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到底是什么

 快时代的慢蜗牛 2017-01-22

“无”到底是什么


老子李耳最著名的思想应该是:行为——无为而治;认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么,从认知的角度则可归纳为“无而上知”——即“无”是更广博的认知维度。“形而上学 无而上知”才是认知世界的完整法宝。




我相信,老子之“常道、常名”应该是指我们人类视听波长等可直接感知范畴内的可见、可听之名、之道;其“无”则是本人《世界磁本源》理论所述之常规视听之外更广博的世界存在;老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对视听之外世界的充分感知,真正走出了常人以可视可听为世界存在的局限性认识;老子以其对世界的卓越感知、在2500年前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局限。


而历史上大量将老子之“无”理解为“非物质”、或“神秘化”、“鬼神论”者实质是对老子思想的严重误读或扭曲。




老子曰:“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充分表述了其世界物质性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应该是“道经”和“德经”的聚合;虽然由于其时之科技局限,其认知会有偏差,但其“道”者,正是人类世界属性机理的科学解读。




而本人《世界磁本源》理论就在于在老子的“无形世界 有形世界”构筑世界整体的基础上诠释了世界整体物质存在的具体基本形态——无形的“磁基本态”,而所有可见物、包括今日细分到量子级或将随着科技进步进一步细分的各类可见粒子、都是由“不可见磁基本态聚合为可见的结果”。


“无”就是人类常规视听之外的“磁本源物质性世界”的真实存在。




而世界“磁本源”真相的揭示,既打开了人类的视野,同时又在人工智能蓬勃兴起的今天给人类埋下了落寞的未来。。。


量子学,或量子场理论是目前最接近磁本源理论的现代物理科学研究,但即使10的负8次立方米、或负15次立方米的量子仍然是一种“地球与水滴相比对的可见态”的物理学的概念,仍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概括世界,无论对粒子的波粒二相性结论,还是爱因斯坦的波色物质低温稳定态,都是凝聚着“可见”才是世界的局限思维——这也许就是爱因斯坦这位科学巨匠老年却陷入有神论的根源。。。




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哲学与物理学相结合才能走入科学殿堂的。

否则,物理学巨人也会沦为唯心论,哲学大师也会落败于鬼神。


老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在当时科技可以说极为原始的条件下,他就能方向性地洞悉世界的“道”之本源。奠定了完整世界认知的“有”与“无”的“两个”都需要人类去开拓的世界。


嗨、老子、量子、胡子、磁粒子——磁基本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