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这样喂奶 才能奶量大、身材不走形

 渐近故乡时 2017-01-20



(该文较长,建议阅读时间约“七分钟”)


随着宝宝的降临,准妈妈们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幸福,就要迅速投入一场新的旷日持久的哺乳战争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顺利下奶又健康、正确地回奶,这是门技术活。这篇干货希望能帮助大家有一个漂亮的母乳开场战和完美的Ending。




开奶篇


1、奶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经过漫长的孕期,母亲的乳腺组织已经做好充足准备、蓄势待发。但这不意味着孩子出生后,乳汁就会像洪水决堤般来势汹汹。往往在最初的一周内,乳汁是慢慢增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怀孕前的高雌激素与催乳素同时存在,但高雌激素水平往往会抑制催乳素,使我们不会在怀孕期间就大量泌乳,从而浪费孩子未来的“口粮”。孩子出生后,雌激素退出舞台。此消彼长,泌乳素终于打了个翻身仗,开始慢慢增高累积,使得奶量与日俱增。因此,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天,乳汁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浓白,而是呈现一种透明液体。别小看这很少量的初乳,其中富含了很多蛋白抗体,是宝宝最珍贵、最有营养的粮食。产后一个月,通过婴儿吮吸反射,体内泌乳激素优势逐渐明显,奶量越来越多。


但有些妈妈不懂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操之过急。生产后,马上很大力地挤压乳房,试图通过这一做法,让奶量增加。不少产后妈妈,其乳汁中出现了血丝,紧张到不行。其实这就是因为用力过度地挤压,引起乳腺内小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好好爱护乳房这对“粮仓”,妈妈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细水长流。


2、饮食:多喝汤水


哺乳是个耗时耗力的活动,妈妈们必须饮食均衡、营养丰富,才能做到持久泌乳。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汤水,如花生猪脚汤、赤豆鲫鱼汤等富含蛋白质的饮食,补充体力。中药上可以补充一些王不留行、通草等。


但妈妈们不应该过度依赖饮食或中药下奶。因为每个人的腺体量不同,田地大小不同,收成也不一样。这里要给大家普及下:不是乳房越大,奶量越多,而是要看乳房的组成是脂肪多还是腺体多。脂肪不会产奶,只有腺体会源源不断生产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病人困惑:为啥我乳房那么大,就是没奶呢?这也给一些乳房小的朋友们以安慰:乳房小但腺体相对多,关键是看腺体与脂肪的比例,小乳房也可以是“产奶大户”!总体上说,要想乳汁多,尽可能多让宝宝吮吸增加刺激,一来增加母婴交流、加深感情,二来也利于乳汁更多生产。


总结一句话,要想奶多,多吃多喂,越吃越有。


3、姿势:乳头乳晕都要衔进去




哺乳是个技术活,绝对不是把乳头塞进宝宝嘴里这么简单。哺乳姿势不对,即使奶量再多,宝宝也会不领情。宁可要奶瓶也不要乳房,最后让奶瓶这个不生产奶而只是“奶汁搬运工”的家伙,抢了乳房的风头。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端坐或是躺倒,把宝宝抱在胸前或是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宝宝的整个身体都应该面向妈妈,而不只是头部朝着妈妈。


用正确的姿势吮吸:宝宝应该含住包括乳晕在内的整个乳头。在最开始喂奶的阶段,妈妈应该帮助宝宝,把乳头乳晕等都衔在嘴里,且衔着的乳晕越多越好。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把乳房压低一些,为宝宝提供足够的呼吸空间。


喂奶时,随时调整自己和宝宝的姿势。妈妈越放松,喂奶的过程就越顺利。整个哺乳是宝宝跟妈妈一起成长学习的过程,需要妈妈的耐心和恒心。一起加油吧。


乳腺炎篇


整个哺乳期间,妈妈们最怕出现的就是乳腺炎,很多妈妈为此吃尽苦头,甚至不忍折磨而选择断奶。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自己病痛的身躯,妈妈们陷入两难的抉择。如何预防或战胜乳腺炎,成为成功哺乳的第一关重要武器。


1、乳腺炎的元凶:金黄色葡萄球菌




千万不要被长相颇具可爱、颜色土豪的细菌蒙骗了,平时它们附着在健康人类的皮肤上,有皮肤这层全身最大的天然屏障存在,“金葡球君”好比披着羊皮的狼,伺机而动,等待合适的机会。一旦条件适合,它们马上暴露出邪恶的本性,入侵人体,引起感染。不过幸好它是个“纸老虎”,使用最普通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就可以击退它。


