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金色年华554 2017-01-20

侧眼看水浒晁盖之七(061)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一个人,你的格局有多大,成就也就有多大,成功率也就有多大,无论在各行各业中,皆是如此。晁盖是梁山第二代领导核心。财主出身,保正起家,本乡财主,仗义疏财,闻名江湖。后来智取生辰纲后上了梁山,在稳定梁山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晁盖没有对梁山发展的基本考虑,缺乏对梁山干部管理的基本认识,每天只知道喝酒吃肉,最终没有列入仙班,只有落个被毒箭射死的结局,梁山最终由宋江率领一步一步迈向招安的大路。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尽管晁盖被毒箭射死已成定论,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但是这一支毒箭到底是谁射的一直就有争议:

第一,曾头市史文恭所射。理由有二:一是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门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二是宋江道:“却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遗言。临死时嘱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

第二,宋江派人所射。最大嫌疑是豹子头林冲和小李广花荣,还有说是病尉迟孙立和青面兽杨志的。因为晁盖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当事人没有指明是史文恭可见留有悬念。

这里姑且不论晁盖是被谁人射死,单从原著脉络看晁盖之死是历史的必然。有一句被牛津词典收录的俗话是这么说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晁盖寻死之路一共分四步。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第一,救宋江上梁山。短期交往看利益,长期交往看性格,永远交往看信仰。道不同不相与谋,晁盖和宋江本不是一路人,搅和到一起早晚是病。晁盖的理想是喝酒吃肉,乐呵一天是一天;宋江“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他的理想是有朝一日报效朝廷,早就安了想当官,杀人放火被招安的心。

第二,允许宋江上梁山之初的新老头领分开坐。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哥哥言之极当。”晁盖一边是7人,宋江一边是29人,加上主席台就座的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共是四十人头领。明显形成了梁山新老势力的对立,晁盖一方劣势突出,弄得梁山上新旧头领壁垒分明,隐然已有了分庭抗礼、各效其主的意味。

第三,默认宋江架空自己。宋江上山不久,就展开了扩大公司规模、壮大梁山队伍的一系列战争。但是,这些战争都以晁盖是梁山之主为名,由宋江带队出马,从而江湖上只知宋江、不知晁盖。“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原往。”从上下带回的小弟也一律坐到了宋江一侧。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第四,不自量力攻打曾头市。宋江上山后,晁盖就感觉活得很压抑、很痛苦。也渐渐觉得梁山之主的地位岌岌可危,所以想用一场战役挽回局面。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但是晁盖此时已经没有了与宋江抗衡的实力:一是没有作战经验。晁盖上梁山之后没有打过一场硬仗,作为一个土财主,更没有带兵的经验;二是没有得心应手的部下。晁盖带出了20名头领,但是基本上是武夫,没有一个谋士在列,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神机军师朱武一个都没去;三是一意孤行,未出疆场就失去了民心。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苦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矣。”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

格局决定结局———晁盖之死,我以为我会哭,可是我没有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晁盖作为一个悲情英雄,不管是谁放的冷箭,出身决定环境,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最终决定自己生死的还是自己。当然,晁盖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不符合梁山上主流的价值追求,晁盖不死,梁山就永远走不上想当官,杀人放火被招安的作死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