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时代留学错了吗?

 金麟167 2017-01-21


2012年前后,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条高大上的路:出国。

那时出国热,那时的中国发展前景不明,国外虽然不知道会发展如何,但那里毕竟是远方。

那些朋友有些去了美国,有些去了英格兰,有些去了迪拜,有些去了更远的地方。


那时,对所有有追求的文艺青年来说,没有什么选择比这个更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

我的朋友秋秋,就是无数漂洋过海的学子之一,北科大毕业后,她没有考研,英语专业的她,参加面试去了大不列颠的孔子学院,当了一名中文老师。


她在那里传播着中国文化,这一去,就是两年。两年后,她任期结束,回国找工作,准备定居北京。


秋秋从英国回来后的第一周,我见到了她,我问她生活怎么样。

她说,除了人多点不适应,空气太差不喜欢,其他都挺好的。

我们是多年朋友,虽然许久不见,但总能感觉她身上有些不愉快在蔓延。


我知道她在一家投资公司做着实习工作,男朋友也刚刚毕业,两个人在英国就通过社交软件联系着,回到北京两个人的关系也没淡。

可毕竟刚刚毕业,所以,他们很快投入了在北京打拼的节奏中。


我问她公司怎么样,她说,挺好的,老板也挺喜欢她,同事也总对她微笑。我问,那工资呢?


她说,大概有7000多,扣掉五险一金,在北京够花。

自从她出国,我们就再也没见过,两年了,太多回忆要去追溯,太多动态要去更新。


每次聊到工作和现状,她总是从情绪中透露着明显的不满,却碍着面子,不太好发作。


可聊到英国那些事,她的眼睛就放着光,她喜欢跟我分享她在孔子学院的故事,聊到英国的世界杯,聊到英国孩子的口音,聊到北爱尔兰闹独立,聊到她住的地方:曼切斯特。


每次聊到那些,都看到她的笑是那么真,她说她怀念那个时候的感觉。

她说,那两年,是她最走心的青春。

于是,我问她,既然那么喜欢曼切斯特,为什么不留在那里?

她叹了叹气,强颜作欢的说:毕竟,祖国是我家啊。

我没在继续追问,因为每一个归国的学子,都有着难言的伤,忽然,我想到了许多人。


2012年前后,应该是中国最后几年的出国潮。

国内看不见希望时,或找不到好工作时,大学生总想去外面看看,我的双胞胎姐姐,也是无数出国大军的一员。


那年她高分考过托福和GRE,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波士顿,前几个月感觉还好,可是到了半年前后,她开始迷茫难受。


一个中国人,毕竟在国外混不进白人主流的圈子,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你在看《葫芦娃》的岁月里,对方在看《辛普森一家》,他们讲的笑话是关于选举总统的,而我们却只在小学时选过超女。你只能说in china we… 但他们说,hey, this is USA。


文化不一样,无论语言多么流畅,都只能是门外汉,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混不进对方的圈子,在哪里都是背井离乡。


两年后,我姐姐从美国回到北京,去了一家知名的媒体当记者。


那家媒体给她的工资不高,她浑浑噩噩的干着,我时常开玩笑的跟她说:早知今日,当初为什么还要出国啊,你看你现在的工资还没我高,还没你当初那个不如你的同学高,哈哈哈哈。


每次开这种玩笑时,总看不到她的脸上有笑容。她总是显得很沉默。

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放心,总有一天我脑子一抽,就又回波士顿了,说不定读个博士,说不定找份工作,说不定定居了。

我仔细听了,她用的是字眼是“回”。

的确,每位回家的海归,都不甘心这么快定下来,就好像,远方那个地方,才是家。


可是,他们回不去,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定居远方,那么,远方就会是每一个归家孩子的梦,这个梦,会陪伴他们很久,回不去,又不能很快来到。


可这个梦,是他们的青春。

两年后,我陪我姐姐去了美国,她一路都在跟我说,这里是我自习过的地方,这里是我上过课的地方,我在这里笑过,我在那里哭过。

她说这话的时候像个孩子,可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她依旧会想念波士顿的一草一木,却只能吸着北京的雾霾,感叹着生活的无奈。

我一直觉得在2012年前后出国的孩子,心中总有一种难言的殇。


14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和文化领域迅速崛起,房地产变得不是中国唯一致富的方式。


搭上互联网和文化快车的人在那几年都迅速的致富,而相反,西方在那两年却在走下坡路,2016年,特朗普上台,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遇到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生出国到底是否划算的问题,开始在很多人心中打上了问好。


可是,对于那些已经出国的人们,他们没有选择,因为经历在自己身上的,你从来不可能说如果。


就像秋秋再一次见到我的时候,眼睛红着喝了两杯威士忌。

我问她怎么了?

