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尔本见闻

 hzyin 2017-01-23

墨尔本见闻
2014
澳大利亚和中国有很大区别。地理位置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冬夏季节与国内刚好相反,我有机会去墨尔本观光,从而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一点点了解。我去墨尔本的时候正是十月初,在上海刚过完夏天,来澳洲等于又进入了另一个夏天。不是去避暑,而是赶暑。澳洲的人文环境与国内相差甚远。身边碰到的一些琐碎事情,很有启发,可窥一斑。
墨尔本在澳洲东南部沿海。当地的人非常热情、友善、有礼貌。不管在哪里迎面碰到,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包括各大小商店的营销员,见到客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在马路上行走时,如果对面来的人牵了狗的,他(她)会主动拉住狗狗靠边立停,并对你表示歉意,示意让你先走。一天我穿马路时,一辆有起重设备的工程车在我面前停了下来,原来车上的人示意我先穿过马路,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呢。有一次我和我妻子逛马路有点搞不清回去的路,正在犹豫的时候,一辆小车在我面前停下,开车的人问我是否迷路了,我说大概是的。他问了我目的地后要让我上车送我们回去,我们说不用了,我们自己能行,他就告诉了我正确的方向。等我谢过他后,发觉他的车后面一长串的车都耐心礼貌地等在那里。接连几次,只要我在马路上表现出犹豫的神态,就会有人上前问我是否迷路了。终于有一天,也有人问我附近的一条路怎么走,我在回答了她的问题后,好像很有成就感。也好像是我对他人的一点回报。这是在友善的环境中。这友善的环境甚至熏陶了动物,我看到鸽子、乌鸦、还有其他的各种鸟等竟然会大摇大摆走进了路边的商店里,它们知道人是友善的。
澳洲人从事任何职业都各得其乐,不觉职业得有什么贵贱之分,每个人之间都互相尊重。但是澳洲人同样也比较懒散。幸亏澳洲地大人稀,没有明显的生存竞争。由于澳洲的福利很好。澳洲居民可以尽管失业,反正有政府补助,足够你养活一家人。生了小孩还有额外的补助。由于澳洲的福利体系与养老体系是分开的,那些还达不到养老资格的人士一旦失业,同样可以从福利体系中得到生活保障,所以澳洲的年轻人都不太努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特别是在澳洲长大的华人第二代,他们并不,也懒得去关心父母辈的艰辛经历,自己既没有经历过战争、革命或其他的苦难,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在相对优厚、安逸的生活环境下,缺少竞争,造就了这一代人胸无大志、不求上进、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状态。
在澳洲人家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请别人来做,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大凡还能做得动的都亲自动手,除非那是法律规定必须要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作业的。马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私家车是带货斗的,更多的是在车后加一个挂钩,可以方便地拖挂拖车。这样,在休息天就可以尽情地打理自家的很多事情,比如房屋修缮、花园打理、围墙砌磊、物品搬运等。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工是一项昂贵的开销。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在澳洲,行人过马路大多都很守规矩,按一下旁边相应的箭头下的按钮,耐心等待绿灯亮才能允许通过,很少有人穿越红灯的,就算马路上没有车辆,也是如此自觉。墨尔本见闻
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或者在人行斑马线旁,一般会有一块三角形的红色警示牌,上面写了“Give way”,所有的车辆都很守规矩,会停下来等你走过。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的人口不多,最主要的高速公路双向共六车道。墨尔本见闻
