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信泰富“澳元门”成因何在

 一分钟创业 2017-01-22

澳元最近三个月对美元汇率跌去近30%,令香港中信泰富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出现巨亏,一些持有或交易澳元的内陆企业也陷入“澳元门”。“澳元门”成因何在?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澳元自身特点、世界经济形势及投资者本身均有关系。

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由于资源需求近年猛增,因而对澳元的需求也同步增加,澳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宗商品货币。在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抬头的背景下,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举上扬,澳元兑美元亦力挽下行颓势,从0.8升至今年年中的0.98。但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世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集聚在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火线撤离,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路回落。澳元兑美元于7月15日见到最高点0.9848后迅速下跌,上周收盘最低报0.6056。

在此过程中,与澳元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用保证金交易)又成了澳元“助跌器”。由于2007年至今年年中,澳元一直是世界上少有的强势货币,因此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开发与之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进一步推动了澳元的上涨。但随着世界经济走弱,澳元突然转势,市场波动加大,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主要由与其连接的金融衍生品而定,这些衍生品挂钩对象的波动范围一般设定得较小,并且少有完全看空的产品发行,这导致止损盘蜂拥而出,澳元跌势被突如其来的平仓潮放大。

澳元的下跌与其利率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澳元除了是大宗商品货币外,也是世界少有的高息货币。上世纪90年代初,澳元存款利率高达17%以上。尽管之后的澳元利率一路下行,但未出现过低于4%的情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澳大利亚开始降息以对冲经济风险,令不少原准备享受澳元高息的投资者沽出澳元。

此外,澳元下跌还有美元因素在起作用。不少投资者原本认为,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今年上半年处于弱势的美元反弹空间应该有限。但未想到的是,欧洲及一些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美元近期反而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而且随着市场避险情绪的加剧,美元走势可能得到进一步支撑,令美元对全球其他主要货币持续出现大幅升值。而当美元开始走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全球需求减少,又加速了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破灭,这对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国的经济无疑是一大打击,进而导致了这些国家本币的贬值。

当然,澳元之所以成“门”,还与投资者自身有关。据业内人士统计,在香港市场上,涉及结构性存款的上市企业有20余家,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出现普遍巨亏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信泰富若非内部监控出现问题,滥用外汇对冲工具,也不至于陷入“澳元门”泥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