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的独生子傅眉,7岁能作小诗、小赋,诗书画都很厉害,还擅长篆刻。书法上,傅眉深得家传,写的字与傅山差不多,可以“以假乱真”。 一次,傅山晚上喝醉后,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了一幅草书,然后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傅眉虽然也是50多岁的人了,但童心未泯,模仿傅山的草书也写了一幅,然后把自己写的换成傅山写的。 第二天早上,傅山睡醒后,看了看那幅草书,闷闷不乐。傅眉问是怎么回事,傅山说:“这是我昨天晚上醉酒后写的字,今天起床再看,发现我的字里已经没有中气了。看来,我不久后就将作古咯!” 古代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诗文字画中蕴藏着该人的中气,高人能通过观察诗文字画推算出该人的寿命。傅山就是这样的一个高人。 傅眉听父亲这么说,很是惊讶,坦白了自己把字暗中交换的事情。傅山更悲伤了:“汝不食麦矣!”意思是说,你的寿命不长了。果然,傅眉只活了56岁,死在父亲的前面。 傅山不应征 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主,很多有真才实学但不精通八股的人总是考不上。 康熙帝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专门开设博学鸿词科目,由各地官员和士绅推举本地公认的有学识、有名望的名士,直接参加这一考试。 康熙17年(1678),举行博学鸿词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了傅山。当时傅山已经74岁,儿子傅眉早逝,坚决拒绝参加考试,但官府也坚决不同意。 傅山无奈,假称有病,官府叫人抬着他的床前往考试,两个孙子陪侍在他的身边。距京城30里,傅山以死抗拒,坚决不进城参考。 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冯溥来拜访他,别的官员也都来看望他。刑部尚书魏象枢把傅山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康熙帝,康熙帝下诏,免除傅山参加考试,让他回家,加封他为内阁中书。 冯溥对傅山说,希望他去宫廷谢恩。傅山不干,冯溥反复劝说无效,强行把他抬进宫去。傅山看到宫廷午门,眼泪潸然而下。 冯溥架着傅山,让他谢恩,傅山倒在地上不起来。魏象枢上前说,好了好了,这样算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回家,京城官员们都出城为他送行。 傅山返乡后,地方官员前去拜望,以内阁中书称呼他。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奉命在他家门口悬挂“凤阁蒲轮”匾额,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 清廉魏象枢 魏象枢,字环极,号庸斋,世称庸斋先生,河北蔚县人。 魏象枢19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30岁中进士。看起来还算一帆风顺,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多次被夹缠在官场争斗中,很是痛苦。 顺治16年(1659),魏象枢以母亲年高为由,辞官回乡,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他生活困顿,经常依靠妻兄李云华供给柴米。 康熙11年(1672),朝廷起用他为贵州道监察御史(从五品)。圣旨到来,他却不敢接旨,因为他没有去贵州上任的路费,也买不起官服,更担心今后无力养家。 从五品官员,再怎么的也算是厅级干部了,为啥还担心养不起家呢?原来,清朝官员的工资很低,七品知县年薪45两白银,监察御史不过80两。一大家人真的靠这点年薪,日子肯定过得很困顿。 幸好,魏象枢有个“贵人”——妻兄李云华,不但帮他出路费、买官服,还答应今后每年资助魏象枢家庭的生活费,让他放心去做官。就这样,魏象枢才重新进入仕途,一直做到刑部尚书。 魏象枢在任期间始终清贫自守,“誓绝一钱”,而且从不怕事,勇于担当,多次在康熙帝面前犯颜直谏,是“清初直臣之冠”。 毕沅门客 状元毕沅有一个门客,与毕沅的侍妾私通,两人私奔。毕沅闻讯后大怒,叫来亲兵去追杀两人。 毕夫人连忙制止说:“事情都这样了,何必再去造孽呢?”毕沅认为夫人说得有理,只得作罢。毕夫人拿出一些银子交给亲兵说:“你去把这些银子交给他们,希望他们好自为之。” 亲兵追上门客,把银子交给他,并把毕沅没有怪罪等情况告知了门客。门客听后,又惭愧又感激,眼泪花都包起了。 后来,这个门客进入仕途做到了刑部司官,恰好遇到毕沅犯罪,门客跟随上司去抄家。大家正抄得欢,富商查某派人来说,毕府家的翡翠盘是查家的,听说毕府被抄家,赶紧来取回去。 上司半信半疑,那个门客作证说,翡翠盘的确是以前毕沅借查某的。上司这才同意查某的人把翡翠盘带走。其实,翡翠盘就是毕沅的,门客为了报恩,私下找到查某商量好,把翡翠盘取走。 毕沅的事落定后,门客让查某给了毕沅家里一万两银子,作为购买翡翠盘的代价。毕沅的家属,就靠着这笔钱维持生计。 人在得意时多栽花、少种刺,看来毕夫人是深谙此道的。 王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