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终关怀文摘

 djkz 2017-01-22

以下内容来源于半只枫叶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0226715_5_1.html

我读后受益匪浅,在此向他衷心致谢!

《超越语言的力量-艺术治疗在安寧病房的故事》吕素贞◎著  张老师文化出版

一、要帮助别人是何等自私的事

p.220 有一段作者在美国受安寧病房的义工训练时,她去报名。她写到…

记得第一天看到宣传主题时还大吃一惊,因为上面大大的标题写的是:「想要帮助别人是何等自私的事。」

 

随著一次次的课程,我才终於了解那标题的意义。整个训练的重点就在於强调义工的个人心态。在安寧病房中,没有人希望自己是帮助者,每一个病人都恨不得可以跟义工交换角色,所以在这地方摆著一副「助人者」的姿态是极不恰当、甚至粗暴的。

 

没有人会希望被「可怜」或「同情」,即使临终病人也有尊严的需求。同情心易使人以「善人」自居,令病人愤怒与沮丧。在训练初期首先必学的观念,就是一个病房义工要了解自己才是「获益者」,而非「给予者」。………….,因为在医院里,我们可以学到最珍贵的一课就是「生命」。每位病人都用他们的死亡教导著我们,而这样昂贵的学费是没有人付得起的!

 

训练课程的重点是从「自我探索」开始,而不是「要为病人做什麼工作?」期望义工陪伴时能够全心全意地「在」那裡(being there),是强调有品质的陪伴胜过於忙著为病人「做」什麼(doing something)。

 

二、生命中的礼物

p.223

这样的工作让人成长、让人生命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以为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更不再像过去一样让自己老是忙与盲,而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活著。

 

三、每一分鐘的希望

如真自从得知癌症之后,努力追求灵性的成长,而且不让别人看出她的病。我陪老婆逛街时就遇见她和女儿如同姊妹的装扮在逛街,完全看不出来是病人。后来到住进心莲病房时,仍然每天打扮,从不穿病人服。她曾说过:「活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希望。」

 

这句话晴天霹靂般的打在当时身为研究生志工石世明的心坎上,我们一直以为病人应该抱著某种程度的绝望而住进心莲病房,以为他们是不断朝向死亡迈进,而且应该认命於老天爷的安排,好好享受剩下的人生,却没想到其实他们和健康的人一样对生命抱持著希望,而且是极为卑微的希望。

 

这种希望,是人生跌到底限、掉入深渊以后,重新產生的真正希望,是认清生命实相,完全绝望之后,如火凤凰般再生的绝对希望,是只要这一分鐘人还活著,生命就还有希望存在。这种希望却是我们身体还算健康,还暂时撑得住的人,所无法凭空想像的。我们总以为自己会活过千万个明天,因为明天一定会来,所以从来不会去希望自己明天还会醒来。

 

像如真一样的病人,却因为身体藏著一个炸弹,随时提醒自己可能会没有明天,所以在时时刻刻的当下產生真真切切的希望,对所有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產生不确定无常是否如常的希望,希望自己晚上可以入睡、早上可以醒来、可以看见明天的太阳,可以吃得下、喝得下、大便拉得出来、小便解得出来,如此卑微而真实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