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相障碍,常被当抑郁错治

 nizijun 2017-01-20


梵高、柴可夫斯基、海明威……这些名人都患有“天才病”——双相障碍。然而,双相障碍病情就像万花筒,临床难辨识。日前记者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双相障碍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中国学会(筹)”成立并启动相关筹备工作,作为首任会长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表示,将结合国外的经验,促进我国双相障碍的学科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难:病情好似万花筒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荣晗介绍,双相障碍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多发于成人早期,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15-19岁。该病危险因素十分多样,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

临床上双相障碍病情好似万花筒,比较难识别。其临床症状是,躁狂发作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过度,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时,则会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的表现。大多数患者是抑郁起病,处在躁狂的阶段相对少一些。还有一些患者躁狂程度比较轻,仅仅表现为精力比较充沛,这个时候更加难以鉴别。此外,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双相障碍患者有共患病情况,通常为焦虑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这些症状给医生造成了很多干扰,导致疾病诊断困难,有的双相障碍患者常在发病后几年甚至10年才做出诊断和治疗。

这种疾病损害非常大,主要体现在它的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共病率。疾病中有超过90%的患者反复发作,可以说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带来的个人、家庭、社会的损害非常大,有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是高自杀率,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

治疗难:经常被当抑郁治

“双相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王刚指出,“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且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治疗。”

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临床上存有很多误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境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方贻儒称,很多时候患者来看医生,要么是抑郁表现,要么是躁狂表现,很难是抑郁、躁狂同一时间发作。所以医生在治疗时可能会错,比如躁狂发作,就选择镇静类的制剂,抑郁发作的时候,选择抗抑郁治疗。此时,如果是双相障碍的病人,则得不到规范的治疗方贻儒表示,双相障碍是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治疗好了,症状控制住了,患者就能正常生活。目前,药物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现在还有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磁疗,以及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整个双相障碍治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王刚强调,“很多双相障碍的病人,往往会出现人格问题,包括人际交往当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有时候靠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效果。此时心理治疗的结合,会使病人认知自己的状况,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