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中计(7)

 风临酒把2 2017-01-21

  七十一、抢劫的艺术

  寇员外是《西游记》中描写的第一善人,曾高规格斋僧一万个,可谓是《西游记》第一慈善家。
  吴老爷子在创作这段故事的时候,完全没有加入妖魔的元素。因为在全书的最后,大概吴老爷子要传递给我们的,更多的还是思想,而并非是讨巧的故事桥段。这节之所以不需要妖魔,那是因为最厉害的魔王,就在人的心里。
  唐僧师徒这次来到的地方叫铜台府,这个城市里的有个大富豪叫寇大宽,身份呢是个寇大款。六十四岁,是出了名的慈善家。寇老板在自家大门口挂上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万僧不阻”。等到唐僧师徒到了铜台府的时候,离寇老板斋僧万人的宏愿,正好还差四个和尚。想当初在灭法国,唐僧师徒到了之后,国王也正好差四个和尚杀够一万个和尚。一个是要杀一万个和尚,一个是要布施一万个和尚。但是杀和尚的惩罚仅仅是被剃头,布施和尚的却死了一次。这可不是老天爷不长眼,恰恰是老天爷开了眼。灭法国王是个磊落的坏人,这寇大宽是个虚伪的好人。
  下面我们就跟随唐僧的脚步,深挖一下寇老板的虚伪嘴脸。寇老板的职业是放高利贷,在他四十岁那年,觉得这辈子缺德事干的太多,决心搞慈善。寇大老板搞慈善,并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他要炒作,要包装,要高调的体现自己的低调。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值得商榷的慈善方式:斋僧一万名。从此一个放高利贷的老板,靠着这个牌子把自己包装成了慈善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但是细想一下,做慈善的方式有千千万万,寇老板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慈善方式。斋僧也算是搞慈善,原本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万”这个数字,出卖了寇老板炒作的本质。你做慈善就做慈善,来了僧侣你想款待就款待,定下一万这个数字是几个意思?莫非够数之后,这个活动就不举办了?这是善吗?好吧,先不忙着下结论,咱接着看。
  寇老板每次斋僧,都要做出大动静,搞得满城风雨。比如唐僧这次到了,寇老板招来本地僧侣,大做法事。根据寇老板的规矩,斋僧要做足一个月,这才显得出寇老板的诚意和财力。这一回,唐僧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法事也做了,准备动身去灵山。老寇宁死不让唐僧走,为啥呢?还不够一个月呢,街坊邻居都看着呢,最后四位了,怎么可能虎头蛇尾?必须动静搞大,才显得圆满。要是一般的僧人,那也就从了。但是唐长老自成年以后,就在长安当僧官。啥场面没见过?怎么说唐大师也是唐朝人大常委殷开山的外甥,在天竺国一家放高利贷的奸商家贪图口腹之欲耽误行程,丢不起那人呐。而且唐僧答应唐太宗三年回国,这都十五年了,还没走到,所以心急如焚的唐僧执意要走。就连猪八戒都提出了反对,这么好的伙食,吃一年再走也无妨啊。唐僧勃然大怒,怒斥没见过世面的猪八戒,还声称返回大唐让猪八戒尝尝御膳房的手艺,吃几年都没问题。
  老寇夫妇怎么苦留都留不住,那行吧,要走也可以,寇老板为了不让街坊笑话,那是绝对按照迎奥运的规格欢送唐僧。他召集了一百多位邻居陪他一起送,人家不能白来吧。宴席那是更不必说的,绝对高标准严要求。乐队也得请,装饰的旗子也得做。还得请来本地的和尚、道士一起参与欢送。吴老爷子对寇老板的行为有个精准的总结:“各项俱完,也只是有钱不过。(原文)”,也就是说寇老板这么做,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有钱。但是这么有钱一个慈善家,他的发小都快七十了,还在街边辛苦的卖豆腐,这就是这位慈善家的本质。
  唐长老吃人嘴短,于是承诺到了灵山,一定在佛祖面前说说寇大宽的好。当然了,这类的话唐长老说过很多,但是见了佛祖,他可谁也没提。不过即便是提了也白搭,因为佛祖是何等人物,对老寇这点小心思完全不感冒。关于这一点,吴老爷子也给出了精准的总结:“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原文)。”
