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浅谈_周易_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2017-01-20 | 阅:  转:  |  分享 
  
2010年7月陇东学院学报Jul.2010

第21卷第4期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21No.4

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刘涛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乃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卜筮之书,《易传》则在对

《易经》阐释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国古代儒道哲学的精髓。《周易》反映出来的一些古朴思想无论对当今社

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周易》中的几点朴素思想,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做以

简要的解读。

关键词:周易;朴素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730(2010)0420001203

收稿日期:2009212207

作者简介:刘涛(1985—),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

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是中国文化史

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典籍。它包含融汇了儒道思想

精华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蕴藏着丰富的生

命哲学和朴素经典的思想观念,对于当代人的道德

修养、为人处世和社会发展等都有极为现实的启发

和借鉴意义。

《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即《易经》和《易传》。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卦爻辞;《易传》则是对《易

经》六十四卦及卦爻辞的解释,包括《彖》(上下)、

《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

卦》以及《杂卦》,合称“十翼”。《易经》产生于西周

时代,《易传》的出现则稍晚一些。《易经》的六十

四卦是用来占卜的,每一卦各有不同的含义。每一

卦有六爻,爻又分为阴爻和阳爻两种,每一爻在一

个具体的卦中因处于不同的位置又分别代表不同

的意义,占卜的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祭祀、农业、

婚姻、出行等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周易》

研究被称为“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

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

《易传》在解释《易经》的基础上因时代背景和个人

意志的不同而有所发挥和扩展,其“探赜索隐,钩深

致远”,耐人咀嚼。易学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也在互

相争鸣的过程中相互吸收,取长补短。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是古代思维方式

的生动体现,支撑了整个中华文明。易道讲究阴阳

互应、刚柔相济,以最简单的阴、阳两个符号来概括

和演绎万事万物,体现辩正统一的思想。中华民族

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

覆,多逢畏难而不倾,这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

的时代把握和创造性的诠释息息相关的。尽管

《周易》是一部占卜用书,但它发明了阴阳八卦等

预测信息的方法,试图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找

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某种联系,以天地万物矛

盾发展的规律,来揭示人事的是非、得失、利害、祸

福以及造成这一切的背后原因。然而易学与科学

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定义和

解释:行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讨

论的是道,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是器。古人用《周易》

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甚至预测未来,所

谓“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但这只是古人在未

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

的科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时代局限,但它

提出的一些朴素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现

实意义。本文拟就《周易》中几点朴素的思想做简

要的解读。

一、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德价值

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周易·

系辞》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

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意是指,人需要时

时心存敬畏,常常检讨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加

强自身的修养,才可以安身保国。如果沉溺于享

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轻则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重则会招致祸患,导致严重后果。联系《周易》产生

的时代背景,其蕴含的“忧患意识”远非个人祸福,

更是一种洞察时代艰辛、深体民情的群体意识。后

世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忧患”

不仅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历

代献身正义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就是时代忧患的

承担者。常言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

时。这一思想,无论是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个

人成长的立场都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社会竞争之

激烈,生存之不易,更要求我们每一个有着社会责

1

任和追求的人有所筹划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

地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也为个人的成

长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节度为重

《周易·节·彖》有“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意思是因为天地有节度,四时

才能最终形成,因而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

克制奢求,不放任自流,这样的话才能不造成浪费,

也不会使大众劳苦。《周易》在肯定安于节俭生活

是亨通和快乐的(《节卦》有“安节,亨”和“甘节,

吉”)同时认为过度节制是不可取、不利的,如“苦

节,不可贞”,“苦节贞凶”。时代发展到今天,时时

检点自己的言行,克制某些不必要的欲望,追求适

宜,才能使自己的发展更健康,更稳健。放大到整

个社会,这一观点仍然具有重大意义,资源的有限

和对资源的浪费已经是困扰当代社会决策者的重

大难题,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之前,“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就是再现实不过的办法和缓冲之计了,

