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系列(三) 曹操为何一举嫁三个女儿给同一个人 文/吴佩松 曹操虽然妻妾众多,儿女成群,但一下子出嫁3个女儿,而且还给同一个人,这也必定不同寻常,这位“乘龙快女婿”是谁?曹操为啥这样做? 原来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婿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献帝。皇帝迎娶大臣的女儿很常见,但汉献帝不是一般的皇帝,他是一个傀儡皇帝,曹操也不是一般的大臣,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掌权者,汉献帝可是要看曹操大人的脸色行事的哦。那曹操有必要嫁女儿给一个傀儡皇帝吗,有必要这样“高攀”吗?即使要笼络汉献帝,嫁1个女儿不就可以了嘛,何必一下子要嫁3个亲生女儿给他呢,而且一开始还都是做小老婆,他不能留下两个女儿笼络其他人吗,虽然曹操子女不少,但毕竟也资源有限,应该资源利用最大化嘛,广结儿女亲家,以稳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不是更好吗? 带着这样一连串疑问,我就和您聊上一番。人家汉献帝原来是有大小老婆的,和她们的感情都很好,压根儿没想过要娶曹操的女儿,但后来随着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逐渐转变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且越来越有取代之势,汉献帝由一开始感激曹操,开始变得对曹操愈发不满,矛盾走向尖锐。汉献帝本人虽是傀儡皇帝,但他本身的资质还是不错的,也不窝囊,环境和时势造成了他不得不做傀儡,个人资质抵不过命运的安排和大环境的限制。但汉献帝还是在无奈的环境下做了两次明显的抗争。 第一次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汉献帝和他的董贵人密谋反曹,董贵人找到了她的父亲董承为援,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董承衣带诏事件的原型,结果事件败露,董贵人和其父董承被杀,汉献帝被进一步控制,汉献帝和曹操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第二次密谋级别升高,由汉献帝的正宫伏皇后亲自出马。具体密谋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应该是建安五年董贵人被杀以后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间。当时伏皇后写密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要求父亲联络同道,诛杀曹操,但不料伏完胆小怕事,不敢轻举妄动,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直到数年后的建安十九年,事情泄露,这时候伏完已去世(伏完死于公元209年),但曹操不肯罢手,将伏完的儿子伏典及伏家老老小小数十口满门抄斩,并且还杀了伏皇后,以及汉献帝和伏皇后生的两个孩子,另外还放逐了伏皇后白发苍苍的母亲。(没有杀估计一方面是女眷,另一方面伏皇后的母亲是汉朝的前代公主,曹操还略微留了一点面子)。 这样一来,汉献帝和曹操的矛盾空前激化,曹操不仅杀了皇帝的两个年少的儿子,还把他的两个大小老婆都杀了,这不等于和汉献帝撕破脸了吗?曹操何去何从?还能不能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曹操面临抉择。 如果真的要撕破脸,曹操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条干脆篡汉或者说代汉自立,但此路不通,条件不具备。公元214年的时候,孙权、刘备、张鲁、马腾、马超、韩遂、辽东公孙家族等都没有被剪灭;内部人心也不齐,比如荀彧前不久刚因忠于汉朝,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迫自杀,曹操印象深刻,而拥汉大臣崔琰、元老杨彪等俱在,加上他多次公开承诺世受汉恩,不愿背离的诺言,无法背弃,种种以上这些因素迫使他不能代汉自立。 第二条路,废汉献帝另立新君。汉朝宗室后代有不少都在,似乎可以考虑。但是曹操一贯不主张废立皇帝,他明确表示过废立皇帝,天下之至不祥。董卓废立皇帝,教训惨重,曹操及当时的人们必然刻骨铭心。即使另立新君,有谁比汉献帝更有资格呢?汉献帝刘协是前朝汉灵帝唯一在世的儿子,他当皇帝,最名正言顺;且他当皇帝多年,对百姓和天下没有什么过失,这也是曹操能挟这个天子以令诸侯而具有政治号召力的关键所在。比如,当年赤壁大战前夜,东吴主降派是压倒性多数,其领袖张昭也明确表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抗争(政治上)不顺,应该投降。诸葛亮也在《隆中对》中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之争锋。这都说明汉献帝这个天子当时还是大家公认的,政治号召力不可低估。废黜这个公认的天子,另立一个大家都不接受的皇帝,何来政治号召力?曹操的政治优势将丧失殆尽,从而有可能陷入巨大被动,他奋斗多年的政治、军事上的优势,有可能面临内外夹攻,多方发难,从而崩盘的威胁。 以上两条道路都走不通,曹操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大力修补和汉献帝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皇帝的控制。如何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呢?曹操又一次显示了大手笔,我不是整死了你两个老婆吗,现在我把3个亲生女儿都嫁给你做老婆,不仅还清了而且还多1个,你刘协总可以消气了吧。这样一个大举措,确实对汉献帝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有所弥补。汉献帝呢也是一个聪明人,他顺着台阶就下了,当即册封曹操的女儿们为贵人,过了两年,又将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晋封为皇后。自曹操同时嫁3女给汉献帝后,曹操和汉献帝就一直相安无事。 曹操嫁3女给汉献帝,不仅抚慰笼络了汉献帝受伤的心,而且也自然地在汉献帝的身边一举安插了3个间谍,加上原来的耳目,汉献帝的一举一动,吃喝拉撒尽在曹操的掌握之中。曹操确实做到了一箭双雕。同时曹操和汉献帝原来的君臣关系又丰富为翁婿裙带姻亲,关系加深不少。曹操也得以继续,而且更加顺利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对各地诸侯继续保持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某种程度或某种意义上,曹操嫁3女使得曹操和汉献帝双方取得了双赢。曹操之赢前面已经交代了,而汉献帝之赢在于时代大环境决定了他只能处于傀儡的角色,东汉确实没有复兴。而汉献帝娶了曹操的3个女儿,使得他的人生安全,尤其是他退位之后的退休生活有了充分的优厚保障。退位的时候,曹操的二女儿也就是皇后曹节怒斥曹丕和他的使者。可见她和汉献帝的夫妻感情是不错的。汉献帝退位后被封为“山阳公”,在封地他还是享受着皇帝的待遇,54岁病逝,当时的皇帝曹睿率百官举哀,生荣死哀,在亡国之君中,汉献帝的境遇是很好的,这和汉献帝与曹家结亲,曹家女儿又很维护这个丈夫是有关系的。汉献帝因为“被嫁”了曹操的3个女儿,从而获得了人生的安全和退位以后的安定和相对的幸福,他也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生活,他输掉的只是注定要灭亡的汉朝,这非他个人能力所能挽回。 曹操一下子嫁3个女儿给汉献帝,取得了两个人的双赢。至于女儿是否婚姻幸福不是曹操考虑的。但作为父亲,他心底还是愿意看到女儿们生活幸福的,所以曹操祖孙三代最后都善待了汉献帝,这也是作为父亲的曹操,作为兄长的曹丕和作为侄子的曹睿所能够做的吧,他们都做了,哪怕这只是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吴佩松,70后,上海人,祖籍江苏,211本科经济学学士(国际金融), 985高校研究生,中国首届MPA(公共管理硕士),国家单位工作。 |
|
来自: skysun000001 > 《文史哲理论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