姿态,成为塞外戈壁上的一抹亮色,呈现在人们面前。 大海道的开辟可上溯至曹魏时期。在汉代已有的“中道” 基础上开辟出的敦煌至高昌的“新道”,即大海道。吐鲁番出土的北凉后期文书中多次提到“守海”,所守之“海”即“大沙海”——吐鲁番与敦煌之间的噶顺戈壁,俗称“大沙海”,其地貌呈风蚀剥蚀形态,遍布砾石、碎石和流沙,气候极为干旱,一派荒漠景象,是“大海道”经过的主要路段。“守海”实际上就是指派遣士兵守卫大海道,使之通达安全。 大海道遍布砾石、碎石和流沙,这里降水量极少,地表水和地下水非常缺乏,且含盐量高,气候极为干旱,到处呈现荒漠景象,是世界上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迨及北朝、隋代,大海道沿而未废,但因其路途过于艰辛,为稳妥计,商旅往来多有绕经伊吾(今哈密)而至敦煌者(取道伊吾路)。《周书·高昌传》:“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准记,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故商旅来往多取伊吾路。”所谓“魍魉”,乃是古人不理解广袤戈壁沙漠中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而产生恐惧之感的想象。 置身其中仿佛可以听到大海涛声和大漠驼铃,看到城堡、大漠旗舰、孔雀开屏等雅丹奇观,令人如梦如醉,流连忘返。 另据史载,北朝隋唐时,大海道除平时使用外,若逢伊吾路上“遭贼动乱”或出现紧急军情时,还每每作为通往敦煌以至中原的另一条径路而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如北魏时柔然曾几次逼近、占据伊吾,隋时突厥兴兵伊吾,均迫使伊吾路断,大海道无疑当取而代之,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交通职责。但北宋以后,大海道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当已废弃。 穿越线路: A线:敦煌—鄯善穿越: 全国各地—敦煌—玉门关—库木塔格东南岸—罗布泊八一泉—彭加木遇难地—红柳井—罗中—大海道核心区—大海道红柳滩—龟裂地—G30—鄯善—乌鲁木齐 (全程7天) B线:哈密—鄯善穿越: 全国各地→乌鲁木齐→鄯善→红柳滩→大海道核心区 →宝石滩→哈密魔鬼城→哈密→ 乌鲁木齐 (全程5天) 来源:“大美西部不二旅人”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