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儿个是小年,这才是北京人的讲究!

 昵称33271501 2017-01-20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童年歌谣让我想起了早年间老北京过年的景象,抬头看了看日历,腊月十八了,再过几天就是二十三,要过小年儿啦。不知道今天咱北京人还有没有祭灶王的?我估摸着没了。



说起这祭灶,我还真赶上一回,确切的说来是我们家祭祖,连带祭灶王爷了。这祭灶王爷最早是汉人的节日,满洲人入关后有了些变化。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满洲人祭祖的日子,因此清庭皇室规定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儿,到了雍正朝,皇帝在祭祖时把灶王爷也拜了,从那以后这小年和祭灶就同一天了。但在当时百姓家过小年儿可不再二十三,而是在二十四这天,有个说法叫“官三民四”,当官的家是在二十三过小年儿,平民百姓家要在二十四了,那祭灶王爷的日子呢,没有变依然是在腊月二十三。



有句民间谚语这么说:“二十三 糖瓜儿粘”由此,这过年的序幕也就拉开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夜晚北京人家要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供桌上摆有点心、水果、灶饭、糖瓜儿,还有纸糊的神马,全家只有男子罗拜,祭灶后,将灶王的神像和神马一起焚烧,代表着灶“王爷上天了”。



这祭灶有个讲究儿,就是民间所说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男人祭拜的时候,女人们则在屋内给炉灶“挂袍”。据说是怕平时天天与锅台打交道的女人们有不周全的地方,在这个时候避免灶王爷他老人家挑毛病。



要说这祭灶就离不开糖瓜儿,说到糖瓜儿就不得不说说陈楼的糖瓜儿。《舌尖上的中国》曾有专门的介绍,始于清朝同治年间的陈楼糖瓜儿那可是闻名全国啊,陈楼位于山东莱芜农高区,在当地有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是:“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破唐筐”由此可见当地做糖瓜儿是何等的普遍。



从二十四起一直到大年三十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打扫卫生,把家里的犄角旮旯打扫的干干净净,糊顶棚、换卷窗,弄得是窗明几亮。继而是杀鸡买肉、炖猪头,蒸馒头、蒸豆包,把做好的吃的放在屋外的缸里已备正月食用。



那年月讲究个腊月里不拌嘴正月里不动刀。这大年正月,家里要是来了亲朋好友,都是现成的吃食,菜、肉都是切好的拿出来一炒齐活,主食放在蒸锅里一溜,得唻,这热腾腾的年饭就等着您入席啦!



要说过年热闹就得算大年三十除夕这天了,街上的店铺门脸都装饰一新,各种年货摆放齐全,胡同里走街串巷的小贩吆喝声传进了深宅大院。特别是到了晚上人们都巴望着早点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劳累一年的人们在炮竹声中,一家人的欢笑中盼来了平日忙碌的孙男弟女们,忘记了往日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这祥和温馨的大年之夜更加深了家人们的亲情。



老北京人家儿过除夕不光讲吉祥,连说话也要图个吉利。谁要是不小心打碎家货什儿要说句“岁岁平安”,小孩子放炮竹烧到了衣服就说“越烧越发”,就是把饺子煮破了也要说是“煮笑了”。



大年三十这一晚家家儿都要长明灯,孩子们打着灯笼在外面玩耍,放鞭炮,主妇们这时开始剁馅儿、和面,包饺子。



待到大年初一,天刚刚蒙蒙亮,这第一锅饺子也出锅了,早年间这锅饺子是先要祭祖的,过后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然后全家人一起吃这五更饺子。



从初二就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了,孩子们呢,盼的是大人带着去庙会。我记得厂甸庙会,长甸庙会从和平门到虎坊桥,一路过去热闹非常,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应有尽有:茶汤、灌肠,空竹、风车,跑旱船、耍中幡,让人流连忘返。



当年厂甸庙会有个较为特色的食品——大糖葫芦,大糖葫芦有一人来高儿,而这糖葫芦蘸的不是那种熬制的白糖,有点儿特别,它是用饴糖蘸的,看着就鲜亮。那年月您在别的庙会上还真的买不到,要么怎么说说是长甸庙会的的特色呢!



多少年过去啦!多少年来老北京的年味儿熏陶了我们,让我们在这年味儿中长大了、长高了、成熟了,在长大、长高、成熟的同时老北京的年味儿也让我们摸到了年的真谛:喜庆、热闹、忘我、和气、礼尚往来,这一味一味的调料,调出了极具特色的老北京过年的味道。

 

大家伙儿都在看:

北京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北京租房降价了?!快来看看您的房子能租多少钱?

北京今天雾霾爆表,砖家神侃雾霾形成原因!

身份证是110的必须来试试,北京话专业八级测试!

河南话,唐山话,北京话大PK!

北京人请说北京话!!!

在北京,有一种感觉叫生不如死!

京二爷说事第2期:北京话这么说您见过吗?

北京话PK东北话和天津话,太搞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