  所以,寇老板这么虚伪的行为,引不起佛祖的好感,只能引来报应。这不嘛,城里边几个自由职业者,非常愿意照顾城里失足少女的生意,而且这些人个个是品酒大师,又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赌博的传承者,这类人都有个响当当的名号:臭流氓。
  流氓们为了维持自己嫖娼、喝酒、赌博三大爱好,必须得有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持。但是他们又没有钱,只好穷则变,变则偷。偷又没有手艺,没办法,臭流氓们就华丽转身为强盗,决心去打劫。劫谁?那还用问?必须那个老寇家。所以流氓们纠集队伍,当晚就去了老寇家抢劫。这货流氓跟梁山的职业强盗可不一样,他们只要钱,不杀人,不放火。也就是说,可以聊,给点钱就能打发。但是老寇家全家都躲起来了,流氓们尽情的搬走寇府的东西。拿完东西,这哥几个就走,绝不停留。可就在这时候,老寇心疼了,发挥了作死的最高奥义,撒腿追了出去,跟流氓们商量随便拿点就好了,多余的还是话给自己好。吃到狗嘴里的肉还能吐出来?流氓发挥了流氓打架的本色,飞起一脚就猛踢老寇的裤裆。老寇的下三路受到重创,当场死亡。
  这时候,老寇家最没节操的一幕出现了,老寇的媳妇决定让唐僧负这个责。为啥呢?首先唐僧是外国人,弄死了也没人来报仇。其次,老寇家这么多年炒作,就为了面子二字。白白让人打死了连仇都不能报,将来怎么在铜台府立足?因此,老寇家一纸诉状,起诉了唐僧师徒杀人劫财的恶劣行径。警方反应迅速,调集人马就往西追了过去。
  也就是这么巧,唐僧师徒在路上,正好遇见了那伙流氓。流氓们没想到抢劫那这个职业这么好做,第一次干就成了。为了把这个职业发扬光大,流氓们打算再抢劫取经团队。这要是搁孙悟空以前的脾气,咣咣几棍子就把他们打死了。不过现在的悟空大师早就不是那个以暴易暴的齐天大圣了。孙悟空用定身法轻松制服了劫匪,抢回了老寇家的财物。唐僧师徒正挑着这批财物往回走,打算给老寇送去,路上正好遇上前来拘捕他们的人民警察。
  这次见面很尴尬,因为让谁看都是证据确凿。你说不是你们抢劫杀人,但是老寇家的财物在你们手里。你说是你们从劫匪手里抢回来的,那么劫匪呢?所以唐僧百口莫辩,到了衙门之后,还有人家寇家的起诉状,简直是人证物证俱在。
  唐僧师徒被关进了大牢,牢头痛打唐僧要钱。唐长老无奈,只好把锦襕袈裟送给了牢头。可见唐僧的意志力非常的差,不像个有信仰的人。为了免打,连菩萨送的袈裟都不要了。
  但是这事得有个了结啊。孙悟空装神弄鬼,先假装寇老板回魂忽悠寇家人,后假装神仙忽悠衙门的人。另外牢头在拿唐僧袈裟的时候,发现了唐僧的护照。这样唐僧的冤屈被洗刷,判了无罪释放,不过故事却没有完结,悟空大师不能就这么算了。
  很多事,悟空大师已经不需要组织上再教给自己怎么做了。像老寇这样的大户,必须让他持续性出钱斋僧,一万个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孙悟空去了趟幽冥界,给老寇增加了十二年的寿命。老寇经历生死,两世为人,瞬间顿悟。于是再度摆出斋僧牌,不讲数量,但讲诚心。
  最终的结局就是这样,老寇玩的是高利贷,抢劫的是急需钱的人。当然了这种方式现在叫金融服务,不过他们用技术抢来的钱,被流氓给抢了。流氓玩的是直接抢劫,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含量,最终功败垂成,又被更强大的孙悟空给抢了。而这寇老板的一生一死,让寇大款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做慈善,这才是抢劫的最高奥义。可能这会道出很多企业家的心声,不谢。
  这节故事中虽然没有妖魔,但是却写出了很多人的心魔。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太注重面子工程,很少能真正注重内在。皇上说大赦天下是因为心存善念吗?不是,完全是凭自己高兴。所以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遇上大赦,就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皇上在城市里大兴土木是为了市民生活更好吗?不是,仅仅是为了他们看着这个城市更顺眼,出门好吹嘘而已。而大兴土木的副作用,却是要老百姓承担。这种为了面子而牺牲里子的行为,就是心魔。然而就在没有妖魔的一节故事里,打败人类内心的心魔,需要孙悟空闪转腾挪,千变万化,还去了趟幽冥界才做到。这才是吴老爷子最后道出的悲凉。
  唐僧师徒离开铜台府,最终会遭遇到什么呢?下节再聊。

