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文化大餐 你最喜欢哪道菜

 RK588 2017-01-20
2016-12-23 买车君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459.76万辆,而美国只有1747万辆新车,比美国多了712.76万辆,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5%,美国才增长1.4%,预计到年底能超过美国1000万辆。

看到这里有网友提出如下问题

“中国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已然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打着“自主”旗号的汽车制造厂也遍地开花,忙的不亦乐乎~。但是,中国的汽车文化何时才独具特色?”

现在相对成熟的地区,欧洲、美国、日本这三大地区。他们的文化特点跟保有量有关系,但在其个性的方面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

例如美国的汽车文化多种原因形成的。

美国汽车的特点,又大又多。美国人很钟爱大型车。觉得大体积、大排气量这车才有意思。

美国的肌肉车文化

美国人崇尚自由、宽松的性格与汽车所具有的高速、大马力、随意走动和迁移正好契合。也由于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非常发达,汽车和燃料又便宜。所以V8成为当时美国汽车的一大特点。

还有个说法是,当时二战胜利后,美国作为最大的战胜国。全国上下自信心膨胀。似乎经历了死里逃生的人,大难不死后定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大车、大排量、豪华、开着爽。在这种心态下美国汽车也越变越大。在各种车型中,SUV和皮卡是美国人的最爱。据说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最少有一辆皮卡。各个品牌的皮卡,也常年占据美国汽车销量排行榜头几名。

福特(进口)- 福特F-150

还有就是多,这个国家的人基本是半人半车的状态。人人开车,城市不是人走的,是给车走的。同样问题也来了。有了比全国人口都多的汽车,美国也变了模样。公路巨大无比、停车场面积令人难以相信;NBA一场比赛就有8万辆车去,你想想8万辆车停在一起是多么大的一个场子,散场之后要有多少路来疏通这么多车?

日本的K-CAR文化

日本汽车正好相反,在日本崇尚微型车。看过龙珠的朋友或许还记得龙珠的封面会有一些非常卡哇伊的小车。虽然是漫画,但这些车在日本确实真实存在。

日本给这种微型车就做K-CAR。K-CAR是日本独有的,造这种车与日本土地面积狭小人口密集有很大关系。同样是微型车,其标准与各国也不同。

标准如下:长宽高分别不得超过3.4m、1.48m、2m;排量不能超过0.66L。想想中国最小排量的奇瑞QQ排量也0.8升,欧洲奔驰的SMART排量为1升。这个排量的车在日本都不能归为微型车。

同样的铃木奥拓,日本国内的版本更小,使用600毫升的K6A发动机;出口型包括中国国产型,则采用1升排量的K10B发动机。

在使用上k-car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十分便宜,无需有停车位的证明。但是K-car虽在日本销量很好,由于太过特殊加之出口没有什么利润,所以基本只在日本国内销售。K-car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空调、导航、CVT变速箱、甚至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先进技术都会运用到。

K-car的动力一般不会太强。不过日本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只有100公里每小时,而且消费者以老人和女性为主,所以动力不是太大问题。

欧洲的小车文化

欧洲作为汽车文明的发源地,小型车的保有量可谓世界第一,如果我们有幸到欧洲旅游,就可以发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很难看到大尺寸的SUV,取而代之的几乎全部都是小型车。


从环境来讲,欧洲拥有很多古老的城市,道路大多是从中世纪起便沿用至今,勉强允许两台车并排同行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所有的城市都是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维修翻新扩建得来,致使地下车库变成了极为奢侈的设施。无奈之下,几乎所有欧洲人都把车停在路边。

另外,由于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几乎每个欧洲家庭都有一辆以上的汽车,所以后座的使用率就小了许多,对三厢车的需求相对要低一些。

纵观整个欧洲的汽车发展史,有太多伟大和传奇的车型被人们所铭记,但在这其中,诸如菲亚特500、甲壳虫等经典的小车,在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那些超跑或豪华车差。

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没有汽车文化,我们只有驾车陋习,“加塞”、“别车”。但我想说,我们也有很优秀的文化,例如“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承载了我们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