火车是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四通八达,快捷便利。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设施还比较落后。仍然是在火车来前,响起铛铛的钟声,然后栏杆放下,等火车过后才提起栏杆。在上下班高峰时过后,火车上的乘客寥寥无几。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在火车的车厢里,我看到挂着的警示牌,其中有一条为:“No offensive language or behavior .”是言行须礼貌的意思。可见当地对于人文素质是很重视的。其实,在很多人的日常行为中,这已成为了一种自觉的习惯。墨尔本见闻
在市区,布满了有轨电车,即环保又好看。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有轨电车,可惜不懂为什么后来都莫名其妙地被拆除了。在这里,我不仅回到了记忆里,还能看到漂亮的观光马车。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街道的绿化非常好。到处都可以看到粗壮的树木。居民矮矮的院墙是象征性的,它的作用仅仅起到提示的作用,而不是要努力制造一个屏障来阻止进入。(联想到国内的围墙大都钢筋水泥、铁丝网、电网、碎玻璃……)门前马路上的草地也是居民必须养护的。路旁的花草植物从来没有人会去破坏。马路上一直很干净,却一直没有看到过有清洁工打扫路面的。怪不得澳洲人不管男女老少,好多都有赤脚的习惯,有赤脚开车的,也有干脆赤脚上街的。
墨尔本见闻
在一个公共绿地,沿马路有一扇铁门,上面写着“This park is locked at dusk & re-opened at dawn”,意思是该门傍晚会被锁上,一早打开。但是仔细看该门旁边的空档足够进出,看来门也是象征性的,仅仅是一种提示而已。墨尔本见闻
进得该绿地,这里可以遛狗,里面还有一个湖,竟然有野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里面悠闲地游玩,看到有人来了,便会从四面八方游了过来,常常有人喂它们吃面包,却没有人去伤害它们。澳洲的动物和鸟类见到人并不害怕,反而充满了信任。城市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看到飞鸟或动物会减速避让。人类和动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融为一体,共同在这个城市中和谐生活。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街上的公共厕所一般在街角处,电子门控制。绿灯闪亮,表示里面无人,你按下了按钮后,门自动打开。厕所内干净没有气味,当进入后你按下关门按钮,门就关上,随即有音乐播放。坐便器的高低可以调节,按下按钮就有厕纸自动送出。有广播告诉你可以在里面使用十分钟,可我不知道如果超过十分钟会有什么后果。厕所墙壁上有个小孔,旁边有字指示你可以把尖锐的东西放进该洞内,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尖锐的东西需要在这时丢弃,难道是吸毒的针头针管?不得而知。你洗手时,马桶便自动冲水,等你打开门,音乐便随即停止。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商场的管理既科学,又人性化。家家店里的营业员都会向你主动招呼,在通道里迎面相遇,一定会说声对不起,并给你让路。有一次我在超市里买了两包卫生纸,在出口处前面的顾客主动让我先结账,这使得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友善的感情。商店管理在小地方也颇有借鉴之处,比如有一次我在服装店想试衣,试衣间前有十几个人在排队,见有一个营业员高高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Here is the end of the queue”,示意队尾的所在,以便控制队伍的走向而不会妨碍排队阻塞商场的通道。
坐在路边咖啡店,观看街道上的车辆行人是很享受的。一家咖啡店的纸巾上精心设计了“I’m here for you”的文字图案,倍感温馨。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在半露天的小吃店里,安装着一个个像是落地灯的东西,我先是看不懂,原来是煤气取暖器。里面有煤气火燃烧,为店堂取暖。墨尔本见闻
