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金色年华554 2017-01-20

侧眼看水浒武松之九(042)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团头何九叔是武松能发现武大郎被毒死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手里有关键物证——两块骨殖。团头何九叔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何九叔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何九叔作为一个小人物,在夹缝里生存能做到明哲保身,又不失正义,是十分难得的。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第一,何九叔有专业技能,有安身立命的基础。何九叔的身份是什么呢?是团头。团头是什么家伙?原来宋朝时期,地方上设地保,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称为团头。同时各行业都有市肆,叫做团行。行有行老、团有团头,是各自行业的首领。照后面的情节来看,何九叔就是殡葬业的首领,各户死了人,就由何九叔带人料理,或入殓,或火化,视主家的情况而定。何九叔在阳谷县殡葬业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王婆道:“只有一件事最要紧。地方上团头何九叔,他是个精细的人。只怕他看出破绽,不肯殓。”另外,何九叔接受西门庆的银子,看到潘金莲的假哭,见到武大郎的尸体,就料定了这件事必定有跷蹊。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第二,何九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与黑社会做正面斗争。西门庆宴请何九叔,并给银子,何九叔明知道有问题,却也接受,“那何九叔自来惧怕西门庆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只得受了。”;看到潘金莲假哭,判断武大郎是中毒而死,也不当场揭穿,而是假装跌倒在地。这是何九叔见惯了黑社会伎俩,知道惹不起西门庆,不与其正面交锋,保护自己的策略。何九叔明哲保身,能遇大事不慌张,有判断、有原则、有办法。何九叔与黑恶势力没有斗争的能力,所以不正面交锋。不愿与西门庆等为伍,但又无力与西门庆抗争,只好采取虚与委蛇的态度。但他保留了西门庆的罪证,也免于成为武松复仇的刀下鬼。遇到生命攸关的大事,也不慌张而是装病,回去想办法。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第三,何九叔保留做事底线,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何九叔惹不起西门庆,但是也惹不起武松能。西门庆是高富帅,但是武松是打虎英雄。所以何九叔在不惹西门庆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了后路,做事有底线。待武大郎火化时,趁潘金莲和王婆不备,“把火挟去,拣两块骨头,损去侧边,拿去潵骨池内只一浸,看那骨头酥黑。何九叔收藏了,也来斋堂里和哄了一回。棺木过了杀火,收拾骨殖,潵在池子里。众邻舍回家,各自分散。那何九叔将骨头归到家中,把辐纸都写了年、月、日期,送丧的人名字,和这银子一处包了,做一个布袋儿盛着,放在房里”。而王婆只讨好一个西门庆,没在乎武松,所以命丧黄泉,下场甚是凄惨——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乞了一剐。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第四,何九叔娶了一个好夫人,家有贤妻夫祸少。何九叔装病,离开了武大郎的灵堂。向老婆说了自己所见之事,老婆便道:“我也听得前日有人说:‘后巷住的乔老儿子郓哥,去紫石街帮武大捉奸,闹了茶坊。”正是这件事了。你却慢慢的访问他。如今这事有甚难处。只使火家自去殓了,就问他几时出丧。若是停丧在家,待武松归来出殡,这个便没什么皂丝麻线。若他便出去埋葬了,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烧他时,必有跷蹊。你到临时,只做去送丧。张人眼错,拿了两块骨头,和这十两银子收着,便是个老大证见。他若回来,不问时便罢,却不留了西门庆面皮,做一碗饭却不好?”何九叔道:“家有贤妻,见得极明。”后来何九叔依计行事,果然帮助了武松,保全了自己。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第五,何九叔做人低调,不与人争锋;做事高调,抓住问题关键所在。当武松出差回来,知道大哥死讯,来问何九叔时,何九叔去袖子里取出一个袋儿,放在桌子上,道:“都头息怒。这个袋儿便是一个大证见。”武松用手打开,看那袋儿里时,两块酥黑骨头,一锭十两银子。便把自己所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本来何九叔知道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纠葛,但是并不直接说出,而是把这个功劳交给郓哥。武松道:“奸夫还是何人?”何九叔道:“却不知是谁。小人闲听得说来,有个卖梨儿的郓哥,那小厮曾和大郎去茶坊里捉奸。这条街上,谁人不知。都头要知备细,可问郓哥。”俗话说,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僚争宠,不与下属争利。何九叔深得精髓。郓哥表示“便到官府,我也只是这般说。”这时,何九叔提出:小人告退。告退就是及早抽身,打算一走了之,以免与西门庆在官府大堂上直接交锋。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的本义是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孙颖达疏:“既能明晓其善,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即其意也。明哲保身,一度为人们所摒弃,但是也有其积极意义。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身全性。因为只有吾身保,才能“保一家”“保一国”“保天下”。如果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保君父”呢?王艮反对危身害生去追逐名利仕禄。仕以为禄也,或至于害身,仕而害身,于禄也何有?仕以行道也,或至于害身。仕而害身,于道也何有?如果为追逐名利仕禄而危害人的身心性命,那实在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历练是银, 活法是金, 遭遇是外在的, 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一箪食, 一瓢饮, 人不堪其忧’, 这是遭遇, 而“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活法。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能爱身者则必敬身如宝。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以己度人,爱人敬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和谐协调,其乐融融的人际氛围,各种是非纷争会消弭殆尽,个体的身心性命自然得到保全。

武大郎命案关键人物之何九叔——夹缝里生存最需要的是明哲保身?

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明哲保身是最低标准,但是明哲保身决不是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而是修身。但是如果是一名领导干部,明哲保身就不符合要求了。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不成为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绝不搞看人下菜、翻云覆雨那一套;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绝不搞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