  七十二、真假大乘经


  唐僧师徒离开了寇老板家,转向大路西行,没多远就发现大路两边的布景原来越好,如果用来当外景拍婚纱照,几乎不用后期PS。唐僧这个同学,拜过无数的假神仙。这次真正到了灵山胜境,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终点到了。其实这个取经大戏已经完结,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准备好了庆典,就等着这个团队入场呢。作为天庭主导,灵山具体实施的大工程,第一个来迎接唐僧的,就是被佛道相争论选择性无视的一个道士,此人就是灵山玉真观的金顶大仙。
  唐僧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天天披着袈裟戴着五佛冠。他平时翻山越岭,基本上是一身运动装打扮。这都到灵山了,马上要出席重大活动,所以得在玉真观沐浴更衣换礼服,捯饬的干干净净去见佛祖。师徒四人捯饬完毕,继续上路,拦住他们的是一条大河波浪宽。河面上有一根独木桥,目测除了孙悟空,谁也别想过去。
  悟空大师一看就明白了,这个独木桥有玄机。历经那么多的苦难,如今简单一根独木桥,有诚心的话一咬牙过去就行了。万一掉下来怎么办?掉下来就对了,不掉下来怎么脱掉肉体凡胎真正成仙?这条河就是成仙之河。悟空大师告诉唐僧,勇敢的迈出那一步,走过去就能成佛。唐僧宁死不去,就不过桥。这时候接引佛祖来渡唐僧,划的就是一艘没有底的船。唐僧一看,也不敢不上去。悟空大师急了,看唐僧这个不成器的,耽误整个团队。于是悟空大师架起唐僧的胳膊,一把扔到无底船上。船没有底,所以唐僧被扔上去,顿时掉进了河里。接引佛捞起唐僧,让他站在船舷之上。八戒和沙僧也跟着上了船,立在船舷之上。接引佛祖撑船离去,却从唐僧上船的地方,漂来一具死尸。这个尸体就是唐僧在大唐国的肉身,陪伴他四十五年的肉身。连唐僧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已经不是凡人,而是抛下肉身的仙体,除了没有编制之外,他已经成了佛。
  团队成功的进入了大雄宝殿,拜见了如来佛祖。在这场会见当中,除了灵山的本土菩萨、罗汉、揭谛、伽蓝之外,还有玉帝手下的十一大曜在此观礼。那么说唐僧是以什么身份见的如来呢?这里面就有学问了。
  天庭搞了这么大一个取经工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让唐僧扮演快递员把经卷从灵山带回长安吗?绝对不是的,如果是那样,直接让大鹏送去就好了,速度还快。所以说取经不是重点,重点是取经的过程,取经工程就是典型的过程比结果重要。在这个过程里,团队的主角孙悟空,从妖猴变成了得道高僧;被天庭重罚的猪八戒和沙和尚加入了政协;一代名道黑熊怪去了普陀山工作,妖中老大牛魔王父子也入了政协;罗刹女潜心修行肉身成圣;金鼻白毛鼠重回组织;九头虫被打的浪迹天涯。
  而唐僧,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抛下肉身成圣,他的身份都不是如来弟子金蝉子。他的身份是大唐国钦差,来找如来佛祖求经。即便是到了灵山见了他们这个行业的天皇巨星,唐僧完全没有一个脑残粉应有的热情,他心里想的都是大唐皇帝的圣旨,所以他对如来讲,希望如来可以早点给他经书,让他回国。
  如来对中国人没有一点好感,他说中国人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罪盈恶满。我都怀疑这是吴老爷子借如来的口,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这种局面即便是有孔夫子的道德体系和皇帝的严刑重典,依然改变不了中国人的堕落。为啥呢?道德没有明确标准,只能约束自己,不能约束别人。我觉得每天给乞丐十块钱是行善,那就自己天天给就好了。但是如果我给完了就呼吁别人也给,谁不给就骂谁是坏人,那就属于道德绑架,由善变恶。法律按理说是靠谱的,但是法律如果不能一视同仁,那就是废纸。中国人学做道德文章,最终的目的就是得到高官厚禄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皇帝制定的法律也救不了中国人。
  那么说佛祖认为大乘佛经能救中国人吗?很不幸,等到唐僧真的千山万水到了灵山,佛祖很悲观的告诉唐僧,大乘佛法也救不了中国人的堕落,为啥呢?佛祖对大乘佛法的作用总结为六个字:谈天、说地、渡鬼。然而事实上小乘佛经也能渡鬼,唐僧在路上就不止一次用小乘佛法为亡灵超度。至于唐太宗的仇人鬼们,那是幽冥界故意不给人家超度,跟和尚念什么经没关系。如来告诉唐僧,事实上大乘佛经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是“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原文)。”也就是说,大乘佛经的真正作用是:谈天、说地、骗鬼。弄这些经卷回去就能解救中国人的道德沦丧?门也没有。佛祖也知道这些,因此他最后总结性告诉唐僧:“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原文)。”这就是给唐僧打个预防针,到时候不起作用可不赖我,是你们中国人傻,不懂佛经的奥义。