澳洲的钱币中,硬币的大小和价值不成正比。一次售货员为我买的东西包了半天,足足两大包,我放在柜台上的却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与人民币一角一般大,眼力差的几乎很难找到,她一边捡起这枚硬币一边连连道谢,弄得我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但在有的地方就毫不含糊了,坐在路边吃一个硬得咬不动的三明治要17澳元,差不多是114元人民币的代价,用1:6.7汇率使用澳币,是蛮心疼的呢。稍微像样的西餐也是价格不菲。在墨尔本的有轨电车上边用餐,边欣赏城市风光是别具风情的。一餐完毕,正好围绕市区兜了一圈。价格是每人约80元澳元,需要预定。用餐结束后,厨师等会亲自送客人下车。很热情的。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澳洲人吃饭好排场,大大的一盆,刀叉伺候,有模有样。仔细一看,无非是些炒蛋、火腿、炸鸡、土豆、生菜等等。澳洲人吃饭是简单的事情,一般在公司上班,中午不外就是几片面包夹点东西,外加一杯咖啡之类。不过澳洲咖啡店的咖啡比国内咖啡店的咖啡要好许多。如果到了中国餐厅,那等于回到了国内的油腻世界。整个店堂油腻十足,而且欺生客。如果你要订做一个庆祝蛋糕是比较昂贵的,一般在六七十到几百元澳元。外观精美、生动,可惜的是口味实在不敢赞同,甜到极致。可能是小孩喜欢的。墨尔本见闻
面包是主食,面包店到处都是,面包品种也五花八门,各种价格的都有。在超市里,最便宜的一个长长的切片面包(650克)0.85澳元,据说这是为了满足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特地供应的。其他的生活必须食品,比如牛奶等,都有这种特别廉价的品牌供应。墨尔本见闻
很多公司在每周四发薪(周薪制),这天的晚上,各大超市里就会格外热闹。发了工资马
上就来消费了,很奇怪。墨尔本见闻
超市的价格在打折时会写成如“2 for 4”,应该是两个四元呢还是两元四个?价格牌上也有“陷阱”,比如一边的商品是按公斤算的,紧挨着的却按个计算的。等你在收款处结账时,不小心就“上当”了。更离谱的是价格牌上明显表明了价格,仔细看却是按单位计算的,比如你看到的巧克力价格标着两元,但旁边的注释是每100克,而一包巧克力却是300克,这样,你以为两元的巧克力在付费的时候成了六元。普通香蕉便宜的时候是每公斤1.99澳元,有时会每公斤3.99或4.99澳元。另外一种小小的(有点像广东人称之为芭蕉的)叫“lady’s finger”的,每公斤7.99澳元。澳洲人几乎很少买大捧的香蕉,一般多的就买五六个,少的两三个,甚至买一个的也有。我不知道是他们不喜欢吃呢还是节约?土豆有三个品种:一种是光光的、红色的不带土的,还有种是金黄色不带土的,最后就是常见的淡褐色带土的。各自都有各自的吃法。毕竟土豆是当地人的主食。蔬菜很多是论个卖的。超市里竟然还有煮熟的白米饭,一盒600克,价格3澳元。生姜比较昂贵,每公斤价格是26.98澳元(合人民币约150元),而澳洲大蟹每公斤23.49澳元。小小的一块生姜(如图)结账为4.91澳元(约合人民币27元)。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一天我无意中看见美国产的Purina Fancy feast三文鱼猫罐头85g才0.27澳元一罐,相比国内的猫罐头动则十几元,毫不犹豫买了两箱。可惜行李带不下,否则真想多买点的。罐头一箱四层,每层六罐,数量应该一目了然的,可是这位漂亮的收银女子却用手按着点数,而且还点了两遍。澳洲人真的不善于统计数字,他们不会乘法口诀。墨尔本见闻
由于在中国国内买不到安全的奶粉,中国人利用各种渠道到国外市场抢购奶粉,各个超市里的奶粉一上架就被销售一空,有些商场不得不标出了“限购六袋”的标示,还有些用了中文的标示,显然是标给中国人看的。墨尔本见闻
在大型购物中心,不管是服装、日用品,还是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以及网络产品,有很大比例的商品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不过中国生产的食品除了在华人聚集的超市,出现在货架上的比例很有限。墨尔本见闻
在“The two up shop”(两元店)里,商品相对廉价。墨尔本见闻
在Outlet 购物中心(厂家直销),可以购买到各种知名品牌的商品,而且有比较大的折扣(30% - 70%)。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的农产品市场,每周三到周六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营业。在那里可以买到比较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和其他农副产品。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走在华人聚集的地方,犹如在国内。到处是中国字和国语,还不时还听到上海话。在国内的许多饭菜点心都能够见到。墨尔本见闻
