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 | 郭诚杰:悟道针灸医心慈

 武医同修 2017-01-20


少年家贫,亲身经历缺医少药之难;青年学医,只为让乡亲父老花小钱看好病;中年执教,一心让针灸绝技后继有人;一生行医,默默耕耘60余年,至今依然在临床一线手执银针、把脉开方……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97岁高龄的郭诚杰,如今依然是当初那个立志慈悲救人的少年,用人生之路诠释着医者初心——



 郭诚杰


幼识贫病:就想专心学习中医


上世纪20年代初,郭诚杰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白庙乡郭家堡。当时,正赶上军阀混战的年代。幼年的记忆里,村里的乡亲因为自然灾害庄稼歉收,不少外出逃荒。郭家之所以没跟着流离,是因为郭诚杰的大哥时年已经是个高大青年。“我哥拉着骡子到陕北捡拾地里没收干净的苞谷等旧粮,给全家人当口粮。七八天捡的够全家吃一周。”郭诚杰回忆,缺吃少穿的日子里,母亲会派他到野外采野菜。过年时,母亲到山上采一把石榴树叶子熬成黑色,把他的旧衣服往黑水里一煮,就又是一件“新衣”。


“但最难熬的还是生病。”郭诚杰回忆,那时候得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扛,要不就是晒太阳。有一年出荨麻疹,竟然用了让他至今想起来都不可思议的土办法:“用煤灰、冰片蘸水,在身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地书写一通……”好在男孩子能扛,最终自行康复了。


但熬不过去的是母亲,因勉力维持着家庭,郭诚杰的母亲长年体弱多病。年龄稍大点时,郭诚杰就开始帮母亲请医生。“特别难,大约方圆五六十里路才有一个医生,要把先生请到家里来看病。”郭诚杰记得,每次请医生,他都要在天亮前两个多小时就起身,拉上一头驴出发,早早赶到医生家门口,等医生起床洗漱后才进门央求,医生同意的话就坐上驴车赶回。看完病给医生送上礼金,再送回去,然后折到镇上抓药,一折腾就是一整天。“当时就感觉看病真难,自己要是能学医就好了。”


那个年代,中医大多是家传师承,而郭家,几代人都是从地里刨食。十几岁时,郭诚杰被送到镇上商店当学徒。让他兴奋的是,商店对门是个药房,有位坐堂老中医,没事过来聊天。学医心切的郭诚杰逮到机会就问,啥病用啥药,注意哪些事。一来二去,单方验方知道不少,竟然慢慢入了门。不久,他又换到另一家店铺。巧了,对面又是家药店,店员跟自己还是同乡。这次,郭诚杰更积极了,没事就往药店跑。同乡看他感兴趣,就建议和他合伙开药材批发铺。就这样,精于药材炮制的同乡坐镇加工、分销,郭诚杰负责采购。两年下来,他对药材越来越熟悉。工作之余,郭诚杰就买医书自学,不懂就跟中医请教。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到《本草纲目》,他越看越觉得精妙,也就越热爱。


1948年,陕西名中医沈范白在西安开办秦岭中医函授学校,每学期学费是8袋面粉,每袋50斤。郭诚杰毫不犹豫地交了16袋面,正式学起了中医。上完学,正好解放。没当过一天医生的郭诚杰走进了富平县的中医资格考试考场,一次就通过了。郭诚杰终于也当起了自己药店的坐堂医,但仍觉不过瘾。1952年,陕西中医学校(陕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招生,他再次投考,次年,通知书如期而至。


这次再学,可就是全脱产。药店的搭档不乐意了。“你这样长期不回来咋办?”搭档问。“药店你开吧,我不要分红,就想专心学中医。”郭诚杰的选择干脆而坚定。




倾心医教:严谨学风乃立业之本


随后的几年,郭诚杰两次在该校学习、进修。毕业时,学校被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陕西中医学院,表现优异的郭诚杰留校任教,负责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


中医学科那么多,为什么对针灸情有独钟?郭诚杰说,这是源自他临床针灸治疗的尝试。他解释,还在富平县当医生的时候,有一次,县长因膝关节病找他治疗。看过之后,郭诚杰决定使用针灸。扎了四五次,对方的疼痛大有缓解。“从那以后,我对针灸就非常热爱,遇到病人,根据情况需要针灸就针灸,需要用药就用药。”为了提高针灸水平,他还自学了《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书。理所当然,郭诚杰欣然受命教起了针灸课。