她说,她受够了。


她说她受够了那些比她小的人对她指指点点,她受够了自己在国外的知识在国内用不上,她受够了在国内要接受国内的潜规则,她受够了,她要回英国。


我仔细的听她说话,她再次用了这个字“回”。

可是,回得去吗?


她在喝了两杯后,终于还是鼓起了勇气辞职,我看着她打着一行字,又删除掉,然后又打了一遍发给了男朋友看,又迟迟的不敢发给老板。


忽然,我想起了许多人,他们从国外回来,人都发生了变化,一些辞了职,一些换了伴侣,没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在留学同学聚会时,才会彼此互相倾倒苦水,讲出那种想回又回不去的矛盾。


秋秋那天还是没有辞职,她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冷静,她看着我说:不丢人吧。


我说,赚钱哪有丢人的。

秋秋笑着说,骂了那老板那么多遍傻X,现在还是不敢辞职,不丢人吧?

我说,哪有。


那些曾经出国的朋友,都是曾经的佼佼者,都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们恨这个社会让自己的断梦,希望能看到更广的世界,愿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和帮助国家,于是选择了出国,他们花了家里大把的钱,花了最宝贵的时间。


可是回到祖国,却格格不入,于是只想逃避去远方。尤其是在看到那些还没有出过国的人,竟然混的比他们好时。


那天,秋秋喝的大醉,她在恍惚的时候问我:龙哥,我出国是不是出错了啊!我现在没出国的同学一个月比我赚的钱多得多,我要是两年前就开始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赚的钱肯定比他多啊,现在至少是个项目经理啊,追了那么多年的远方,到头来怎么成了后悔啊!


她说的我无法往下接,只能看到她上车后,一个人漫步在雾霾的北京,这些年,我也在追求远方,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难道,错了吗?


忽然,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那个灵感像箭一样,射进我的胸膛,于是,我发短信给她:不是,你没出错,至少,你看到的那些风景,经历的那些事情,都是上天给你最宝贵的礼物,这些礼物,钱买不到,所以,有什么应该后悔的呢?

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出生不能决定,结果又都是一样,那么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很简单,不是你这辈子赚了多少钱,获得过多少名誉,而是你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读过的书,这些,造就了现在的你。


那些经历,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无价的,都是不可替代的。

你看过的远方,听过的故事,都会融入你的血液,如影随形着,那些会变成你的格局,你的修养,和你的眼界。

而且,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所以,不应该后悔。


何况,没去过远方的人,只想着赚钱的人,又怎么会相信诗和远方呢?

那年年底,我再次见到秋秋,她当着我的面发了那条短信,那条短信上写着:老板,不好意思,我想辞职了,毕竟,在您这里,我看不到远方。


她写完这条短信,毫不犹豫的发了出去,然后张开双臂的大喊:卧槽!终于解放了!我他妈又要变成穷逼了。


我在一边笑,不停的说:恭喜。

后来我才知道,她去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兼职当老师赚钱,一边申请曼切斯特那边的一份工作。

那年过年,她和男朋友在曼切斯特照了一张合影发在朋友圈,第二张配图上,她的无名指,带着一枚戒指。


后来,她成功的在曼切斯特搞定那份工作,男朋友考上那里的博士,两人现在曼切斯特打拼

那是她所谓的远方,是她曾经的青春,也是她的家,谁说回不去呢?

想到这里,我也笑了。


的确,我们去过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炫耀自己去过那么多地方,不是为了用这些经历去换一个高薪工作,而是当你去过远方,才发现世界上不仅仅有苟且,更有那么美的风景,是为了在年老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再那么陌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那些梦在南极,梦在北京,梦在宇宙的人,都在思考,那样的远行,是否值得。

就像我们一直纠结自己会定在哪里,落叶归根在何方,可是,只有去过更多更远地方,才知道自己的家在何方。


追逐远方,才能找到家。

所以,愿你在那边好好的,永远幸福着。

也愿我们的生命里,永远充满着对未知的追逐,对远方的渴望。


- END - 

作者简介:李尚龙,青年导演、作家,已出版《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微信公号:龙影部落(ID:lslmoviegoer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