每年的圣诞节和新年是澳洲重要的节日,公司都会放三周左右的假。对于我来说,在大热天过圣诞好像有点不习惯。圣诞前夕,马路上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渐浓,到处在提醒你节日临近。虽然好多商店都在做节日的促销,但是商店还是照例在下午五六点钟关门。圣诞节前夕墨尔本市中心的马路反而显得比往日肮脏,地上的垃圾也比往日多许多,不时可见到不少卖艺的和乞讨的人,或者醉汉。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在平安夜走进St.Paul’s Cathedral教堂,顿觉安静、祥和。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每个社区基本上都有教会,像我们的居委会,但管事得多,既可以解决个人的心里问题,也可以交友,是个不错的去处。不同风格的教堂遍布各处。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教会在各处有许多OP shop,是教会组织的慈善店,商品都是附近社区居民捐赠的,基本是家里的旧东西,价格很便宜,东西是各种各样的,很有意思。一个铜制烛台两元钱,一个好看的浇料玻璃缸才一元钱。还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玩具、书籍、唱片、衣服、鞋帽等等。如果商店下班了,捐赠的人就会把东西一包包的放在门口,等第二天店里的人上班时拿进去,其他人绝对不会去翻动的。墨尔本见闻
捐赠来的面包会放在店堂里供任何人取用,是免费的。墨尔本见闻
在社区的超市里,你可以经常看到慈善捐赠的大桶,你可以把硬币扔下,集中用于各种慈善事业。墨尔本见闻
“维多利亚洲图书馆”在市中心。那里有丰富的藏画和藏书,宽大、美丽、安静。方便的阅览室是读者的福音。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澳洲有许多樱桃农场,可以买票进入摘采樱桃,每人10澳元,两岁及以下儿童免费。这是别有风味的事情,虽然摘采的樱桃可以尽情地吃,但是如果要带出来就得花钱买,每公斤10澳元。同时商场里出售的樱桃每公斤约9至14澳元。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紧邻巴斯海峡(Bass Strait),是接触大海的好地方,随时可以尽情享受大海和阳光。你也可以去Peninsula Hot Springs (半岛温泉)泡温泉,据说那泉水是从底层深处打上来的,含还有丰富的矿物质。从山下一直到山顶有好多泉水池,是露天的,可以浸泡,水温可以使你出汗。最高泉水池在山顶上,你可以一边欣赏山下的风景,一边享受温泉和阳光。温泉会一直开放到晚上十点,在山上的夜色中浸泡温泉,又是一种别样感觉。就是如果与陌生的人在同一水池中浸泡,可能会感觉有一点尴尬。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在墨尔本,每年的春季赛马节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嘉年华。届时公司都会放假。穿着华丽时装的男男女女,都会赶去参与这庆典,观赛与社交兼具。墨尔本见闻
在澳洲逗留期间,正好碰到维多利亚州选举。候选人和他的竞选团队会直接邮寄给每个选民一封信函,并附有宣传资料。候选人会承诺自己当选后的执政目标,非常具体。当然每个市民必须参加投票。这是个非常隆重的事件。选举在联盟党和工党间角逐,结果工党获胜。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澳洲的家用自来水干净得可以直接喝,可是冲马桶的却是雨水,房子里都有接纳雨水的管道和水箱,提供非饮用的水。商家的公共厕所也把应用雨水作为值得骄傲的事情。可见澳洲人对能源的节约观念非常清晰,合理运用做的非常好。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家里不用的东西,有时候会集中放在自家门前的花园里,门口放几个气球,或张贴个牌子,写上“Garden sale”,行人就可以走进去观看和挑选,瓶瓶罐罐、各种家用物品,什么都会有。如果看中了,还可以与房东讨价还价。也有干脆把不用的东西直接放在马路边让需要的人捡回去继续使用。有的还相当不错的呢。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每个星期日,你会看到当地人称之为星期日市场的。