1960年,第一届学生上课时,还没有全国统一教材。郭诚杰只好现编,自己手写、装订,再发给学生。飘着墨香的教材,是那些年师生心中共同的温暖回忆。


但教材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的难题随之而来。以前都是当学生、当医生,现在要教书育人,业务不熟练,郭诚杰有点抓瞎。


“压力特别大,讲不好咋办?”郭诚杰用笨办法、下苦功夫:每次两个小时的课,他都足足用一周来精心准备,仍不安心。“每天都在搜集资料、查看梳理,吃饭都没食欲,就琢磨怎么把课讲好。为了备课,废寝忘食到一洗头掉一小把头发。”讲了半年,郭诚杰瘦了一圈,课却越讲越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郭诚杰对学生也不手下留情。“郭老师喜欢干事儿的、认真刻苦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郭诚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所所长张卫华教授回忆,自己刚毕业跟郭诚杰做科研,1983年写论文的时候,郭诚杰要求他稿子最少看5遍,不能错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我只看3遍,结果被郭老师揪出错误,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在郭诚杰看来,自己的严格其来有自。“学中医针灸,要求记忆的知识非常多,穴位位置,针刺深度、角度,不同穴位如何操作,都要记牢记准。”不但记忆力要好,实践更是关键。郭诚杰指出,针灸是一种刺激手法,中医针灸很讲“得气”,有“得气”效果好,不“得气”效果就差。施针者如果经验丰富,一下针,自己手上就知道是否“得气”。所以,现在学针灸必须勤于临床,把针刺手法掌握得绝对精当。“一名合格的医生是很难成就的。其他职业搞上十年二十年,一般就可以了。但是医生就要难得多。病情虽然有规律,但更多的是个体差异。读书三年,天下无不可治之病(好像啥都知道,啥病都能治);临床三年,天下无可用之方(其实啥方子都不太会用)。所以更应终勤不怠”。


除了勤学勤练,郭诚杰还要求学生勤思善悟。“要常想,多琢磨。不信当不了好医生。这就是名医与庸医的区别。”他说。在这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郭诚杰已培养针灸人才2000余名,其中有硕士生和师承弟子57名,海外学生100余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蜚声国内外针灸界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攻克顽疾:银针落下乳腺增生消失


郭诚杰善于教学,更精于临床。在众多慕名而来的患者中,最多的是乳腺增生患者。在这些患者眼中,他就是银针在手肿块消失的“圣手”。


这双“圣手”是怎样炼成的呢?“我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郭诚杰说到,1976年时,他所在的医院规定,各科大夫必须转科,针灸科的大夫要转到内科、外科、肿瘤科看病,别的科的大夫也要转到针灸科看病。郭诚杰转到肿瘤科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乳腺增生患者。


“我说我是针灸大夫,你是乳腺有肿块,建议还是等肿瘤科的人来上班再治疗。”郭诚杰回忆,但患者却表示,自己已经吃了许多药都没啥效果,只要能治好病,她愿意扎针。犹豫再三,郭诚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为其做了针灸治疗。没承想几次针灸后,病人的肿块却奇迹般地消失了。


“针灸史里没有提到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当时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感觉很奇怪,还以为这是一个偶然,猜测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机缘巧合,并不是针灸把患者治好了。但是后来我反复用这个方法治疗,十个病人能有七八个减轻。”郭诚杰说,此时他才意识到,针灸对治疗乳腺增生是有疗效的。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积累病例,把针灸和其他药物治疗反复对比实验,记录病人针灸治疗后一年、三年、五年的状况。通过临床观察和深入街道、乡村开展乳腺病普查,他借鉴张仲景调肝以治四脏的思想,创新提出了“肝为枢,疏气机,通血脉,补肝肾,调冲任”的学术思想,由此成为了国内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第一人,其治疗方法也写入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


经过多年实践,郭诚杰进一步总结发现,治疗乳腺增生还有证候之分,针灸治疗也必须要辨证。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应该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统一按乳腺增生治疗,疗效就不高。这一发现,丰富了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和实践,并使得疗效进一步提高。


就凭着这股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郭诚杰博览群书、大胆探索,一步步开拓着针灸的诊疗范围和适宜病种。经过60余年不断探索,他在针灸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他独特的理论和针刺手法治愈了大量中风、面瘫、癔症、失眠、痹症、月经不调等患者,积累了丰富经验,出版和编写了40余篇论文、专著、教材。直到现在,他每周3天的门诊患者依然火爆,最多时一天就有百人之多。




