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带你玩 我从小领你耍 没让你受过一回气 我替你挨过多少打 咱这整条胡同挨家挨户谁不说咱亲哥俩” 就像歌词唱的这样, 有一种扎根内心的友情,历久弥新 那就是 父辈就互相认识,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大了还能在一起玩的朋友,称之为“发小”。这种感情高于朋友、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是手足胜似手足!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发小: 是邻居也是好朋友, 从穿着“开裆裤”的时候便相识 一起沉溺在童年游戏的时光中 一起捉迷藏、扔沙袋、跳房子、一起招猫递狗... 发小,就是偷偷在你背后贴小纸条;一起盘算着去揪女生头发;发生任何事,第一时间给你通风报信,“害”你挨鸡毛掸子的人。 发小,就是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谁家饭熟了就去谁家蹭;即使只有一块糖也要咬开分你一半儿,吃喝不分的人。 发小,就是在一起呆多久不会觉得无聊,一起在席梦思床上蹦来蹦去,午睡经常也要黏在一起,陪你躲在被子里小声偷笑,窃窃私语的人。 发小,就是相互之间从来不称大名,见面永远叫外号的人。“大头,这次考试我考砸了,帮我在卷子上签个连笔字,别告我妈和你妈昂”。 作为发小,承包了彼此所有的情绪 高兴时,我陪你闹 难过时,我的肩膀给你靠 我们发誓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谁变谁是赖皮狗 我们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你把我送的橡皮还给我,我哭着说要和你绝交。可到了转天,一切烟消云散,我们又嘻嘻哈哈的在胡同口追着跑。 当你成功的时候,我比你还要高兴,满心自豪。我们一起豪饮相庆。那些午夜过后仍在街头踉踉跄跄、吆五喝六的醉鬼,没准就是一群“发小”。
快节奏的城市发展 利益的冲击下,人情味也淡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世故和功利了 从平房搬到了楼房,大家住的距离远了,亲戚朋友走动也疏远了!朋友间的交往有种“无利不起早”的利益感。同事间明争暗斗似乎已经成了“职场定律”。 好不容易,同学们凑在一起,同学聚会也变成了“吹牛大会”。好几不联系的同学,打电话不是借钱就是求人办事。让人感觉特“没劲”。 这时候,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绝对能弥补友谊的流失,让人觉得更踏实、更贴心。在“发小”面前,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才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不必客道,不必吹捧。甚至忙起来可以几年不见,但你就是知道,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在你左右,随时会伸出温暖的手。 我儿时的发小 虽忙起来久不联系,却感情依旧 我的发小:有时间,我想叫上你,一起到我们曾经玩耍的草地上。尽管周围已高楼林立,尽管人群已熙熙攘攘,在这里,我总能想起当年我们在草坪上追跑的样子。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回到校园。再去体验一次“旷课”的“惊心动魄”;我想被你骗一次,当年不该欺负你,骗你说老师罚你把教室课后扫一遍,回忆里你哭的最让我后悔。 我的发小,是你让我懂得: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友谊,无论相距再远,无论多久不见,都可以彼此陪伴,一直到老去。 圣斗士都老去了,桃太郎娶老婆了 小丸子也嫁人了, 一休哥做住持了,樱木花道成名了 我们的童年也已经走远 但我们纯纯的“发小之谊” 哪怕远隔千里,仍旧有爱,有问候,有牵挂… 因为,你是我的发小! 你和你的发小还联系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