到时候好多人会集中把旧东西用车装着拿过来设摊贩卖,也有街头卖艺的,很热闹,经常去看看,说不定会找到你喜欢的东西,价廉物美。不过澳洲人比较懒散,对做生意不太在乎,商店在下午四五点钟差不多都关门了,有些店三四点钟就关门大吉,你会被客气地赶走,不像大陆做生意像拼命。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的宽带价格各个供应商有所不同。包年(包括电视和互联网)约300澳元左右,另外加设备和人工费约150澳元左右,可收看43套电视节目,但是好多家庭都还装着鱼骨状天线来收看电视节目(仅仅4套电视节目)。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宽带故障报修也远远没有上海方便。一次我在周五保修宽带故障,结果拖到十天后才解决,其中又不乏来回电话和扯皮的。如看你住在公寓里,想新开通一条宽带,那么需要预约时间,事先又要把路由器邮寄到你家里,路由器的费用是你自己的。当等到供应商的工程师来开通也只是接到物业的机房为止,完事就收工,根本不需要通知你或者与你打招呼。等到你等得不耐烦,再次电话联系他们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已经接通了,至于你在家里不能用,他们是不管的,除非你再支付60元澳币,他们再次上门为你服务。
澳洲的家庭用电是用户选择电力零售商,由他们各自去用户处负责抄表和出账单。一次我们般到了一个新的公寓,竟然收到电力零售商的电话,先是抱怨找不到电表,后又抱怨进不了电表间,需要我们住户协调解决。真是奇怪了,我们是租户,房子并不是我们的,你找不到电表、抄不到电表,我们如何就能找到了?就算我们能够找到电表,我们租户又有什么权力保证他人到达电表处?这件事情也是来来回回的电话加书面信函,原来这个零售商搞不定这里的物业管理公司,电力公司只能收回客户,结果这笔到手的生意黄了。
澳洲的医疗非常先进。除非紧急情况,一般都需要预约(有时需要一个月左右),所以在平时医院人不多,非常整洁和安静。专业医生特别认真负责,诊断正确,避免了病人的“病急乱投医”现象。就算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是卑谦的,永远带着真诚的微笑。这正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在特别护理病房,有一对一的护士,当然开销也颇大,每天的护理费大约一万澳币。在澳洲开一次中等难度刀需要的费用大约十几万澳币,但是居民自己是不用承担的。医院每天的伙食也丰富多彩,主食、果汁、牛奶、甜点等,让人羡慕。总之,澳洲看病是根据病情轻重,而联想到国内看病是根据官位大小。
澳洲的新造公寓一般会安装扬声器,管理部门如果有事情会通过扬声器通知住户,比如调试紧急警报等。这让我想起以前中国农村家家户户的有线广播,农民称之为“喇叭头”,它们是一样的东西,都为及时对居民发送信息。只是这个好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反而早早地被抛弃了,而在国外却被发现,而且十分有效。墨尔本见闻
澳洲的垃圾分类做的很好,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市民很自觉配合。当然清洁工也是有模有样的。从外表看,绝不输给上海外资企业的CEO。垃圾每周在规定的日子里收集一次,届时每家每户都必须把垃圾桶放到路边,等收集完后,各自自行取回。澳洲的垃圾桶是各家自己负责的,没有垃圾房,也没有人帮你去倾倒,一旦你错过了收集的日子,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墨尔本见闻
在墨尔本,我发现斜式三脚电源插头的三个脚排列不是正的,而是向一边斜45度,初看感到很奇怪,也难看。后来在使用中突然悟到,虽然单独使用这种“歪了”45度的插头似乎很怪异,但是当两个插头并排或前后同时用在接线板上就可以相互错开,互不妨碍。原来这是一种运用的创新呀。墨尔本见闻
墨尔本见闻
时间短促,只能接触到澳大利亚社会的一些皮毛。如果要拿两国来相比,澳大利亚人与中国(城市中的)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差并不很大,两国的物质建设各有千秋,中国在一些方面还领先一些;而两国人民在非物质层面上的差别是明显的和巨大的,这些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等、礼貌、道德、自尊、自觉、责任、人格以及精神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