  然而如来也想多了。当初如来告诉观音去找取经人,让这部大乘佛法去渡化中国人。至于这些渡化中国人的豪言壮语,唐僧是不知道的。唐僧之所以要去取经,并不是因为这些经有什么作用,而是因为皇上要这些经,所以唐僧才去取经。对于唐太宗来说,这些经卷能不能渡化中国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渡化自己的仇鬼,仅此而已。简单说唐太宗取经是为了自己,唐僧取经是为了唐太宗。如来传经倒是想渡化中国人,但是如来可一点信心都没有。
  再看唐僧,作为一个十世比丘僧,说明他很有佛缘。修行了十辈子,这才被如来收为弟子,法号金蝉子。金蝉子看破了这一切,认为佛法最终的奥义就是蒙人。所以如来大怒,说金蝉子轻慢佛法,贬下凡尘成为唐僧。这个行为其实就是杀掉了金蝉子,杜绝不和谐的声音在灵山出现。转时之后的唐僧还是金蝉子吗?不是了,因为记忆全没了,大脑永久性格式化。哪怕是取经成功了,唐僧变成了佛。他也不是过去的金蝉子了,因为他没有金蝉子的记忆,没有金蝉子的思维,完全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他是陈玄奘,不是金蝉子。
  如来做了最后的努力,让阿难、迦叶给唐僧传经。这部经书,就是传说中的无字经书,这是假的。后来燃灯佛派白雄尊者出去捣乱,破坏了佛经的包装,这才让唐僧等人知道了经书是假的。唐僧师徒二次去灵山,换回了有字的经书,这是真的。看上去这一假一真是因为唐僧没有贿赂阿难、迦叶,这俩人故意捣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大有文章。
  阿难、迦叶绝不敢背着如来索要贿赂,更不敢背着如来传假经给唐僧。取经这么大事,整个天庭都跟着忙活,最后让唐僧带走了假经。别说孙悟空发现后会打死了这哥俩,就算孙悟空不动手,告他俩一状也够他们受的。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阿难、迦叶索要贿赂,其实就是如来给孙悟空提个醒,犀牛角呢?你不说献给如来吗?你倒是拿出来啊。结果孙悟空选择性失忆,就是不提这茬。唐僧师徒二次取经顺便告状的时候,如来不仅不怪罪阿难、迦叶,还说这经贵着呢,当初给别人念了一遍,只收了个内部价还要三斗三升黄金米。
  也就是说如来挑明了经不白给,是他让阿难、迦叶要的贿赂。唐僧身上值钱的不少,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都值钱。但是那都是佛祖给的,不能用这个再找佛祖换经书吧。那整个团队还有别的宝物吗?随身武器不能给,也就剩下孙悟空那只犀角了。当初孙悟空说留下一个犀牛角献给如来,那是跟四木星说的,唐僧不知道这茬。所以唐僧也无奈,扒拉扒拉行李,也就唐太宗给的紫金钵盂值钱了,给这个吧。
  唐僧取得的有字真经,就是用那个钵盂换的。钵盂当然不如犀角宝贵,所以钵盂换来的有字经,是假的。而佛祖第一次传给唐僧的无字经,是真的。也就是说,取经工程最终的结局,是唐僧用真经换了假经。
  如来是这么说的:“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原文)。”真经未必有字,有字未必真经。《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能渡一切苦厄的就是五蕴皆空,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简单说色是人类对物质的想象,比如说我非常想要一辆柯尼塞格,这就是色。受指的是人对生活的感受,细分之下有满意、不满意和无所谓。想是大脑的思维,比如听见台湾腔的女生说话,就能想像出林志玲。行就是由心控制的行为,比如高兴了手舞足蹈,生气了摔一个杯子。识比较复杂,简单粗暴的理解可以说是自己内心的自己。
  这五蕴都能空,就能真正度一切苦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经也是空,无字才是真经。对于唐僧来说,把经卷机械的带到长安没有任何的意义。假如在空白的经卷中,写上唐僧取经最大的收获,这才是真经。那么唐僧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这一路的见闻。唐僧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所悟才是真经。
  如来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燃灯佛组料定唐僧师徒无人能悟出此道,全大唐也没人能悟出此道。所以他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原文)?”也就是说,无字之经不是假经,只不过长安的那些傻和尚不认识,带到长安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燃灯古佛才派出白雄尊者撕碎了经卷包装,让唐僧师徒再回灵山,换取有字经。
  唐僧带着假经到了长安,本来还想办个讲座给大家讲讲经书的内容。八大金刚没给唐僧讲经的机会,假经有什么好讲的?而且唐僧都没看过这些经,怎么讲?留下这些经让唐朝和尚悟去吧,看不懂最好,看不懂就达到了无字真经的效果。
  十四年的跋涉换来了假经,也正好印证了取经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经都取完了,唐僧还遭遇到了第八十一难。那么这第八十一难有什么玄机?下节再聊。

