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儿孙圆满】断开有毒的脐带!
2017-01-20 | 阅:  转:  |  分享 
  
【儿孙圆满】断开有毒的脐带!前几天听一位老人说了一句话:“你说这人要是没孙子,挣钱还有什么用呢?”这是一句大实话,很多中国父母都是这么想的,
要是结婚不生孩子,“那结婚干什么啊?”有了孩子,成天围着孩子转,孩子大了,又开始盼着孩子能结婚,结婚之后最好马上有孙子,如此人生就
圆满了。?甚至我们的文化也在宣扬和迎合这样的论调,电视广告中空巢老人显得那么凄惨。其实有些老人身体健康,有手有脚,完全有能力让自己
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他们偏不,偏要把盼着孩子归家当过生活的第一要务。当国外这个岁数的老人还周游世界,还穿着花衬衫跳蹦擦擦谈恋爱,
我们的老人们却好似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有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能迸发出一点光彩。这种中国特有的“活着就是活孩子”的传统伦理文化产生的结
果就是,围着孩子转,自身缺少独立人格的父母们常常培养出同样缺少独立人格,离开父母的支持和摆布就什么都不会干的成年“巨婴”。而“巨婴
”们几乎不会令自己的父母失望。他们上大学需要父母挑专业,工作后月月光要啃老,结婚伸手朝父母要赞助,生了孩子再扔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
边,自己依旧潇洒。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中国人的家庭结构,“2+1”的家庭关系让一辈子都以孩子为生存目标的父母,常常不由自主的干涉小家
庭的“主权”,模糊两个家庭的界限。任何企图划清界限的做法,在父母眼中都视为背叛和违逆。有的小夫妻刚开始的时候还为自己能获得父母的帮
助而高兴,比如用自己的父母看孩子总比雇保姆要省钱放心之类的,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后续父母对自己小家庭的掌控让他们把占到的“便宜”都连本
带利的还了回去。根据统计,现在80后的婚姻矛盾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双方父母的不恰当介入。我有个同事曾预言自己一定会成为极品婆婆,因为
“儿子只是我一个人的,我可不能忍受他对另外一个女人好”。由此可以推断,很多极品婆婆和极品丈母娘的诞生都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他们接受不
了子女的生命中还有另外重要的角色出现,所以或不断提高子女的择偶标准,觉得谁都配不上自己的孩子,或对子女的恋人或者伴侣横挑鼻子竖挑眼
,死活看不上,或在子女的婚姻有矛盾的时候激化矛盾,各站一边,让战争持续升级。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值得去研究和探索的社会课题,关于如何
在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去安放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重新学会独立,给年轻一代以成长的空间。人的成长之路就像一颗果实的
成熟过程。从含苞待放到青涩的果子,父母是大树源源不断供给子女营养,而除了这些无私的给予,子女还要在阳光、空气、雨水甚至暴风骤雨中自
我成长,这一切的经历,这所有的长大,都是为了有一天孩子能在丰收的季节,离开枝头,扑向大地,长成一颗独立的植物。所有的孩子和父母都应
该明白,长大,是割舍的过程,是精神上的另立门户,也是一种轮回。随着时光的改变,父母和儿女的位置应该有一个自然的循环和接替:父母走下
神坛,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以父母比肩而立,引导父母开始新的生活。有人不敢违背父母的要求是害怕父母伤心。是的,中国的父母习惯在儿女的
“翅膀硬了”,不再言听计从的现实中感喟大势已去的悲凉,并且很愿意把这种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道德上的压力,让孩子因为自己脱离
父母的生活而先对父母心怀愧疚。所以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伤心是一种必然,是无可回避的关于精神和体力的衰退所带来的失落。说句大逆
不道的话,这心伤着伤着就习惯了。如开始的时候就舍不得让他们伤心,一味的逢迎和屈从,那必将培养出一些盘踞和霸占儿女私生活的“章鱼型”
父母,缔造出一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产生很多麻木复制父母意志的附庸和傀儡。“世间一切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长大的孩
子恋爱、结婚,从大家庭中脱落而出,组合成自己的小家庭,就像婴儿必须切断和母亲连接的脐带才能彻底宣告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过期的脐带,不及时切断的脐带,都失掉了价值,带了毒,无益于成长、无益于独立。
献花(0)
+1
(本文系长庚书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