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你安稳,但不仅仅是朝九晚五

 昵称34168126 2017-01-21

没有任何一种人生可以高枕无忧

物质饱满的要追求精神丰盈,天资聪颖的要懂得后天维护。缺乏战略的要找准方向,拙于耐性的要扎根深入。抵达和渴望之间始终流动着生命本来的追逐力,一个人蜉蝣深渊,会瞅准时机蓄势待发。一个人身处高位,就更要时刻提点自己居安思危,不能陷入对情绪的附庸。



1

如果有一天,离开体制,抛开平台

自己还能剩下多少价值?


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的同学们陆续考上了公务员。贺小姐是其中一个。她考上了地税局之后,立马成为大人们饭桌上热衷讨论的“别人家孩子”。一般来说,这种“别人家孩子”只是讨喜长辈,可偏偏贺小姐也俘虏了一众同龄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她原是平辈中的佼佼者,这么说,倒不是指她傲人的成绩、肯下功夫的骨气,而是她对于人生的多角度规划总是能够令人觉得惊奇。


大家对公务员的印象,多半是刻板的。很多人眼里公务员不过是只懂得读书的呆子,但贺小姐,显然不是这类型。她聪慧、平静,不是“一根筋”,大学读的金融,毕业后同时给了自己三个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如果前面的二者不能尽如人所愿,她就打包好行囊来北京闯荡,刚好允诺了她内心冒出小火焰的可执行性。这样看来,任何结果都是收获。


考上公务员之后,贺小姐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报了尤克里里吉他班,音乐,是她许久以来的心愿。她是拎得清主次的人,在什么阶段里力气该往哪里使。过去两年,因为要把时间重心放在背书做题的国考应战之上,只好暂时将自己的兴趣藏在仙女棒里,一见星斗,便倾泻出满地醉人的江湖。


在她看来,考上公务员不过是个开始。


时下有个词叫“Vem?dalenn”,大意是指由于重复他人的轨迹而感到沮丧。这个社会上,有太多在稳定状态下浑噩度日的人,他们其实并没有获得纯度的愉悦,只是习惯用手边的白粥来抚平内心翻滚的油汁。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的眼神,都是同样的空洞、同样的麻木,就像岁月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的人形木偶。贺小姐,不愿做“人偶”。端起“铁饭碗”,没什么大不了,能够依靠自身打造出一个不可替代的铁饭碗来,才踏实。


旁人考上公务员是欢天喜地,唯独她选择缄默不语。该看的书继续看,该啃的理论继续啃,该学习的丝毫不敢懈怠,除了工作需要,她还抽出了更多时间去滋养兴趣爱好。尤克里里只是其中一个。她说“因为不知道未来究竟会怎样,所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有一天,离开体制,抛开平台,自己还能剩下多少价值?这或许是每个年轻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小事干杯,也对美好的背后居安思危。这个时代太快了,每个路口所给的绿灯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你不能在规定内,以轻快的步伐、矫健的动作、和审视周边的反应能力抵达对面,就会被困到斑马线中央。再想回头重新过马路,为时已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伴穿流而去,而你,只能冒着危险,等待下一个绿灯亮起。


很多人“不喜欢公务员”,就像不喜欢这些过马路慢的人。但其实公务员这个职业很无辜,大家不喜欢的是那种日复一日笨拙循环着的“机械状态”,明明慢半拍,却非要说这叫“走得稳”。


2

快乐太满,容易乐极生悲

幻想太强,容易迷失方向

放松太久,容易丧失力度



F的孩子快三岁了。过了哺乳期,她打算重新回到学校做起老师。有人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好好在家享受全职太太的潇洒日子,偏要挤回职场这个大油锅?仿佛每个工作的人都活得水深火热。


F来问我的意见,我反问她,“你为什么想回去工作?”

她想了想说:“大概,还是不习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生活”,F的家庭条件不错,就算是不工作也能享受得起小资青年的宽松阔绰。她的爱人思想很开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整日围绕灶台,还是穿梭在山川湖海,他都会无条件支持F的选择。当然,F很爱的家庭,她之所以想要回去上班,不是出于经济压力或者流言蜚语,只是对她来说,工作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了,就空落落的。


容易满足和沉溺其中是两码事。真正懂得珍视自己所拥有一切的人,不会只是一味消耗所爱。


结婚后,亲朋好友们常常对F抱以羡慕之辞。“瞧你多悠哉,不用上班”、“再也不用熬夜赶PPT了”、“你这一生啊,一眼望到底,都是享不尽的福气了”——最后这句来自前同事的话落进了F的耳朵里着实尖锐,一眼望到底,这样的安稳真是我想要的吗?F不禁有些气馁。这么久以来,她一直觉得在生活平和祥静的表象之下,哪里对不上位。一些隐约的焦虑,来自于对舒服浅尝辄止的免疫。


“舒服”是一种很大众的说法,仔细说来,其实“舒服”包含了三种感觉:快乐——多巴胺(dopamine),幻想——内啡肽(endorphin),放松——血清素(serotonin)。


快乐太满,容易乐极生悲。

幻想太强,容易迷失方向。

放松太久,容易丧失力度。


过去F是职场上脚踩风火轮的拼命三娘,研究课题,四处家访,关照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孩子们在一起,所回馈给她自己的成就感亦是她填补生命空洞的价值所在。那个时候,虽然整日为了班里的同学忙得手忙脚乱,内心却是踏实的。现在,虽然以一个母亲的身份陪伴在孩子身边,温情与亲昵,令她不由自主的感受到欣慰,但总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完全是她想要的。


我再见F的时候,她已经回到了学校。

整个人看起来神采飞扬,说起近况,她一溜烟儿的给我讲了好多班级趣事,末了,给我翻出手机里儿子的照片,手里拿的玩具是她从澳门出差带回来的。“刚开始我去上班,他总是闹呀闹的,不和我说话。后来习惯了几天,突然在某天清晨我即将踏出门的那刻,他跑过来,‘吧唧’亲了我一口。我想,他是支持我的吧”。


“也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所谓的岁月静好,不是保持不动弹的姿态,而是在折腾的时光中,还能有人陪伴。”

我们常常和想要的生活之间,隔着一些东西。无知的念头,自身的惶恐,有现实的傲慢,无能为力的失重感,这些都有可能是阻挡我们向前的羁绊。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试着跳脱以往看待事物的习惯,站在离眼前生活状态一英尺以外的地方,答案自会出现。


考上公务员,不是终点站。

结婚生子,亦不是尘埃落定。


一个人,内心要有所支撑,才算真的安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