  七十三、第八十一难


  在唐僧取经的过程中,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在暗中保护,顺便也记录取经日记。有时候人手不够,菩萨还调过去二十四诸天帮忙。这这帮人的监督下,记录下来了唐僧经历过的,也就是所谓的八十难。
  这八十难记录的,跟乾隆十全武功差不多,有不少是凑数的。比如请求灵吉十四难,跟唐僧没一毛钱关系,又不是他去求的。再比如收降八戒十二难,八戒又没阻止唐僧取经,是孙悟空多管闲事才收了八戒,再说收八戒期间,老高可请了亲戚邻居给唐僧陪吃陪喝陪聊,简称三陪。再比如“路阻狮驼六十一难,怪分三色六十二难。”明明是一件事,非得分两次记录,很有乾隆平大小金川、再平大小金川的意思,简直是为了凑数而凑数。
  这八十难中,凑数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细数了。唐僧这八十难之所以记成这样,也是难为了五方揭谛。毕竟有的难是组织上安排的,有的是偶然发生的。其实按这个套路,凑出八十一难,满了佛家九九之数,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想凑108难,都不是什么大事。那为啥五方揭谛就凑了个80难呢?这里边是有原因的。
  取经之路有多长?走完这些路要多久?取经团队的人是都不知道的。让孙悟空飞着走,他是认路的,让他在路上走,那可就没准了。唐僧的80难之所以记成了凑数流水账,是因为什么时候能取到经,根本不由唐僧来决定。从一开始我就分析过,团队的成立,孙悟空是唯一一个内定人员。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菩萨实地考察的时候才定下来的角色。所以取经之路的长短、周期,完全看孙悟空的修心成果。什么时候孙悟空能修心成功,经书什么时候可以取到。也就是说,表面上唐僧经历的80难,实际上是对孙悟空的磨练。经过这80难,孙悟空从一个山大王变成了一代高僧。而唐僧却没什么变化,依旧是出门就上当,当当都一样。
  五方揭谛很懂事,把最后一难留给组织,而这一难,是最重要的一难。这一难有明显的指向性,真真正正的指向唐僧。
  唐僧离开灵山的时候,阿难、迦叶找唐僧索要贿赂,明显把目标指向了犀牛角。孙悟空都说了给佛祖,关键时刻怎么能不认账呢?唐僧不知道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压根不知道犀牛角的存在。没辙了只好献上唐王所赠宝贝紫金钵盂。像唐僧这么忠心的人,把御赐的钵盂都给上交了,说明唐僧实在是没辙了,又怕再取到无字经,这才上交。
  阿难、迦叶满心以为这次如来要的犀牛角到手了,没想到唐僧献上了紫金钵盂。哥俩当时就惊呆了,说要贿赂吧,人家给了。说这个不是吧,又怕把领导给卖了。只好哑然失笑,拿着这个钵盂不知道该咋办了。再看唐僧一脸的无辜,都没发暗示。总不能给唐僧猜个迷吧,问一个人抱着牛角猛吸,打一个物品,说!唐僧再弱弱的说句:我是男的!到时候阿难、迦叶会被唐长老的呆萌给萌翻,在场各位都难看。所以猜谜不靠谱。再看周围围观的门卫、厨子、传达室大爷等这批灵山基层工作人员,他们不明就里,不知玄机,要不然也不会干最底层的工种了。他们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说阿难、迦叶这俩老总秘书,这么高的级别,居然贪钱,真是惊天奇闻啊,哇咔咔!
  阿难很无语,拿着这个破钵盂羞愧难当,太尴尬了。孙悟空在一旁跟个没事人一样,迦叶只好转身进藏经阁,启动二号计划,给残经。当初佛祖给菩萨介绍刚写好的大乘经的时候,说大乘佛经共有三藏,一藏谈天,一藏谈地,一藏骗鬼,哦不,度鬼!三藏经书一共是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做个简单的除法,得出结论,一藏经的数量是五千零四十八卷。
  唐僧头一次取得无字真经的时候,由于没献上犀牛角,如来给了他一万五千一百零五卷,差了三十九卷。为什么会差三十九卷,极有可能是因为那三十九卷是有文字的,写的就是破解前边一万多无字经的法门。
  唐僧第二次来取经的时候,如来佛祖放下身段把话说的非常明白了,说这经让人听一遍,都支付了三生三斗的黄金米,就这还是内部价。接着阿难、迦叶要“人事”,孙悟空装听不见,唐僧只给了个钵盂,所以迦叶按照佛祖指示,给了唐僧五千零四十八卷经书,正好是一藏之数,缺了两藏。
  那么说迦叶给唐僧的经书,是谈天的?说地的?还是度鬼的?很不幸,这些经书既不能谈天,又不能说地,还不能度鬼,为啥呢?因为如来有指示,从三藏经书中抽取五千零四十八卷给唐僧。如果拿射雕三部曲做个比喻的话,读这五千多部经书,就好比咱们刚看到杨康是小王爷第一部就结束了,拿起第二部来就是杨过来到了绝情谷底见了小龙女。剧情完全对不上,我们只好再拿起第三不来看看,几个意思?朱元璋从哪冒出来的?被他骗走的张无忌又是谁?蒙圈了。
  也就是说,唐僧带到长安的经书,就是这些个玩意儿。完了如来还故作神秘的吩咐唐僧,说这些经书看了能修仙,但是读之前一定要沐浴斋戒。唐僧才不管这个那个的,对他来说,去找唐太宗复命才是最关键的。至于经书,无所谓,有字就行,其他的无所谓。所以唐僧带着队伍,扛起经书就走,根本不管其他的。如果我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以为藏书大师,这位大师送我一本典藏版最早版本的《西游记》,我肯定坚持不到回家,当场就得打开阅读。就算被大师轰出来,我也得蹲他们小区的绿地旁边看一段再走。你再看唐僧,作为一代高僧,连去翻翻这些经书的意思都没有,自始至终都想着快点走,就连查看经书有没有字,都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查的,唐僧都没有翻翻这些经书。一直到这一刻,唐僧还是唐太宗的钦差,压根不是佛祖的人。
  所以你唐僧这样搞,分明是心里只有唐太宗,没有如来佛。不整你一次,说不过去。本来是八大金刚送唐僧师徒飞着去长安,结果金头揭谛赶上传信,八大金刚刚到通天河就把唐僧师徒给扔下来了。为什么选在通天河呢?因为这里有个老龟啊,在这里老龟会提醒唐僧,说过话不能当放屁,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答应帮人家问岁数你没问,那老龟就要报复。