也是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题中之义。

三、物极必反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而这种变化一旦

超过了极限,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中国传统思想注

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这在《周易》中已初露端倪。

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

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

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

道,如此周行不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思想最

早见于《周易》。《周易·序卦》就有“泰否”,“剥

复”(事与物的盛衰消长)的论断。其实,整个六十

四卦皆处于极反转化之中,并认为应当利用这些必

然规律:“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物不可

以终过,故受之以坎”,“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

晋”,“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

故受之以夫”,“困于上者必反下,放受之以井”。

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也是这样:“日往则月来,月往

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

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孔子早就提出“过犹不

及”的高论,认为做事要掌握分寸,做过了头反而不

如没做为好,甚至有时候,过了头比没有做还糟糕,

危害更大。孔子的这个说法后来发展成中庸之道

的哲学体系。《泰卦》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很

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蕴含了事物变迁不定,世

道盛衰兴亡之意。《丰·彖》的“日中则昃,月盈则

食”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

也必然导致质的变化。这一思想和上述的“节度

为重”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强调一个“度”,给个人

的启示便是做事或言语要有分寸,只有这样才能为

事情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缓和空间,为以后的行进做

必要的准备,否则,矛盾的双方就会走向尖锐的对

立,从而激化到无法预料的反面,影响正常的秩序

和存在。

四、修身养德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德”的要求也有所不

同。“德”是《周易》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周

易·乾·文言》有“君子进德修业”,指出君子增进

道德修养而后立业,“德”乃“业”之基础。《周易·

坤·文言》有“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做个有道德的人,就得以审慎的态度使内

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使外在行为端正,这样为人

处事才能合乎时宜,使美德广布因而个人才不会被

孤立。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德行,不是一件容易做到

的事情,但这对每个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

于统治者来说,治国平天下也首先得有“德行”。

《周易》也提出了一系列增进道德修养的措施,主

张“崇德”、“尚德”、“进德”、“修德”、“育德”,从心

性到具体行为均能充分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

《系辞下》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

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这就是说

君子应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身安定后才有

所行动,使自己心平气和后再说话,和人有所交流

后再提要求,这样下去为人处事才合时宜。另外

《恒》卦警告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意思是如

果不能长久地保持自身良好的德行,在以后的日子

中也将会受到耻辱。孔子则进一步说:“不占而已

矣。”意思是指“不恒其德”者,甚至没有占问的必

要了,因为占问也是没有用的。《象》有“风雷,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说,风

雷是益卦,君子因此见善行就向它学习,有过错则

改正,以养成好的德行。《易·坤》有“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土地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

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所以无论是

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德”都是首要具备

的素质。

五、防微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

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

展。《易经》非常注重预测思维,注重见微知著。接

受了《易经》的这个预测思想,我们就应该防微杜

渐。《坤卦》第一爻“初六:履霜,坚冰至”,意即“初

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当脚下踩着霜的

时候就知道坚冰,也就预示着冬天快来了,表明任

何结果出现之前都是有一定征兆的。《系辞》有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

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

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话说得十分警

醒。退一步讲,不积“小善”,可能暂时无害于自身。

但如果放松警惕,放任“小恶”的日积月累,终将酿

成大祸,追悔莫及。所以后人说:“勿以善小而不

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言传》有:“积善之家,必

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

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

辨也。盖言顺也。”一个家族常做好事,好事做到后

来,后代子孙就多福。因为常常做好事,子孙得到

一些庇荫,日子也会过得很愉快。相反,如果这个

家族经常做坏事,做到最后一定会有更多的灾难留

给子孙。为什么?因为后果是渐渐发展和积累而

来的。所以要把恶果扼杀在摇篮之中,多做善事,

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易经》这种防患于未然

2

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六、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崇尚自然法则,讲求循序渐进,人们常常会为

自己的“怀才不遇”而苦恼,这几乎是每朝每代都

会有的社会现象。虽然时代不同,每个人的遭遇也

不尽相同,但在这个时候,仍不妨多多反省自身。

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才能,增进自身的修养,以此来

等待有利时机。要让才能去等待机会,而不要让机

会去等待才能。《系辞》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

而动,何不利之有?”君子即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藏器即是藏本事。“器”与“时”是实现“利”的两个

关键条件。器有文器和武器之分,文以谋计策对

应,武以争刀枪胜负。孔子以射猎者之道,启示为

人处世之理:精武之道,藏器待时;立世之道,藏书

待用。孟子也曾提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

基,不如待时。”意思是与其有超人的智慧,不如顺

势而为;与其有精良的农具,不如等待好的播种时

机。这两段话都在阐明“静”与“动”之间的关系。

究竟何时该“静”,何时该“动”呢?这关键得视“时

机”而定。《周易·升·象辞》有:“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卦》的卦象是巽

(风)下坤(地)上,而巽又象征高大树木,这样就成

为地里边生长树木之表象。树木由矮小到高大,象

征上升;与此对应,君子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积累微小的进步来塑造高大完美的人

格,而后寻找适当的时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七、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这是《周易》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周易·乾·象》

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

刚强劲健;天地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从“天

道”讲到“人世”,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

图强。“天行健”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永恒的运动和

变化,自强不息也就意味着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

取。孔子也提倡“发愤”,而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孟子继承了这种积极的人生进取观念,《孟

子·告天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种在苦难和

困境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于今仍是意义非凡。

《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要求人们应

该顺应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周易·益·

彖》有:“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

行。”教人依循自然法则,使思想行为合乎时代要

求。这种求“变”也反映了《周易》的创新思想。自

强不息不仅是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

格,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因

为这样一种智慧与精神源泉的激励,我们才有勇气

不断去改革创新,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人生的价

值。

八、结语

上述的这七点朴素思想无不体现着辩证的思

想和方法论,对于当今竞争激励的社会和浮躁不安

的个人都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在生命的洪流中,

中国人大都崇尚中庸之道,不似西方激进。《周易》

以动看静、周而复始、始终交替的世界观与“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

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的。《周

易》中所蕴含的社会人生哲学不仅仅就这几条,作

为融合了儒道神韵的著作,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还尚待更深刻、更细致地挖掘、分析和品味。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古经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郭树森,张吉良.大道之源———周易与中国文化[M].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黄正泉.易学中的人学思想[J].周易研究,2000,(4):82-

88.

[6]陈小虎.论周易伦理道德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文社科版),2007,(10):137-140.

[7]黎远方.周易道德修养思想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2002,(1):65-68.

【责任编辑朱世广】

OnUnadornedMind,andRealisticMeaningoftheBookofChange

LIUTao

(SchoolofHistory&Culture,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2,Sichuan)

Abstract:theBookofChangeconsistsof2pasts,classicsandbiographyrespectively.Itisabookdivination

whichbearsagreatsenseofreligion.Theessenceofthebiographyliesintheblendingoftheclassicsandthephi2

losophyoftraditionalChineseConfucianismandtheunadornedmindsreflectedbythisbookhavegreatrealistic

meaningtoboththesocietyandeachindividual.Thispaperjustgivesabroadviewoftheunadornedmindofthe

BookofChange,andsimpleanalysisfromtheperspectivesofbothsocialandindividual.

Keywords:TheBookofchange,UnadornedMind,RealisticMeaning

3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