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宁静

 waxf 2017-01-21
下班回家,进门就急急地解领带,脱衣甲,洗去脸上的尘埃,然后仰躺于沙发,将双脚无所顾忌地搭在面前的茶几上,静静地吮吸一壶香茶。此时,全身的血液平静地流淌,所有的神经得以松驰,大脑进入一种高旷和辽远。这是一种闲适、恬淡的境界。
  
  这世界越来越繁杂,在社会的舞台上有商海的沉浮,有人情的冷暖,有人际的亲疏,有等级的界线。人们作为一名角色面对世界,各自选择着不同的面孔进行艰难的表演,千方百计地变幻适宜的表情,设计衣着的包装,不失时度地增减灵魂的水份,紧张、惊恐和疲惫涨满了精神的空间,使人头晕目眩。现代人面对滚滚红尘,既无奈又很累。
  
  活得很累的人们需要调节一种心境。当你从快节奏、高压力的精神峰巅滑落进短暂的休闲空隙里,便极想得到放松,寻求解脱,极力去制造一份紧张后的暂时空白,拥有一份自己的领地。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可是大街的尘土、世俗的目光以及人们天天面对的柴米油盐是无法与我们隔离开的。要使自己真正进入宁静的境界,还须培养一份雅致,培养一份涵养,培养一种气质。
  
  宁静是一种美丽,宛若秋天的静湖和春日的艳阳,蕴含着无尽的温馨和意味深长的微笑。宁静也是一种博大和舒展,就像无边的旷野与辽阔的海天。古人云:宁静以致远。其意就说明要远离名利,远离喧嚣与纠缠,走向超然与淡泊。宁静就像成熟的硕果,不用张扬,只凭实力和业绩压倒一切虚浮与夸张。
  
  学富五车的钱钟书先生以他的才华、学识和著述,完全可以生活在鲜花与掌声的氛围里,然而他选择了宁静。在人们炒股一般热烈地把他的作品搬上屏幕的时候,在一批又一批报刊电视记者蜂涌而来急于采访的时候,他却闭门谢客,谢绝捧颂,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般,依然静心于书斋,潜心于日常研究。他知晓喧闹是短暂的、肤浅的,只有宁静才是真实和永恒的,他要在这种宁静的朴实中完成伟大的事业。
  
  四十年代就轰动文坛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女士在美国洛杉矶香消玉殒,她死了几天后才被人发现,人们看见她身着一袭旗袍,静静地躺在地板上,面容安祥,就像睡去一般。张爱玲生前也不事声张,不爱交际,倾心于她的观察和写作,她的作品写尽了上海人的心态、风俗和习性,斐声海内外。据说海外许多人士仰慕她的才华,争相与她交往,哪怕是一睹芳容,然而都被她谢绝了。她知道只有宁静,才能真实地感觉,才能冷静地观察,从而不被世俗所迷惑,在笔下透彻地剖析人性。即使是离开世界,也是在默默的宁静之中。这位女作家默默地活着,默默地离去,却创造和留下大量宝贵的遗产。这种宁静是一种价值和财富。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各种社会热点不断涌出,购物风、装修风、休闲风、炒股风、明星风、下岗风、打工风、情人风等劲吹东西南北,各种时尚和新派风起云涌,扑朔迷离,在经济大潮中的人们不停地追赶着潮流,心态变幻无常,甚至越来越浮躁。其实,社会在发展和进步中多么需要人们有一种宁静的面对,现代文明不需要嚷闹。
  
  走进宁静,并不是逃离现实,而是在工作之余,心静之后,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收拾一片心绪,梳理一种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