  老龟的报复最能说明那孙悟空为啥不交出犀牛角。因为孙悟空的战斗属性有两个致命弱点,一个是怕风,一个就是水下战斗力不强。当初孙悟空得到了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再也不怕风了。别管是芭蕉扇还是三昧神风,统统的不怕。现在有了可以分水的犀牛角,水下也能畅行无阻了。所以只要不用武力,孙悟空绝不会交出犀牛角。为个破角,佛祖也不好跟孙悟空翻脸,显得没有气量。孙悟空也看出佛祖的意思了,就装傻到底。贪污法宝算多大的事?观音菩萨还贪污了俩金箍儿呢。尤其是给红孩儿的那一套,五位一体,金箍儿中的极品,这都被观音给贪污了。
  上一次孙悟空带着唐僧站在老龟背上从东岸到西岸,是白龙马在中间,唐僧在左,沙僧在右,猪八戒在后,孙悟空在前,一只手用绳子穿过老龟的鼻孔牵着,另一只手举着金箍棒,告诉老龟敢不老实就照头一棒。
  这一次师徒四人外加一匹马站在老龟背上,顺序还是原来的顺序,孙悟空可没有再制住老龟。所以老龟轻易的把他师徒四人外加马扔进了水里。
  白龙马是龙太子,从小在水里长大,水性没得说,肯定没事。猪八戒作为天庭水军司令,也有一身好水性。老猪在岸上不济,下了水别管面对的灵感大王还是九头虫,他都浑然不惧,战绩比在陆地上强得多。所以落水对于猪八戒来说,不叫个事。沙僧在流沙河自学成才,能和猪八戒在水下打个平手,可见水战实力不俗。总之若论论陆战,取经团队的实力一般般。但是若论水战,除了孙悟空和唐僧,其他的三位都是好手。但是就在这次落水,吴老爷子没提他们三位,单单给不会水战的孙悟空下了一个批语:“行者笑巍巍显大神通,把唐僧扶驾出水(原文)”。看了吧,此时下水对于孙悟空来说,根本不叫个事,可以笑嘻嘻的显个大神通救出唐僧。跟那三个水性极佳的专业人士相比,孙悟空都算是大神通,可见这个避水犀牛角,确实不是一般宝贝,也难怪孙悟空就是不交出来。
  上了岸之后,又有阴魔掀起狂风,假装抢走经书。折腾了一夜之后,唐僧开始指挥大家晒经,结果不小心破损了一页。唐僧大叹可惜,孙悟空说了,天地尚且不全,经不全也正常。是啊,三分之一的残经,不用在乎破损那一点了吧。
  唐僧再次进入了通天河东岸的陈家庄,见了过去的故人。上次来的时候,唐僧在这里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顿顿吃好的。这次唐僧回来了,那是比上一次更高规格的礼遇。但是唐僧突然发现这里再好的斋饭,他都难以下咽。搁过去,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但是现在,唐僧看着这些东西完全没感觉。他能有感觉的食物,只有在灵山吃的食物。也就是再到陈家庄,唐僧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当年的陈玄奘了。进化了,已经不是人类了。自己真正要效忠的人,不是唐太宗,而是如来佛祖,这就是顿悟。
  想当初,唐僧只要遇见困难,想到的都是没法向唐太宗交代。从这一刻开始,唐僧对唐太宗的情感只剩下承诺了。想当初,唐僧一再展望取经回到长安之后的生活,甚至许诺猪八戒吃几个月的御膳。但是现在的唐僧已经把自己跟唐朝划清了界限,出于当初的承诺,唐僧把经书给了唐太宗,没有见自己的外公殷开山,没有见自己的父亲陈光蕊。
  唐僧回到了自己当初的寺院洪福寺,见了自己当年的徒弟们。本应是久别重逢的悲喜交加,立地成佛的唐僧变的异常平静。没有跟徒弟们叙旧,也没有跟他们引荐三位师弟。经历了第八十一难的唐僧,跟以前的徒弟们也划清了界限。之前的那位儒家气息弥漫的僧官,逐渐有了佛性。
  第二天,唐太宗让唐僧演讲一篇经文。唐僧不乐意跟他们讲,他算着日子,离开大唐的时间也到了,他不属于这里了,他的未来在灵山。于是唐僧一面假意同意去雁塔寺讲经,一面让八戒、沙僧收拾行礼准备走。果然,唐僧在雁塔寺打开经卷还没开讲,八大金刚就召唤他们回灵山。唐僧放下经卷,暗运神功,果然羽化登仙,飞上九霄,一路飞回灵山。
  前八十难度化了孙悟空,第八十一难度化了唐三藏。完成了九九之数,整个取经队伍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下一节要讲的,就是论功行赏。

