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图》轴,清代/1732年,华岩,纸本水墨,纵178.7厘米,横94.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金谷园图》轴取材于西晋时曾任荆州刺史的石崇在所营建的金谷园内,坐听侍妾绿珠吹箫的故事。石崇(公元249-300年),酉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集伦。家豪富,生活侈糜,在河阳筑有别墅金谷园。石崇有一宠妓名绿珠,容貌美艳,善吹笛箫。侍中中书监孙秀遣人求得绿珠,石崇不应。后孙秀语石崇有谋反之意,唆使赵王伦矫逮捕石崇,绿珠坠楼而亡,石崇被杀。 《金谷园图》人物线条用笔工整。景物兼工带写。技法纯熟。情与景融为一体。华嵒在表现这两个悲剧人物时,选择了金谷园中和谐相处的情节,反映了二人坚贞不沦的情感。图中绿珠正在吹箫,石崇团坐蒲席,专注聆听,人物情态刻画细腻。上题“金谷园图。壬子小春写于研香馆之东窗。新罗山人喦”。下钤“华喦”、“秋岳”白文印。壬子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作者时年51岁。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唐代诗人杜牧曾创作一首七言绝句《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华嵒《金谷园图》取材于西晋时曾任荆州刺史的石崇在所营建的金谷园内,坐听侍妾绿珠吹箫的故事。人物线条用笔工整。景物兼工带写。技法纯熟。 此画为沈同樾捐赠。沈同樾系民国著名收藏家顾则扬之妻。顾则扬(1897~1951)字公雄(一作公硕)。顾麟士子。其父藏书楼名为“过云楼”,收藏字画、古籍甚富,藏有宫廷及私家珍本藏书,也有唐人写经、宋元刻本、明清抄稿和精刻、初刻本等罕见的善本书。如宋元本《挥麈录》、《风雅遗音》、《周礼》、《韩非子》、《广川书跋》、《范香溪集》等50余种,明版和旧抄本300余种,清刻本170余种。他与妻子沈同樾遵循祖训,悉心守藏。抗日战争时期,将一部分古籍字画寄放在瞿启甲处,一部分存入中国银行保管。去世前即立下遗嘱,要把祖传书画文物捐献给国家。去世后妻子沈同樾携兄弟姐妹五人顾笃瑄、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据顾则扬的遗愿,将四代相传的书画,1951年、1959年分别将其四代相传宋魏了翁行书《文向帖》、元张渥《九歌图》、明杜琼《南村别墅十景册》等“过云楼”所藏书画393件,以及明代的善本书和罕见稿本10部。中央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分别授予褒奖状。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过云楼藏书画展”。部分收入南京图书馆。 作者资料 华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