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寒遇小年

 快活林88 2017-01-20

大寒小年

《岁寒知松柏》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写在前面

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末梢——大寒。这一天,“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在北方应是“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进入冬至来,昼渐长,大地阳气初生,寒气外溢,直到大寒日,寒气仍会做最后的挣扎,肆虐行走的路人,看来今日是不适合出门了,难怪昨夜行步珞珈山,是这般寒气砭骨,夜色也更为苍茫,枯木摇曳却又像在等待什么。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我以为它们等待的是春节气息,然而这是中国人的狂欢,大自然必不会以人的欢喜而真切的愉悦自我,它们有自己的期待和小幸福,原来再过十五日,便是立春,它们的新年要到了,春来发几枝,生机又盎然,岂能不悦。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鸡始乳,都说“春江水暖鸭先去”,鸭子以湖面温度感受春日,而母鸡通过大地的寒气预知春天的阳气,着手孵小鸡,其灵敏远胜于鸭。

征鸟厉疾,简单解释为飞鸟厉猛、迅疾。盘旋空中,以最快速度捕食,严寒将去,开始有小动物复苏,但冬日并未过完,还得存储食物,抵御寒冷,毕竟在冬日,猎物尚少,唯快不破。


水泽腹坚,大寒的示威,眼见寒气要全部被驱赶,坚持最后的底线,湖面的冰,表面看一直冻到中央,厚且实。其实,坚冰的深处已有春水初生,酝酿着一年的生气。

衣食住行

大寒前后最重要还是保暖。立冬来,我们一直告诫词友天寒莫忘添衣,等再过十五天,口头禅该换了。当然,还要饮酒,“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冬日怎么饮酒,参见12月15日的冬至后饮酒篇。

遇见小年?

大寒赶上年关,“年味”要弥漫。“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在北方,今日又是“小年”,新年的序幕逐步拉开,进入倒计时,民间有“祭灶”和“扫尘”一说。这时候,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写春联、腌腊肉,可有的忙活了。

今日的小年,因时因地而不同。民间关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传统,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较多的解释为,南宋之前,北方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受官方影响,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为二十四,而沿海的居民则是二十五。也有一说是,雍正年间腊月二十三坤宁宫祀神,顺道拜了灶王爷,之后贵族效仿,也就有了官民不同的小年。

 

当然在不同地方,还有别种风情的“小年”。南京的正月十五,相传是百姓心怀建文帝朱允炆,于正月十五大办灯会,场面赛过大年久之,元宵也成了当地的小年。在我国,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则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不管小年为哪日?大年是快到了,“烹羊宰牛且为乐”,放开吃,放开玩吧。先欣赏大寒诗词。

大寒诗词

大寒吟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大寒

左河水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大寒谚语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诗歌伴茶 愈品愈香

 


 

素心草堂 年货有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