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心意拳的“雷声”之谜

 归源图书馆 2017-01-23
破解心意拳的“雷声”之谜

     传统心意拳常讲“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此为心意六艺。关于心意拳的“雷声”,心意拳老谱中说:“五行一发响雷声,”可见“雷声”在心意拳中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然而“雷声”到底是什么、如何训练?却众说纷纭,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的明白。我认为心意拳既是人发明的,也就应当是人能练成的,“雷声”不应神话也不应神秘,可能由于有人没有获得真传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致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神秘化。
    对于雷声的理解心意拳各派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李仲轩老前辈在武魂中讲到的“雷声”:“唐维禄说他的师父李存义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过得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方能有此妙用。李仲轩追唐维禄的话头,说:「既然不是一声怒吼,是个练功方法,练功方法总是具体的,还望老师说明。」唐维禄感到很是为难,想了一会,带李仲轩到了宁河的一座寺庙里。见左右无人,在院中悬钟上轻轻敲了一下,悬钟颤响。唐维禄让李仲轩将手按在钟面上,说:「就是这法子。」李仲轩仍然不解,唐维禄说:「李存义老师当初就是这么传给我『虎豹雷音』的,我没有隐瞒你的,是你自己明白不了。」此事就此搁下”。又如陈守孚老师讲的“雷声”:“真正的虎豹雷音是源自身體内部的功態表徵。那就是説,一個心意拳家在練一把勁的時候,如果想把内在的意勁完全抓住,那麽他在發那把勁的時候可以通過發聲來檢驗内勁的爆發強度。那就好像是火車的汽笛聲,那個聲音不是火車上裝了一個大喇叭發出的,而是火車蒸汽機的蒸汽突然通過汽笛發出的嘶鳴聲”
    在此我谈一下金氏心拳学有关雷声的内容,以供大家参考。首先金氏心拳学(简称“心拳学”)是在吸收传统金家功和现代体育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武学训练体系,打破了传统武术训练周期长、成材率的局限,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在网上寻找。其次,“雷声”在心拳学中叫做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中,心拳学细化了“长、短、快、慢”等多层次的发声训练方法,具体是发“一”的音。长声且慢,主要是在作“混元功”中练气时气沉丹田,以达充实内体、强五脏机能、延年益寿之宏效;短声疾快,以作诱导激发激荡全身内外的松紧转换于瞬间,达增强抗击打能力的目的。习者通过指导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练习方法,而要取得上述效果则需要习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我的经历而言,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而对所学习的内容和领悟也存在差异。我在发声训练时就领会的非常慢,有的师兄弟听几遍老师的发音就能较快的掌握要领,而我反复练习还是没有感受到老师说得效果。因为老师说过,发声训练的效果一定要在身上有明显感受,不能通过意念的方式去想象,否则就是自欺欺人。后经反复校正,在正确发长声时,我感到却有一股东西从喉咙下滑到小腹,长时间练习后身体有舒适的感觉。因此我认为长声的训练对身体确有成效,绝非人为意想。由此我对短声训练的效果非常感兴趣,胡鸿飞老师也就乘兴展示一下短声训练的效果(即心拳学中的弹簧劲)。
    他首先让我用手击打他上臂外侧肉最少的部位,我使劲打后,感觉像是打到一个很厚的橡胶垫上,硬而有弹性,而且拳在接触上臂后明显的一滑,拳劲未能真实作用在上臂上。后来老师让我的一位同门也进行体验,他跟我的感受差不多,感到好像打倒了一个很硬的橡胶轮胎上,而且拳头也明显的滑向一边。后来他有故意调整出拳的方向,以期有所改善,发现拳头还是明显的滑向另一边。在整个击打过程中未见老师有运气或其他准备过程,一切都是那么轻松随意,尤其是老师让我们在他的小臂外侧进行试验,效果还是相同。大家都知道小臂外侧除了骨头就是皮,骨头也较为脆弱,在使劲打击的情况下没有一定的抗打水平是承受不了的。后胡鸿飞老师又让我们体验他发长声的感受,他让我摸他小臂,在他发声时明显感到他小臂的皮肤和肌肉随着声音在共振。这也就是老师曾说过的,发声不仅要达到五脏六腑、骨骼肌肉,还要通透四肢百骸、毛发肌肤,与李仲轩前辈说得“虎豹雷音”应是不谋而合。
由此我感到心意拳中的“雷声”,其实并不复杂但有非常重要,习者只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就可以掌握要领。我一直在追求真正的中国武术精髓,但传统武术中有太多的神话,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我们可以认识和破除,武术中也存在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也需要我们去认识和破除。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武术中的传说和神话,实践他、检验他、摒弃糟粕去伪存真,以使中国武术健康有序的传承与发展。
    此片文章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希望与大家多多进行交流和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