郭诚杰(右)正在为患者问诊


博学笃行:下足功夫“苦差”变甜


炼成“圣手”的路,看起来光明,走起来难。郭诚杰的旅途,是靠着博学笃行、中西汇通、法古创新、不断总结走出来的。


据张卫华介绍,郭诚杰信奉“熟读《甲乙经》,更要多临证”之道。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选择,穴位的确定,都是大量临床实践的成果。在医院门诊与病房,咸阳数家纺织厂、电子设备厂、陕西关中许多县市的农村,均有他治疗乳腺增生专病的足迹。即使在担任行政管理工作,事务非常繁忙之时仍然坚持临床不间断。即使去外地出差,为了次日的临床,他也经常不顾休息连夜赶回。


而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郭诚杰认为除了精通中医外,还应熟悉掌握现代医学、哲学、史学、文学、地理等方面知识,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他认为,中医临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以证型为核心,确定相应的治法,遣方用药选穴。而西医的诊断技术,可补中医四诊之不足;临床应重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有机结合。因此,他在临床治疗乳腺炎、男性乳房发育症、乳房结核、乳痛症、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等病时,均注重将中西医两者有机结合,既发挥传统中医特色,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技术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郭诚杰既注重理论指导,又善于总结与提高,探索其规律。他先后出版《乳腺增生病的针灸治疗》、《针药并治乳房病》专著两部和《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一书。先后主编《针灸学》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3部。其发表学术论文的内容涉及针灸基础理论,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疾病的治疗经验与总结,从临床常见病症到疑难杂证,从教学到临床再到科研,可谓“一代真正名医,晚辈治学楷模”。


几十年来,郭诚杰坚持每天看医书、读杂志报纸。正如他自己所说:“学习是件苦差事,当习以为常时便不觉其苦,领悟其道理后反觉乐趣无穷。”


初心不忘:慈心医道宛如年少


学医行医乐在其中的郭诚杰,坦言自己也会在临床中遭遇不愉快。“但医生得有韧性。病人说话再难听、不礼貌,都不要太在意。人在苦痛之中,情绪失控脾气不佳很正常,医生不要跟着上头,好好解释就行了。”郭诚杰说,事实上,善于体察病人的医生,能将病人的情绪化于无形。“他一进来,我就先打招呼;他坐下,我耐心、详细地询问、倾听,生活、饮食、心情等问完,病人哪还有火气。”郭诚杰担忧,现在有些医生看病不看人,胃疼做胃镜,肝病做肝功。一个简单的病,看都没看问都不问,几千块钱检查单先开出来了,这种情况下病人着急并不奇怪。


“我就是根据病情开药。能少开就少开,一个方子一般就是二三十元,甚至有的十几块钱,三五服就治病。”郭诚杰笑称,有的病人对这样的另类医生颇不习惯,还有意见。“但我不改。效果好他们自然会信服。开那么多药,不是浪费吗?”


除了帮病人省钱,郭诚杰还经常为病人垫钱。他的学生回忆,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女病人因子宫肌瘤、行经时间长、出血量大,导致严重贫血。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找到郭诚杰时已是面黄肌瘦、不成人形。在郭诚杰收治入院后花了近三百元才康复出院。郭诚杰得知患者家庭贫困,悄悄替患者把住院费垫上。“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老师三四个月的工资。我后来专门问过郭老师病人是否还钱。他说算了,咱条件总比人家好。”张卫华说,这样的故事,他知道的就有很多。即使后来功成名就,当上国医大师后,郭诚杰仍然不改习惯,留心着病人的各种困难。


来自陕西兴平的30多岁的王女士,患溢乳闭经综合征伴有浆细胞性乳腺炎。“很难治,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张卫华介绍,王女士看了不少大医院都没有办法,慕名来找郭诚杰。了解到家里因为治病已经很困难后,郭诚杰当即为其免了120元挂号费。因为该患者的用药比较复杂,需要专门配置外服药加内用饮片,郭诚杰每次都是自掏腰包为患者买药配制外用药,其中有不少名贵药材,一开就是半年。内服药方面,郭诚杰则建议患者不要在医院购买,而是拿着他开的方子到药材公司批发。


如果平时出诊是点滴献爱心,那么每次回老家,郭诚杰则是普施仁惠,一律不收费。乡里广播或人传人一通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不但诊费不收,针灸、拔罐也不收费,总是忙得饭都吃不上。对此,郭诚杰的解释是,“当医生必须有医德,有医德才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想办法让病人把病治好,帮病人少花钱,替病人着想”。