  七十四、论功行赏

  取经结束了,虽然是残经,不过从一开始,重点都不是经。重点是取经人,以及取经人一路办的事。
  再次回到灵山的取经队伍,虽然还没有任何职称,但是状态已经大大不同了。比如孙悟空,历经八十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有慧根、有德行的一代高僧。再比如唐僧,经历了第八十一难瞬间顿悟,那就不是成为一代高僧的事了,直接立地成佛了。
  比起上面两位的蜕变,猪八戒和沙和尚只有生理结构的改变,也就是吃不了人间的饭了,本性几乎没发生改变。小白龙还是当年的小白龙,一个熬得住寂寞,坐等职称的小白龙。如此可见,如来那顿饭果然不一般啊。比蟠桃会的饭有杀伤力。
  如来得给大家一个交代,敢于质疑组织的金蝉子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事唐僧,为了防止唐僧再步金蝉子的后尘,如来特意告诫唐僧:你原先是我二弟子,因为不听我讲课轻慢佛法,所以你被贬下凡间,幸好转世之后又投入了佛门怀抱,取经有功,封为旃檀功德佛。
  从唐僧的角度讲,他没有了前世的记忆,不知道佛经中有哪些可笑之处。他记住的就是要听话,否则就是贬下凡尘,再经历一次八十一难。旃檀功德佛这个职称,概括了唐僧起到的作用,想当初的金蝉子之所以会被贬下凡尘,就是因为他的非主流言论,会影响灵山的舆论导向。现在的唐僧又变成了正面教材,最起码天庭日报会报道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成功,为南瞻部洲的道德建设操碎了心,跑细了腿。旃檀就是檀香,唐僧就像檀香一样,影响了很多人往正能量的道路上去。要不然佛家十方世界的三十五个佛祖席位,怎么会给唐僧一个旃檀功德佛的称号。
  主角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出力最大,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个称号概括了孙悟空波澜壮阔的人生。无论孙悟空能活几万岁,他的人生就分三个阶段:斗、战、胜。想当初不甘于平庸的孙悟空,与大自然斗,进入了水帘洞。与自己斗,四处求学。与天斗,大闹天宫。一直斗到被判刑,这才消停了五百年。从跟随唐僧取经开始,孙悟空的人生变成了战。有人会问,斗和战有区别么?当然有。不服所以斗,为信念则是战。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战斗的对象不是妖魔,不是唐僧,不是队友,一直都是自己。孙悟空的战,就是修心的过程。起初的孙悟空格调低,素质差,见个老头都给人吹自己当过天庭认证的齐天大圣,老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要不是如来使诈,谁也赢不了他。渐渐地孙悟空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再能打又能怎样?一个凡人唐僧就能念的他死去活来。连个废物猪八戒忽悠几下,唐僧都能念的他死去活来。当年的孙悟空狂躁、易怒。后来修持了乌巢禅师所传《心经》,这才明心见性,成为了一代高僧。到了最后,孙悟空能做到出口成禅,连科班出身的唐僧都甘拜下风。到铜台府那一节,孙悟空已经能熟练掌握了度人的手法,而不是再用杀人的手法。孙悟空立地成佛,真经也就在眼前了。一个暴力狂变成了佛,孙悟空战胜了自己,进入了人生的第三阶段:胜。他胜了,胜了自己就是胜了全宇宙。于是,在佛家的十方世界,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
  猪八戒是整个取经过程中意志最不坚定的,而且是意志越来越不坚定。每次组织上有考验,中招的肯定是猪八戒。无论是四圣试禅心,还是偷人家棉背心,猪八戒都表现的非常差。到老寇家吃几顿好的,连路都不想走。一开始猪八戒还斗志昂扬,遇见虎先锋还要打头阵。再到后来他最最羡慕的就是沙僧看守行李马屁的工作。说起猪八戒,就不得不提沙和尚。相比于猪八戒,沙和尚的意志就坚定多了。不过沙僧心机重,懂站队。从跟着唐僧配合猪八戒挤兑孙悟空,到死心塌地跟随孙悟空,老沙从不站错队。而且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充楞的时候充楞,作为团队的碎催角色,他居然不干脏活累活。在狮驼岭的时候,老沙也以为孙悟空死了。所以在猪八戒分行李这个事情上,沙和尚当仁不让。等发现孙悟空回来的时候,沙和尚马上破口大骂猪八戒,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这就是沙和尚这个人的本质。这对师兄弟相比较来看,猪八戒绝对不是个高尚的人,但是沙和尚绝对是真小人兼伪君子。猪八戒是出了名的懒,从成仙之前到被贬之后,他一直都不避讳的自己的懒。但是就这么懒一个人,他可是几乎挑满了全程的担子,就是这么懒一个人,他在七绝山充当了清道夫的角色。反观沙和尚,也就对背地里传闲话比较上心。所以虽然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表现的劣迹斑斑,沙僧表现的忠厚老实,但是在最终评职称的时候,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地位比沙僧这个金身罗汉高。反倒是小白龙比较可惜,升为八部天龙。考虑到他当初犯的是死罪,如今能有职称就不错了。
