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府人咋样过大年?

 songsgt 2017-01-21
西府人咋样过大年?
发表时间:2017-01-19   来源:宝鸡日报

  编者按:

  春节是最能体现中国人节日文化自信的节日,你看:逛年集、扫屋子、杀年猪、写对子、买新衣、蒸包子……鸡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西府人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如今,西府人的年有新味也有旧味,新味源自对新事物的接纳,电话拜年、旅游过年等现象屡见不鲜;旧味来自对传统年俗活动的选择性传承,扫舍、祭祖、拜年等习俗被保留,逃年关、祭灶、请神等习俗渐渐远去。不论是新味还是旧味,都在传递西府人重视亲族情谊、追求和睦团圆、关爱礼待他人的民俗心理,这些愿望和情感,汇聚成了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

  除夕:温馨有礼年夜饭

  吃团圆饭,是阖家迎新的老习俗,也是对宝鸡饮食礼仪文化的发扬

  吃,是春节年俗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宝鸡人也不例外,吃团圆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宝鸡人的团圆饭不仅丰富美味,而且讲究和睦有礼,洋溢着尊老敬老、礼让互爱的气氛。当那些凉的热的、荤的素的、干的汤的美食端上桌时,年味从母亲媳妇们手底下的菜肴出发,携带着饭桌上人们尊老、互爱的言行,钻进了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里。

  宝鸡民俗博物馆特邀顾问李福蔚认为,宝鸡年饭类型有两种,一是辞旧饭,即除夕夜的辞岁家宴,主要是各地特色菜肴;二是迎新饭,正月初一清晨吃更岁饺子或者面条。除夕夜,一道道具有家乡特色的菜肴是饭桌上的主角:扶风人会做一盘手工压制的肘子,配上几条明晃晃的皮冻,浇上一勺酸汤,一道凉拌肘子就成了;凤县人则围绕年猪肉做出凉拌猪耳、翻炒猪血等下酒菜,并用干猪腿熬制肉汤,当地人称其为干脚棒;岐山人偏爱臊子面,年夜饭桌上也是臊子面和饺子平分秋色;陇县人三十早上多吃搅团,寓意把晦气黏走,到了除夕夜则要炖一锅浓浓的萝卜猪肉汤……

  宝鸡有“最中国美食城市”的美誉,美食具有味道酸香、制作地道、传承悠久等特点。此外,宝鸡与周礼的渊源,使得宝鸡具有深厚的饮食礼仪文化。在年夜饭桌上,人人到齐方可动筷,爷爷奶奶肯定坐于上位,叔伯姑舅则按长幼顺序入座,晚辈向长辈敬酒说祝福的话。父母管束小孩子不能敲桌子敲碗筷,也不能挑肥拣瘦,否则会被认为无礼。

  宝鸡人对饮食礼仪的看重颇有说头,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礼规范了饮食礼仪,招待宾客时怎样行礼、洗手、吃肉;结婚时用什么器具盛饭、吃什么、怎样吃;上司招待下属时,怎样献酒、劝饮、奏什么乐等。可见,西周时,周原上的人就把礼仪融入到了饭桌上,吃饭也要体现尊重、礼让、文雅等元素。

  也许是受周礼的影响,宝鸡人至今保留着吃饭也要有礼的意识,即使在都是自家人的年夜饭桌上,也要尊老爱幼、礼让互爱,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初二:出嫁闺女回娘家

  新女婿拜年,是对岳父岳母的问候,更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礼待

  在宝鸡城乡,大年初二是女儿女婿来拜年的日子,出嫁姑娘们带着丈夫、孩子热热闹闹回娘家。如果女儿女婿是结婚头一年,新女婿拜年的礼俗就更隆重了,女婿不仅要备好双数礼物送给岳父岳母,还要拜访媳妇的姑舅叔伯,岳父岳母家也要准备一桌丰盛吃食,来招待新女婿。

  “初二拜岳父,初三去舅家,初四姨姑家。”这句俗语说明了西府人拜年的顺序。正月初二,新婚的女儿要和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以前新女婿看岳父携带的礼物有大肉、挂面、罐头、点心等,现在多是带些保健品和烟酒。女儿和女婿到了岳父家,岳父家要盛宴招待,并准备红包给新女婿,麟游人讲究给新女婿吃“血条面”加枣,寓意“吃个枣、生个小”。新女婿拜年时要入乡随俗,热情称呼、问候女方亲友,岳父母有教诲也要悉心听取,尊重并礼待女方亲友。

  拜年是西府春节年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亲友之间彼此看望问候,以此表达情意和祝福。拜年古时候也叫“见节”“拜节”“贺正”“贺年”“贺岁”,是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民间习俗。宋代那个砸缸救小伙伴的司马光曾写了本《居家杂仪》,里面就说到拜年的情景:“卑幼于尊长,正旦六拜,尊长减止,则从命。拜毕,男女长幼各为一列,以次共受卑幼拜。”

  如今,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革除了不少拜年习俗中不好的元素,并为拜年加入了许多新元素,比如一些单位或企业自发向贫困户、环卫工等人群拜年,又比如淡化了拜年送礼物这一点,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同样是拜年,这些新拜年习俗也是对优秀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宝鸡地区是周礼的发源地,传承发展周礼,离不开弃莠存良、去芜存菁的步骤。

