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壤病“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梦想起航到了 2017-01-23

哪些不当措施易发生“土壤病”?

因为土壤是一个活动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机体内的理化、生物性质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土壤的健康,严重时就会“生病”。如何判断土壤是否生病,是哪种病呢?首先要看生长在土壤上的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农作物不能正常健壮生长,那就证明这个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土壤(因非侵染性病害所致)引起的病害,就是“土壤病”。

    1、长期不深耕造成的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2、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的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以及所造成的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3、掠夺式的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4、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土壤污染。

    5、长期不施有机肥出现的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设施土壤发生的综合症等。


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防治“土壤病”?

    1、改变不良的耕作习惯。改“以旋代耕”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解决耕作层浅的问题,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合理施用化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化肥用量,彻底纠正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的问题,防止营养比例失调、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3、合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严格控制高效、高残留农药进入田间污染土壤和食品。

    4、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大力提倡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5、使用土壤调理剂。使用土壤调理剂能补充中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调节土壤酸碱度,构造土壤团粒结构,净化土壤环境等。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