  这就是《西游记》的结局,看上去皆大欢喜的结局,其实蕴含着很多说话不算话大领导。如来佛祖说好的往南瞻部洲传三藏真经,结果只给了一藏残经。沙和尚之所以不积极主动干活,那是因为观音菩萨答应他官复原职,所以老沙压根不愿意跟这同事多做接触。毕竟他觉得同事们将来在灵山供职,他要回天庭当卷帘大将的。结果他就被忽悠了,观音菩萨压根没提这茬。孙悟空隐匿犀牛角和观音贪污金箍儿的事就不提了,唐僧这个同志是最典型的说话不算话。他不仅是说活不算话,而且到处给别人许诺,答应别人的事从来都做不到。
  吴承恩老爷子塑造的取经过程,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写照。在他那个时代,读书识字能走的唯一正途就是科举,而科举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西天取经。吴老爷子自幼才高八斗,这样的人绝非醉心于科举的人,因为看破了,所以会不屑。不过老爷子注定做不了陶渊明,也当不成嵇康。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所谓的孤傲名士都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比如说吴老爷子,现实生活逼得他不得不向科举折腰。为啥呢?看他的名字,吴承恩,字汝忠。说明他爸爸很希望他能出仕当官,这样的家庭环境,注定得让吴老爷子在科举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这种痛苦,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体会。
  人家传说中的神童,十几岁就能中个秀才,二十几岁能考上举人,三十岁前出仕当官,四十岁进入朝廷中枢,五十岁出将入相,简直是标准化的人生。
  再看吴老爷子,从小就因为聪明伶俐被誉为神童。可吴神童就是不会写八股文,怎么写都写不到组织心坎里,一点都弘扬不出主旋律,更别提积极向上的主题,逢考必挂。这回家怎么交代?家长会说,你要是笨,我也不管你。但是你又不笨,考成这个德行,分明是不好好学习……!
  吴老爷子也委屈啊,怎么就不好好学习了?学的好着呢。《搜神记》、佛经、道经等等吧,只要是书,吴老爷子都精通着呢。哪怕是《四书五经》,吴老爷子也比私塾先生读得好。可关键就在于考试的时候,朝廷垄断了《四书五经》的最终解释权,这玩意儿有标准答案,所以吴老爷子读出的道理,在考试的时候根本不得分。比如说《论语》吧,孔夫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了不算,孟子说了不算,朱熹说了算。这哪说理去?孔子说了有教无类,孔子说了因材施教。吴老爷子就像安安静静写写小说,为啥非得先学写八股文呢?懂志怪小说,懂佛经、道经,写得一手人民群众争相传阅的好文章,不顶用啊,考试的时候不考这个。所以吴老爷子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悲催的挂着不好好学习的名声直到五十岁。
  明朝人五十岁那可就是正儿八经的老头了,到哪都享受让座待遇了。吴老爷子直到五十岁才圆了家族梦想,被保送到北京当贡生,还没捞着官做。第二年吴老爷子当了县官,踏上了仕途,圆了自己家族的梦想。
  吴老爷子是有梦想的人,这种人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天生骄傲。天生骄傲的人会用傲慢回应傲慢,用嬉笑怒骂回应偏见。这样一个潇洒的人,放进嘉靖年间那个烂透了的官场,那日子必然过得比上学那会儿还不舒心。吴老爷子的家不在爱情公寓,最爱的人不知道在不在隔壁,反正最好的朋友肯定不在对门。他寂寞,所以他只能自己跟自己对话。他想要抒发自己的思想,只有下笔成文。他写了《禹鼎记》,梳理了上古神仙体系。他写了诗词,抒情于山水之间。他写历史小说,用历史照亮现实。他写了杂文,调侃着世道的不公。那一年他58岁,上司威逼利诱都不能降服吴老爷子,因此背地里使手段写吴老爷子的黑材料。吴老爷子微微一笑,老子天生骄傲,不跟你们这帮王八蛋玩了。于是他摘下乌纱,拂袖而去,寄情与山水之间。

  “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
  ——许嵩《山水之间》

  吴老爷子盘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最宝贵的还是自己写过的文字,以及那半部《西游记》的残篇。
  吴老爷子摊开稿卷,把自己的人生续写到后半部《西游记》中。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沉淀着吴老爷子这样一个奇才一生的际遇和思想,传承至今都令人读来肃然起敬。所以这样一部书,不仅仅是在讲故事。他不是要告诉我们谁的法力多高,也不是要告诉我们唐僧他亲爹是谁,更不是想说明红孩儿是谁的私生子。这部书传承的是文化,是思想,是思考。
  在《西游记》的开篇,吴老爷子就写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理想。但是在这部书的最后,我们看到神仙都不讲诚信,这就是现实。
  现实是可怕的,在现实中,那个敢于挑战佛祖的金蝉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个唯唯诺诺的唐僧。吴老爷子注定做不了唐僧,他的人生只有三个字:斗、战、胜。可能每个人对成功的标准定义不同,但是我觉得,吴老爷子胜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只要提起中国的神话故事,都掩盖不住《西游记》的痕迹。


  谨以此文向吴老先生致敬,希望大家多看看《西游记》的原文


  孔令堃

  2016年3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