  初五:早起放炮“送五穷”

  一声炮响,寓意送走五种穷气,祈盼新年生活有福气

  “奶奶每年都要‘送五穷’,大清早放炮扔垃圾,这和‘扫舍’是一个风俗吗?”网友“蚂蚁散步”看到宝鸡“送五穷”年俗,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西府“送五穷”和“扫舍”习俗确有相像之处,都是将垃圾清理出门,但民俗内涵却不相同。扫舍是年前家庭大扫除,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年,“送五穷”则是在年后初五当天进行,将初一至至初四积攒的垃圾清理出门,寓意送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穷气,放炮赶走穷气,祈愿来年有福气。

  “送五穷”的习俗由来已久,唐代诗人姚合写《晦日送穷》诗:“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最有名的送穷文章当属韩愈的《送穷文》,作者反其道而行,借“送穷”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表面是“送穷”,实则是“留穷”。文中主人公被五种穷鬼纠缠,致使一生困顿,主人公本想把穷鬼送走。经过和穷鬼对话后,主人公意识到穷鬼让自己做事磊落、专注学问、待人耿直等,使自己养成君子品德,便将穷鬼留下了。

  宝鸡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送“五穷”送的是一位女穷神,这女穷神是谁呢?就是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姜子牙在遇到姬昌以前,生活境遇不好,财运也不好,贩猪猪降价,卖羊羊降价,贩卖面粉遇到大风,把面粉刮得无影无踪。马氏是个嫌贫爱富的人,见姜子牙干啥都干不成,就嫌弃姜子牙没出息,要姜子牙写份休书,一心要离婚。

  姜子牙挽留马氏,说自己的才能在领兵作战和治国安邦,马氏嘲笑了姜子牙一番后,绝情离开。后来姜子牙协助周武王伐纣灭商,成为姜太公,马氏见到姜子牙功成名就悔恨不已,又羞于见面,就鬼鬼祟祟在门口张望,姜子牙随口问道:“谁像穷鬼一样在门口晃荡?”就这样,马氏成了穷神,送穷神就是把像马氏这样嫌贫爱富、无情无义的人送走。

  当然,现实生活中穷鬼并不存在,西府“送五穷”的习俗其实是表达一种愿望,人们希望通过“送五穷”,避开穷气,趋近福气,在新年里远离懒惰、安逸和享乐,更加勤奋、努力和上进,从而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活。

  初六至十五:舅给外甥送灯笼

  一个灯笼,不仅是娃娃的节日耍货,也是甥舅关系亲厚的纽带

  正月初六至十五前,走在凤翔、岐山、凤县等地的乡村道路上,常会碰见一些手提各色灯笼的人在赶路。不用问,这便是西府“送灯笼”风俗的写照,正月十五前,西府舅舅们给外甥女),外爷给外孙(女),婆家给未婚媳妇送灯笼。五颜六色的灯笼不仅照亮了孩子们游灯笼时的笑脸,也彰显着西府人对甥舅关系的看重。

  西府舅家为啥要给外孙、外甥送灯笼呢?有专家认为,送灯笼除过给娃娃送去耍货和欢乐外,还寓意送“丁”,祝福“添丁增口”。舅家人送灯时,如外孙、外甥是头胎,还要再加一两个小灯笼,寓意“再添丁”。凤翔人张辉回忆,过去送灯笼多是手工制作的纸灯,纸上画着鱼、莲、兔、鸡等图案,灯笼内点蜡烛。现在则时兴电子灯笼,色彩艳丽、带音乐、还可以旋转,小孩子也很喜欢,有了舅家送的灯笼,孩子们元宵节就可以热闹地游灯笼了。

  一个送灯笼的习俗,彰显着西府人对甥舅关系的重视,舅在西府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有俗语叫:“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舅舅作为母亲娘家的代言人,在姐妹家庭事务、外甥(女)成长婚配等方面有很大发言权,舅说的话要听,舅的意见要尊重,对待舅舅也要格外有礼、亲厚一些。

  周的崛起史,其实就是甥舅联手干大事的合作史。周人能在周原迅速崛起并取得天下,主要依靠两支力量,一个是姬姓集团,一个是姜姓集团。宝鸡地区的姜姓不容小觑,古公亶父、周武王都是取姜姓女子为妻,生育出有姜、姬两组血脉的孩子,来发展治理周。姬姜联姻形成了牢固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周人在周原能够只经过三代而迅速崛起,与舅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周武王在岳父姜太公的帮助下伐纣灭商,周成王的舅舅姜伋帮助外甥平定“武庚之乱”……一段段周王与舅家的故事,令人不禁感叹,周王的舅家人确实厉害。也许正是受周人发展史的启发,周原上的人自古就意识到了舅家人的重要性,对待舅舅也就格外亲热一些。新年里,除过舅给外甥(女)送灯笼,外甥(女)每年正月里都要给舅拜年,舅也会给未成年的外甥(女)送红包,这一来一去,礼尚往来间,是西府舅舅与外甥(女)之间的情义传达。(记者 张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