说到这里时,郭诚杰又想起年幼时的经历。“小时候吃不饱饭,没鞋穿。一到冬天,手脚、耳朵冻得红肿、发痒。这种经历至今还有影响,我现在冬天防护得再好,一迎冷耳朵还是会冻伤。”而那时为母亲看病留下的记忆、立下的“学医造福乡亲”的小小心愿,也一如当年,影响至今。“母亲去世时我还不是大夫,这是我一生的遗憾。现在也不能提,一想起就要流泪。”因此,郭诚杰用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避免更多家庭的这样的遗憾。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人有德,医心慈;业思悟,技求精;严律己,宽容人;友诚信,恩图报;知其孝,人之有。”郭诚杰说,这是他为医为师、奉行一生的信条。





对 话

虚心补短板 潜心悟妙道


记 者:在人们的过往印象中,针灸更多是用来治疗与疼痛相关的疾病。您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突破,是不是意味着针灸可以治疗的优势病种还很多?


郭诚杰:世界卫生组织(WHO)1980年向世界各国推荐的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有43种。这当中,有些疾病是针灸可以独立治疗的,有些则需要配合其他疗法;而在有些疾病中,针灸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外周性面瘫,针灸治疗的效果就很好;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和功能锻炼配合的效果更好,治疗腰肌劳损需要针灸配合药酒。我们既要客观认识针灸的疗效和作用范围,也要努力提高治疗水平,并用心拓展其适用范围。


记 者:那么,根据您的经验,如何拓展呢?


郭诚杰:我自己是特别喜欢看书,买了很多荟萃老中医经验的书来看。多读多记,遇到疑难病参考人家的经验。再有就是多想多悟,有些疾病查资料查不到怎么治,但结合自己的推想,摸索实践,也会总结出好的办法。


记 者:您对学生也是这么要求的吗?学针灸最重要的是什么?


郭诚杰:在带学生时,我确实强调学生要精读古代经典著作,再加上其他典籍泛读,要多方开阔眼界。现在要培养好中医人才,既要热爱中医,又必须勤思善悟,不管任何情况都要一直坚持。现在很多年轻人浮躁,两三年就想出名、发财;但是医学、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事业、职业,却需要长期积累,不能计较名利,最忌眼光短浅。这个事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记者手记

动静之间  成就不凡


敲响郭诚杰的家门时,记者绝对没有想到会是老人自己来开门,且步履竟然还算轻盈,行动也堪称灵便。坐定之后,老人静静地认真地看了记者的名片,不紧不慢的回忆、讲述中,眼光温和地望着记者,时刻准备停下聆听提问……这位97岁的老人,一动一静之间,令人惊叹、敬重。


深聊下来,动静反差似乎成了郭诚杰的关键词。他爱静,闲暇时最大的爱好莫过于阅读、练毛笔字、收藏。收藏什么呢,首先是病例,治过的有代表性的病例,老人完完整整记录、保留了2000多份。其次是《健康报》。老人说,“文革”复刊后多年来,他养成了读、做简报的习惯。“它是我的良师益友。”郭诚杰指着房间里厚厚的一摞《健康报》简报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郭诚杰还收藏石头。那是他爱动的结果。“年轻时,我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路上看到喜欢的奇石就捡回来或买回来。”郭诚杰口中的“年轻”,既指青年时走遍大江南北;也指80多岁时还独游新疆一个多月把南疆大沙漠跑了个遍和旅游欧洲10国,一游就是20多天。


静则丰富学识、积累经验;动则开阔视野、敞阔心胸,动静之间,郭诚杰丰盈着内心,成为了眼前这位不凡的长者。



■郭诚杰小传

郭诚杰,生于1920年,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临床合作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针灸专家和中医乳腺病专家。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曾任陕西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卫生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常务理事。


郭诚杰从事针灸治疗乳腺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6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制定的“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方案”被收入针灸学教材。其主编的《现代经络研究文献》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其主持“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电)针刺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及规范化方案及机理研究”获中国针灸学会2014年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著有《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针药并治乳房病》著作两部;参编、主审出版了《针灸医籍选》、《乳腺增生的针灸治疗》、《针药结合治疗乳房病》、《针灸治疗学》、《刺法灸法学》(全国高校中医药规划教材)等著作9部。






医学人文.医学伦理

心理学.生死观

医学教育.医界大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