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情商的父母不用“别人家的小孩”来伤害自己的孩子 | 爸妈内参

 富书 2020-06-19

作者:起风了(爸妈内参主笔)

学业重压下的中国孩子……这组照片看哭了千万家长 

多少优秀的孩子,毁于父母的一句话

 告诉孩子:几年的放纵,换来的是一生卑微 

1
别人家的小孩,到底是谁

记得大一寒假的时候,我和学生会的几名学生一起去山里支教,一是为了积累社会素材,二是为了贴近社会体验一下生活。我所带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里面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适逢晴天,我组织他们在户外做丢手绢的游戏,大家都挺兴趣盎然的,只有小卢一个人靠在墙角拒绝加入我们。

我让他们先玩趁空的时候我去找小卢聊天。小卢是个很内向的女学生,一直话都不说,听说是父母挺严厉的。

我说了很多开导她的话,却还是徒劳。就这样,我和她并排靠在墙上沉默很一会,她说“老师,你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谁么?我不喜欢她,我爸爸妈妈总是说我不如她,我是不是太笨了老师”

小卢说的时候眼眶红了“没有的事,老师一直觉得小卢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也很懂事呢。”——她今年才8岁,就开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我不敢和他们一起玩,我没他们聪明,比不过他们......”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别人家的孩子,你还记得么?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天,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孩子。

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还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见到电脑就反感。

他是队员、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也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十块钱就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网络流行的这一句话,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有多少和小卢一样的小孩因别人家的小孩受过沉默的伤害。


2
你为什么不是别人家的小孩

中国式父母,大多数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能够出人头地。而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从小就开始在孩子身上下赌注。

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已经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学,只要是父母们觉得对自己的孩子好的,对前途有帮助的,就立马报名,不惜金钱消耗。

如果看到孩子的成绩下来了却并不如意,很多父母立马就会摆出一副严肃脸“为什么这道题这么简单要做错?”“这题上次不是老师讲解过么?你怎么记不住?”“这题为什么不知道做,你有没有用心学?”

这些不算什么,最伤害孩子的是这一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门门功课都是这么优秀,你再看看你,我们累死累活的把你送进去学习,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学习一下别人家的小孩?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多懂事?”

听到这个“别人家小孩”,相信你并不陌生。大多数父母都会拿“别人家的小孩”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对比。“别人家的孩子”特别勤快;“别人家的孩子”学习特别好;“别人家的孩子”这次又考了第一......

甚至是有一则广告,上面只有一句话“从小到大,你的死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

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在父母们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最完美的,而自己的孩子,好像总是那么不尽人意。


3
别再拿“别人家的孩子”伤害孩子

卢梭说过一句经典名言:“父母费了大力气,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然后又抱怨他怎么变成这样的人”。

在父母盲目的比较中,孩子会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如何去做自己。严重的,就像没有长出自己的骨骼,被他人评价拼接成的肉体。

想象一棵树,没有自己的根,靠外面的支架托着才能站立,每个支架动一下,树就会摇晃。所以,不自信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比不过别人,不敢随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父母们。还在头头是道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习学习别人家的小孩”——殊不知你孩子的发光点,全都被自己亲手扼杀了。

一下分享一个网友的亲身经历“我前几天就被我家人说了,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好,虽然知道,这样他们也是在关心我 ,但难免会有些不快。

其实我只想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别人家孩子的好,自己家孩子有自己家孩子的好,这些大家应该都明白吧,这样做比较对孩子心灵,有很大的伤害,特别是比较小了一些小朋友们,他们经历的比较少,还不怎么懂什么叫关心,会给他们烙下阴影。

要是从小就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到了长大可能就会叛逆,大些的孩子还好说些,知道这叫关心,可还是有的会变得很叛逆。

孩子在成长路上是应该被受到鼓励的,而不是拿来作比较。说句不好听的,别人家孩子这么好,你养他呀。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回到家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现在这个社会起跑线只是有钱和没钱的区别。希望各位叔叔阿姨,不要再这样子做比较了,真的。”

用户CrossCloud也表示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有的家长虽然和自己家的孩子朝日相处,但确不懂如何客观评价孩子,更多地看到了缺点,而却非常愿意看到或听到其他孩子如何优秀云云,殊不知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

父母们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这无可厚非。但请不要将你的意愿强施在你的孩子身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你有好好静下心来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吗?


4
你的孩子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小孩”

别人家的小孩很好,但不必成为你的孩子的成长模板。同样是妈妈的陈梅佳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

那时女儿上初二,有一次她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哪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类似的反应,陈梅佳都会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陈梅佳才意识到不该以这种方式来激将女儿,她的本意是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

陈梅佳说:“我们总是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

后来,我和丈夫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学着去理解你的孩子,他们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小孩。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教育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教育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

别人家的孩子固然好,但你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也不一定非要做“别人家的小孩”。这个世界之所以五彩斑斓,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如果所有的人都被训练成了“别人家的小孩”,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聊?

同时,在你期待你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小孩”时,你自己做到了“别人家的父母”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认真努力去学习,那你有认真努力去工作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将心比心的待人,那你有对孩子不耐心时静下来听他说话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谦和礼貌,那你有做好表率,待人彬彬有礼吗?

     如果没有,那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你的孩子?

父母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在教育的方面,别总是拿“父母”的身份去挤压他们,也别总是拿“别人家的小孩”去改变他们原本的特点。你要知道,如果教育得当,你的小孩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小孩”。

作者简介:起风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简书@起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