乳腺炎的病因:乳汁淤积、乳头内陷、乳头皲裂、导管先天性不通畅等,会使得乳汁不能充分排空。乳汁本身就是细菌繁殖的乐园,新鲜牛奶会有保质期,因为里面的少量细菌在牛奶中大量繁殖。人的乳汁亦然。哺乳期乳房疏松,淤积的扩张输乳管及输乳管窦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乳汁中丰富的营养成分为之提供合适的原料。于是“金葡球君”开始大规模建造它的入侵军队。


产后免疫力下降:刚刚生产的妈妈们无疑经历了一场体力的大战。免疫力好的人还有与细菌抗衡的战斗力。一般炎症比较轻,甚至可以自行吸收。而免疫力差的人往往在这场战役中丢盔弃甲,细菌部队占了上风,感染扩散至全身。


2、好发时间:产后哺乳的第一个月


由于新手妈妈缺乏经验,乳头经常被婴儿吮伤或乳头未能充分清洁,85%的哺乳期脓肿发生在这一时期。


其次,断奶期也会发生乳腺炎。有些妈妈整个哺乳期没有发生乳腺炎,到了最后回奶期功亏一篑。这个时期乳房过度涨满乳汁,婴儿长出牙齿增加乳头损失概率,所以断奶期也不能忽视乳房问题。


3、治疗原则:


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避免乳汁淤积,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头清洁,防止乳头损伤及细菌感染。


早期炎症:大部分表现为患侧乳房胀满,乳汁排除不畅,乳房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无力等不适。尽早使用抗生素,使用青霉素、头孢类对婴儿反应小,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加强自身免疫力,如果症状好转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治疗,治疗同时仍需要排空乳汁。


脓肿形成:乳房上出现肿块,局部皮肤出现破溃甚至流脓现象,虽然全身发热、乏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往往处理起来更为棘手。此时单纯抗生素已无法抗衡,需要一些外在干预措施:细针穿刺抽脓或者切开排脓。


4、治疗乳腺炎的常见误区


当乳腺炎急性期时,切忌热敷按摩。在平时哺乳时采用热敷按摩的方法,会使得乳腺导管扩张,便于乳汁分泌,是非常正确的。但如果乳房局部已经红肿热痛,此时热敷加上按摩,无异于助纣为虐,会使得炎症扩散到更广、更深的地方。


门诊经常看到孕妇的乳房敷满各种蔬菜瓜果,从白菜叶到土豆片到面团,每次都让我惊呼:没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碰到好几例乳腺炎的病人由于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脓肿扩散,不得不切开排脓,切口数月无法愈合,乳房外形尽毁。因此,一旦发生乳腺炎,要早发现早处理,不要迷信“过来人”的民间偏方。


回奶篇


1、喂奶时间的长短:至少6个月


母乳喂养对于母婴双方来说,是双赢的事情。对于母亲,母乳喂养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对乳腺增生也有缓解作用。对于孩子,母乳是最天然的食物,富含各种营养及免疫抗体。所以我们建议母乳喂养至少半年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妈妈需要回奶。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2、自然回奶


对于奶量很少的妈妈们,减少哺乳次数,拉长哺乳间隔,会抑制上文中提到的神经反馈机制,大脑命令乳房减少奶量,一周左右就会回奶成功。


3、药物


1.可口服或肌肉注射乙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药物。前面提到过高剂量的雌激素,对泌乳素有抑制作用,利用这个原理造成体内高雌激素水平,一般一周左右会明显起效。


2.溴隐亭,每次2.5mg,每日2次,连续2周,必要时可用至21日,也可以减少乳汁分泌。但关于这个药物,特别要多说明下它的不良反应。部分妈妈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极少数人可能出现眩晕、疲乏、呕吐或腹泻,但不至于严重到需要停药。所以建议选择这种方式回奶的妈妈,最好在服药期间避免开车或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3.维生素B6:奶量比较少的妈妈可以选择这个方法,但记得要比较大的剂量,一般每天三顿,一次10—20粒,不用担心这么大剂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维生素B6属于水溶性,不能吸收的量会从尿液中自然排泄掉。但这个方法不推荐奶量多的妈妈。


4.中药:炒生麦芽。请看清,是“生麦芽”,不是“熟的麦芽”,而且泡水的量要足够多,每天喝到1L左右,一般不单独作为回奶方法,需配合其他方法。


皮硝,也称为芒硝,外敷有一定的回乳作用,但性苦寒,不宜久用,


综上所述,妈妈们应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几点提醒:


很多文章提到回奶时千万不能挤奶,这话有些片面。我们认为对于奶量多的妈妈,回奶也应该循序渐进,减少次数、拉长间隔。绝对不挤奶,会造成乳腺过度充盈而痛苦不堪,甚至会引发乳腺炎。


