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东桥话15:桥梁文化刍议

 唐继舜 2017-01-21

1960年前后,茅以升先生曾经撰文说过:桥梁是一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代表文化的一种物质建设(见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茅以升文集:《彼此的抵达》)。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桥梁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论述,也大概是当前流行的“桥梁文化”(或“桥文化”)一词的来源。几十年来,茅以升等一些著名桥梁建筑专家潜心研究中国古桥的科技和历史文化,成果丰硕。进入21世纪,我国与桥梁文化相关的活动日益增多。2006年,九三学社、中国科协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举办了“中国桥梁文化论坛暨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中国交通报社举办了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随后,与桥梁文化相关的组织(如2009年成立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古桥委员会)和活动(如《桥梁》杂志社多次举办的“中国桥梁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与桥梁文化相关的网站、杂志、书籍、论文等。

在国外,似乎还没有“桥梁文化”这个概念,不过,与桥梁相关的文化活动,却是起步很早,形式多样。例如,美国ASCE开展的对土木工程经典建筑(包括桥梁)的评定活动(见亚东桥话12:土木工程历史性标志ABC)、一些地方政府围绕当地传统木廊桥而开展的经贸和旅游活动等,均已坚持了半个多世纪。成立于1976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UNESCO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评选的一些文化遗产中,也包括一些著名桥梁,如英国的铁桥和福斯铁路桥,波黑的莫斯塔桥和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桥,法国的加尔水道桥和阿维尼翁桥,葡萄牙的路易斯一世桥,捷克的查尔斯桥等。世界各地以当地历史名桥为载体的音乐、艺术、体育、庆典和纪念活动,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最让人觉得霸道的一个例子是,在2010年10月10日(号称百年一遇的日子),悉尼港大桥封闭交通,改成了超过七千人共进早餐的露天餐厅!

可能有读者提问,到底什么是桥梁文化?从现有资料中,大概还难以找到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此,笔者试图透过广义的桥梁视角,结合文化概念的介绍,梳理出桥梁文化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什么是桥梁?

大家都知道,从技术角度讲,桥梁就是供车辆和行人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线路等障碍的工程结构物。用简洁的语言讲,七个字就够了,那就是“跨越障碍的通道”。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桥梁应能跨越障碍并承受交通荷载,因此要求其安全(不能动不动就垮了)和适用(好用而且耐用)。

但从社会角度讲,什么是桥梁?桥梁不仅仅是满足跨越通行这一实用功能要求的工程结构物,还作为建筑实体长久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桥梁是集社会财富建造的且服务于社会的公共产品,因此要求其经济(不能乱花钱)和美观(不能让大众感觉太丑陋)。与其他土木建筑相比,桥梁具备的开放性(不封闭)、公平性(无歧视)、节点性(纽带作用)和直观性(不隐匿)特征最为突出。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桥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激发出社会大众关注和欣赏桥梁的热情。

综合桥梁的结构功能和社会功能,笔者以为,桥梁不仅是跨越承载的工程结构,还应该是开放公共的大众建筑造型多样的人工景观通达交流的社会纽带

什么是文化?

从字面上释义,“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制度和法律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文化”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英文中的culture,原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后逐渐引申指对人的品行和能力的培养。中外对文化一词的释义大体相同。

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已超过百种,这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一般认为,文化可划分为器物、制度和观念三部分,对应的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广义文化概念的外延,体现在文化的要素和特征中。

文化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指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价值观念最为重要),语言和符号(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起到沟通和传递的作用),规范体系(指行为准则,包括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的风俗等),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社会组织则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及保障),物质产品(指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是文化的有形部分)等。


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文化是衍生创造物,是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例如,石头不是文化,但石拱桥就是文化);文化不是人类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文化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接受和遵循的社会性产物,不是个人私有的东西;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其既是一份社会遗产,又在不断地积累和优化;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和阶级性。

概括地说,文化就是“人化”,是以人类的能动性创造为标志,区别于动物行为或自然形态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桥梁文化?

第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从广义还是狭义来定义“桥梁文化”。茅以升先生曾说:桥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创造。这句话里所指的文化,显然是狭义的。若只是把桥梁和狭义的文化做简单的结合,不涉及桥梁科学和艺术,那显然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不包括物质产品在内的精神产品,可以设想,若撇开中华民族来谈“中华文化”,撇开饮食来谈“饮食文化”,撇开桥梁来谈“桥梁文化”,那还能剩下多少“文化”可谈?据此,笔者以为,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来定位“桥梁文化”可能更为合适。基于广义文化的定义,“桥梁文化”可简单描述为:以桥梁为对象和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或活动。

第二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桥梁文化”的研究内容。尽管文化可大体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几个方面,但在桥梁文化的研究中,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相关关联、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结合桥梁的历史发展特点,建议把桥梁文化的研究内容大致划分为工程科技、历史印记、建筑艺术三部分以及与这三部分均有关联的衍生文化。


工程科技是建造桥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具,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一个体现。从字面上看,桥梁工程科技似乎与桥梁文化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与桥梁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管养相关的规范体系和制度建设,正是文化的要素体现。可以说,没有工程科技,桥梁文化就无从谈起;没有世界领先的桥梁工程科技,中国桥梁文化的软实力也难以体现。

历史印记是最能直接体现“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它包括整理和研究与古代桥梁相关的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神话传说、宗教色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戏剧、雕刻绘画、诗词楹联、碑文题词等;另一方面,也包括对桥梁发展史(桥梁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环境等的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者对促进桥梁工程的发展,很有裨益。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造型艺术,是使桥梁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古桥建筑艺术的发掘,可使中国桥梁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通过对当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建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美桥梁。

衍生文化是桥梁文化的重要补充内容,其涉猎面广,形式多样。例如,桥梁摄影与影视,桥梁博物馆和科普,桥梁设计竞赛和评选,古桥价值评估与文物保护,仿古桥梁建筑,以桥梁为载体的各种旅游、商贸、文体、庆典和纪念活动等。

为何研究桥梁文化?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桥梁价值观,有助于解决“为何建桥?建什么样的桥?”这样的问题。毋庸讳言,在我国近几十年的桥梁建设中,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提升桥梁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先生把“功德观、民族魂、使命感”视为桥梁文化的精髓,正是此意。

第二,推进桥梁文化创新。创新是发展桥梁文化(尤其是桥梁工程科技)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则是一个国家桥梁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纵观桥梁工程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桥梁文化的创新史。开展桥梁文化创新,应服务于中国桥梁现代化建设,助力于中国桥梁走向世界,着眼于中国桥梁面向未来。

第三,促进文物保护。桥梁文物古迹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形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古桥文化的考察、调研和挖掘,可提供文物保护信息,提高古桥保护的社会意识,为古桥文化的延续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丰富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增进桥梁从业者的人文精神和素质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