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知识】古代的造假和打假

 青梅煮茶 2017-01-22

  这些年,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出,让人揪心。其实,造假和打假,也是由来已久的。


造假古董的两国王


  先秦曾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武灵王和重用过范雎、白起的秦昭王可算得上造假的祖师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说:“赵主父(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令工施构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就是说,赵武灵王命令工匠用钩梯攀登播吾山,在山上刻上大脚印,然后在旁边刻上字注释说:主父到此一游。后人若糊涂,往往就会被骗了:原来赵武灵王是个巨人耶!秦昭王的造假手段更加牛,同样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秦昭王命令工匠用钩梯登上华山,用松柏的心做成一副棋,箭(古代的一种博具)长八尺,棋长八寸,并刻上字说,秦昭王在这里曾和天神下过棋。如今各地造假古董的,是否是跟赵武灵王和秦昭王这两位国王学的?


赵武灵王雕塑


被夷三族的造假者


  西汉文帝时有个叫新恒平的,是个造假高手。他伪造了玉杯和周鼎,企图欺骗文帝而取得富贵。他在玉杯上刻“人主延寿”,令人献上。又诳称周鼎亡在泗水中,现在黄河溢出,与泗水相通,他望见东北汾阴有宝金之气,可能是周鼎要出现吧。文帝于是派人在汾阴治庙,南面临河,想祭祀后取鼎。后鼎出汾阴,文帝大喜。其实,是新恒平先把鼎埋在汾阴了。他造假的下场很惨——被揭穿后,被文帝夷灭了三族。


毒死皇帝的假仙丹


  从某种程度来讲,古代的炼丹术士其实也是假药的制造者。所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人炼制丹药,本是为了求长生。但丹药从产生那天起,不仅没使人延年益寿,相反,不少人服食了丹药“欲求长生,反致速死”,往往提前结束了性命。原来所谓的神丹妙药竟带有毒性。丹药中所含有铅、汞、硫、砷等化合物,多是有毒的。铅,服后可导致人性格改变,神经错乱。人汞(即水银)中毒后会手脚发麻,口腔麻痹。砷的氧化物有剧毒。正因如此,自古以来,从帝王百官到道士女冠,服丹丧命者数不胜数。仅是死于丹药中毒的皇帝,历史上就有十五六位,其中尤以唐、明两朝为甚,唐朝有一代英主唐太宗等六位皇帝死于丹毒,明朝则有世宗嘉靖皇帝等五位皇帝之死与丹药有关。


  对于丹药的毒性,历代有识之士和一些冷静的炼丹家早有认识,唐时《玄解录》说:“金丹并诸石药各有本性,怀大毒在其中。”北宋沈括等人更明确提出,对金丹大药“不可不戒”,“生金有毒,至于杀人”。这些所谓的仙丹,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杀人的毒药。不过,古代能够服食丹药的,非富即贵,虽然是假药,但跟今天造假药的“化学家”们制造的假冒伪劣药品相比,危害范围要小得多了。


嘉靖帝画像


酒里掺水唐代就有


  古代科技不发达,造假者手段有限,最常见的是在酒中掺水,严重时甚至以水代酒。《太平广记》辑录有隋唐五代书籍《启颜录》中的一篇《酒肆》,说是几个人在酒店遭遇到了假酒,他们便一起开这酒的玩笑,其中一人说:“酒,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众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有水在。”“酒”字没有了“酉”字可不就剩水了嘛。就造假者而言,往酒里掺水,是最简单的造假了。这种造假虽然多见,但还不至于严重危害到人身安全,奸商们只是在分量和质量上打打折扣。


卖假药者的奇遇记


  明代西湖已是旅游胜地,人流量很大,造假的骗子也很多。有一卖假药的骗术颇为高明,他售药的时候,在旁边供上观音大士,置药丸于一木箱中,但有病人求药,他不问病情,伸手至箱中抓一把药丸出来丢于观音大士手中,药丸多有留于观音大士手中而不滑落的,于是他对求药的人说:观音大士已为你选好该用的药了。求药者欢喜而去,围观者无不惊叹,术士日进百金。


  街头有一无赖,知道这里面定有蹊跷,苦于不知实情,心生一计。一天他对术士说:我有一奇术,不足为他人道,给您看看吧。术士好奇。无赖领术士进了一豪华酒店,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无赖拍拍屁股领着术士扬长而出,竟无人过问,更无人阻拦。术士大奇,千哀万求,定要无赖传授此术。无赖愿与术士交换秘方。术士言:某之术简单,观音掌中暗藏磁铁,制药丸时杂之以铁粉,则药丸必可粘留于观音手上。无赖言:某之术更简单——先付钱。听了这话,想必这位造假术士当时的表情可够难看了。


纪晓岚多次遇假货


  明清时期的造假之风已经很盛,著名才子纪晓岚也曾多次遭遇假货,他把这些事记载到了《阅微草堂笔记》里。一次是遭遇假蜡烛。纪晓岚当年赶考的时候,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都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一次是买到假墨,纪晓岚有一次去买当时大清的名牌罗小华墨。买来的墨无论从包装还是实物,看上去都很像是陈年旧物,可是回去一用,才发现居然是泥抟的,染成了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利利索索地把纪晓岚骗了。


  他甚至还碰上了假鸭子。纪晓岚的从兄万周,一天晚上见灯下有吆喝叫卖烤鸭的,买了一只回去,发现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还有一次,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二千钱买了一双皮靴。自以为买合适了,沾沾自喜。有一天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粘糊的,再用布绷好。


纪晓岚画像


遭天谴的卖假种者


  清朝的安徽桐城人许奉恩在《兰苕馆外史》中记载,在一个叫定远的地方,春夏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到了六月中旬,终于下了雨,于是农民们思谋种荞进行生产自救,但苦于没有种子。制假售假者某甲藏了很多陈荞,但是已经瘪了,而且颜色黯淡,不能出售,他把这些陈荞放在甑里蒸,陈荞一下子就硕大光润了。他大喜,在自家门旁打出广告:“出卖荞种。”大家争往购求。荞价翔贵,某甲获利千万。这用甑蒸了的种子,种到田里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因此而饿死了。后来,这个卖假种子的某甲,受到了天谴,没多久,他被雷击而死,他家的锅底还神奇地出现了八个字:“蒸荞误人,粉身莫赎。”这很可能是个演义的故事,但可见当时人对造假者的痛恨。


唐宋是如何打假的?


  对这些造假者,历来处罚都很严厉。在唐朝,《唐律疏议》上规定:一旦某种食物变质,已经让人受害,那么所有者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被杖打90下。如果不毁掉有害食品,反而送人甚至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焚烧但未被焚烧的有害食品造成死亡,食品的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大繁荣,投机分子常常使用“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管理,宋代官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首领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充当本行会成员的担保人。除了行会把关之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