各种回奶方法对身体并无大的影响,这些西药只是短期内会形成激素量上的优势,与日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科学证据存在关联。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任何一种回奶方式都不是将乳房里的奶汁回到一滴不剩,甚至在回奶数年内都会出现少量乳汁,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度紧张。每次门诊,会有一些相同“病症”的患者求诊。她们出现的问题并不能称为乳腺疾病,但往往会带给她们心理上的焦虑,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比如,有些妈妈发现乳晕周围出现一圈环状的深色或白色突起物,不痛不痒但影响美观。这种突起物叫做“乳晕腺”,也被称为“蒙哥马利腺”。他们的存在是正常的,且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能产生一种润滑液,从而使乳头保持柔软。特别是对于新妈妈们,乳晕腺会产生一些有气味儿的分泌物,有利于宝宝找到并吮吸妈妈的乳汁。这圈突起物在每个人身上的分布密度、颜色深浅都不一样。大多数人在怀孕期间,乳晕腺会增多且颜色加深,因此准妈妈们不必紧张,这是乳腺在为将来的哺乳做准备工作呢。


美观篇


在经历了痛苦的开奶、回奶,成功预防了乳腺炎的一次次偷袭后,年轻妈妈终于有时间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此时她们会惊呼:孕前丰满挺拔的乳房在给孩子断奶后,竟开始萎缩,之前的内衣CUP严重缩水,满腔的自信会有种抽空的感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丰满的乳房出现萎缩?怎么才能恢复到哺乳前的挺拔胸围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乳房下垂的原因。乳腺组织中有一个叫做coopper韧带的家伙,它平时起着固定和悬吊乳房的作用,好比斜拉桥的钢索,保持着乳房挺拔的外形。


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刺激腺体组织发育,准妈妈们发现乳房在孕期中增大很快,于是cooper韧带的负担也随之增加,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得它弹性变差,甚至撕裂,就好像无限制拉伸橡皮筋,会出现变松甚至断裂。回奶后,乳腺组织由于激素水平下降迅速回缩,但可怜的韧带却由于长期负荷失去了伸缩自如的能力,无法承担维持乳房挺拔紧致的任务。再加上之前乳房增大后拉伸了皮肤组织,甚至真皮层断裂,皮肤就像过度膨胀的气球漏气后慢慢瘪下去,在乳房上形成跟肚皮上一样难看的“妊娠纹”。


难道为了孩子,妈妈只能牺牲美丽吗?NO!母乳喂养的你一样可以做回辣妈,拥有完美的“事业线”。


下面,我为辣妈们支几招:


1、合适的内衣


整个孕期,乳腺大小变化幅度非常大,因此作为乳房外部支持的内衣,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千万不要为了偷懒省事不穿内衣。随着孕期乳房的增大,coopper韧带拉伸,腺体增多,哺乳结束后随着韧带回缩,腺体减少。因此妈妈们要及时更换尺码小的内衣,借助bra发挥合适的支撑作用,这样“里应外合”,才能有效预防下垂。


2、适量适时的哺乳


尽量避免长时间涨奶和极度充盈,首先它是诱发乳腺炎的主要诱因。其次从妈妈自身美观而言,也是造成乳房下垂的重要帮凶:试想过度给气球充气,让它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一下子又放气过猛,这样的气球弹性一定很差。所以我提倡按需挤奶,没有必要一视同仁,所有妈妈都准时2—3小时挤奶一次。本身“奶妈”们的产量不同,非要她们按照统一时间挤奶是不科学的。按照个人感觉,乳房涨了就可以随时排空,每次也不要一下挤得过多,皮肤的弹性是有限的。分次多次排空乳汁,可以让乳房的韧带、皮肤保持良好的弹性。


3、合理的饮食


多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如鱼、肉、鲜奶等食物,一来补充妈妈的体力,二来也为乳腺内部的支持组织增加原料。非常不建议产后为了快速恢复身材而节食减肥。更不推荐盲目使用丰胸产品,这些产品大多富含激素,容易诱发乳腺的不良增生或其他可吸收入乳汁的不明药物。


4、多做俯卧撑


乳腺固定于胸部的肌肉上,坚持做俯卧撑、扩胸运动,使胸部的肌肉发达有力,增强对乳房的支撑作用,这样不仅能防止乳房下垂,对防止驼背及体型健美都大有好处。


5、整形手术


年轻女性如果乳头的水平位置是在乳房下缘与躯体交界处之下,可以通过乳房提升术,改善这种情况。如果同时有增大乳房的意愿,可以再通过隆胸术来改善。


最后说一句,哺乳历程坎坷多变。提醒妈妈们,关爱孩子的同时别忘记了自己!妈妈也有追求美丽的权利。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与信心,我们一定会重拾那遗失的美好,做健康有型的辣妈!



点到健康


每周一次点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