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

 竹使人俗 2017-01-20

假期里虽然时间很多,但用得不对,就是一种浪费。


扣除做暑假作业以及过年的时间,能腾出来复习或预习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学会精打细算。


判断
时间该用来复习还是预习


最佳的判断依据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


选择复习的条件:


a.成绩处于中或中下水平

b.基础题错得较多


这种情况的孩子如果不趁着假期巩固好已学过的知识,那么到了下学期,孩子要边学新课程边补习旧知识会更加吃力,好成绩更加不用想了。


选择预习的条件:


a.成绩处于上等水平

b.作文、阅读题、应用题等大题错误较多


这种情况的孩子有两种选择:一是全面预习,就是除去做作业外,可以开始预习下学期的新课程;二是“双拼”,一半时间针对孩子经常做错的题目或题型进行强化练习,另一半的时间用来预习下学期的新课程。


分配
怎么用时间更“划算”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之类的课程,这让原本就没多少时间的寒假挤得更满,孩子能休息的时间并不多。过于拥挤的安排会让孩子非常暴躁,就像挤地铁、公交的人一样。


所以,在刚开始放假时就先统计好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是已经报读辅导班的孩子,那就不必再额外安排学习任务,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骑车、出游、散步、打篮球等。


如果是没有报读辅导班和兴趣班的,那父母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学习任务。比如:每天记10个单词(或生字),写一段话等。不过,因为孩子对额外的学习任务都会比较排斥,所以父母安排时可以这样分配时间(以一周时间为例):


一种是整天间隔,周一周二做作业、周三复习或预习、周四周五做作业,周末则安排一个小测试,将孩子在作业、复习或预习中不懂的题重新做一遍,达到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的效果。


一种是单天间隔,也就是一天里,如果有4小时的学习时间,那么,3小时做作业,1小时复习或预习。不要因为要复习或预习,而占用做作业的时间。


方法
怎么复习、预习更有效果


无论复习还是预习,都不是做一大堆习题就能有效果的。我们还是从期末试卷着手吧。


先从复习说起:


(1)纠正期末考试试卷上的错题。


既然到期末考试还做错,说明孩子对该知识点掌握还不够牢固,或者说不太会做这类型的题目。所以,父母应先督促孩子改正期末考试试卷上的错题,了解他在哪些地方不懂。这一方面有助于父母更好地督促和辅导孩子,另一方面也能确定接下来孩子该复习哪些内容。


(2)找出错题对应的概念、例题。


一般来说,会做错题是因为对基本的概念或做题步骤不熟悉,所以一有想不明白的就“卡”在那里,没办法顺利、正确地完成。所以,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将相关的概念、例题抄下来,然后在看懂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解一遍。


父母不要因为自己听不懂就拒绝去听孩子的讲解,因为这样做的重点是“讲”,而不是“听”。要让孩子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将各种会遇到的问题都想清楚,更牢固地掌握那个知识点。


如果父母担心自己听不懂,孩子就乱讲的话。可以让孩子将自己说的录下来,然后根据这个录音所讲的步骤,完成一道相类似的题目。如果孩子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那自然是懂了的。如果还是不会,那就反映出孩子还有问题不清楚,这时父母可以鼓励他通过QQ、微信等方式询问老师或同学。


(3)做6道左右相关的习题


我一向不太赞同用题海战术,尤其是数学。因为这不是在“真正地理解”,而是单纯地“死记”。要做到理解,我觉得只要准备6道题就足够了:


两道题做练习,探索做题的方法;

两道题确认自己的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否正确;

两道题巩固自己对该方法的熟练度。


再说预习:


我觉预习新课程不必过于着急全部学懂,毕竟到了新学期老师在课堂上都会讲解的。而且孩子没有学过那些知识,不懂也是人之常情。


在预习新课程方面,我觉得只要做到“看、问,写”:将新内容看一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出来;将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预习过的新课程,可以偶尔拿出来看看,有时候灵光一现,孩子昨天不懂的问题,今天就可能弄懂了。这就相当于反复地预习,等开学后,孩子在听课时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话,就算不懂也能直接把问题拿出来问老师,而不是左思右想搞不清自己哪些想不懂。


最后一点,预习时要对应着这个学期期末试卷来看,比如:试卷上应用题错得较多,那就多看例题;试卷上概念或填空错得多,那就重点看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哪里弱,看哪里”。


妙椅老师.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